逆向思维:探索分众传媒如何失败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5喜欢:28

“我来股市只是想赚点钱,没想却见证了历史!”全球疫情爆发,股市大跌,投资者们度过煎熬的一周。疫情会如何变化,又如何影响股市,没人能猜到。与其忧心徘徊于市场,不如静下心来做好企业分析。这一黑暗时刻,却是研究股票的最好的时机。负面情绪下得出的判断会比乐观情绪下的判断更客观也更谨慎。

传统的企业分析方法,往往是从正面的角度切入,来推理企业未来是否能成功。但芒格教导我们,凡事要反过来想想。他常说一个谚语——农夫说:“如果我知道我将来会死在哪里,我就不去那里就好了。”这个看似有些搞笑的话,其实蕴含着一个道理:想要成功,先避免失败。离失败远了,离成功就近了。竞技体育里也能体现这个道理,所谓进攻赢观众,防守拿冠军。巴菲特讲投资的原则有两条:第一是不要有亏损,第二是记住第一条。所以,让我从反面的角度进入,来思考下分众传媒如何会失败。

一家企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行业衰败;2、产品被替代;3、市场被竞争对手蚕食;4、管理层经营不善。

1、行业衰败

分众传媒属于广告类行业,细分为楼宇电梯广告类。广告是人类商业活动的产物,只要商业存在,广告就有需求。从最早的户外展示牌、宣传单页,到后来的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再到如今的互联网广告、电梯广告。广告行业一直存在,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广告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历史数据来看,广告行业的经营额伴随着GDP同步增长。在美国,广告业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3%之间,而在我国,这一数据为0.9%左右。下图,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张我国广告业经营额与GDP的关联图,两条曲线基本同步变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广告行业会一直存在;2)广告行业的发展同步宏观经济,具有一定周期性;3)导致广告行业衰败的唯一可能即是商业的衰败。

2、产品被替代

广告要取得效果,首先它必须满足能出现在人们的眼球中,最好是不得不看到,甚至是人们主动去看;其次,便是广告出现在人们眼球中的频率和涉及的人群范围;最后是广告的形式和内容是否能影响人的心智。

因此,虽然广告业的经营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行业内部,不同的广告方式并非百家齐放,而是此消彼长的。企业主天然会把广告经费投放到效果最好广告方式上来。近年来,传统的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收入逐年下降,而电梯类、互联网类广告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便是当今社会,报纸、电视,看的人越来越少了;电脑、手机用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了广告方式的分化。

分众传媒的电梯广告,之所以能够风生水起,靠的就是城市化,人都进入了城市、集中到了楼宇中。江南春曾解释,他为何会创造电梯媒体?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与其绞尽脑汁探寻变化,不如思考什么是不变的。

电梯是人们进出楼宇的必经之地,这点很难改变,至少看现有科技水平,我想不出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电梯出入楼宇的。飞进飞出?瞬间移动?好像都很遥远。至于楼宇,除非逆城市化,人们都回农村去生活了,但目前的趋势是城市化。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居家办公,比如此次疫情影响,但这种情况只是暂时,居家办公难以成为主流。既然电梯不变,楼宇不变,那电梯广告就不会缺人流量。

其次,在电梯这种狭小空间内,眼睛无处安放,声色俱全的视频是天然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的,甚至还愿意主动寻求广告看。这点,相信大家都有体会。互联网的广告,属于植入型广告、弹出型广告,是可以略过、叉掉的。虽然确实能进入人的眼球,但挺令人生厌的。视频广告,VIP可以直接跳过,普通用户则可以切换页面或去做其他事,很少有人愿意傻傻地看完所有广告的。倒是在电影院的情境下,片头的广告往往会被观众看完。与互联网广告令人厌烦不同,梯媒、院媒的广告堪称用户友好型。究其原因,互联网广告属于干扰源,影响用户获取内容;而电梯广告则只是在用户路过、等待这样的无聊时候给你一个选择。

最后,从广告频率和范围来看,梯媒基本覆盖的是白领人群,频率较为稳定,上下班、午餐等上下楼过程。分众在18年开展了大圈地运动,自营电梯电视媒体由2017年末的30.8万台大幅提升至72.4万台,增幅134.6%,覆盖150余城。自营电梯海报媒体点位由2017年末的约121.0万个提升至2018年末的媒体点位193.8万个,增幅达60.2%,覆盖220余城。从这个数据看,分众已经覆盖了中国最主流的白领精英人群,用分众的话讲就是4亿城市人口,3亿看分众。这个广告范围也是相当可以了,瞬时引爆某个品牌是不在话下的。

综上所述,电梯广告具有一定的产品优势,能在广告品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可见的未来,很难想象电梯广告会被其他广告产品取代。

3、市场被竞争对手蚕食

电梯媒体这个市场,目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网络效应。分众是梯媒的创造者,抢先布局了优质的一二线城市的楼宇视频资源,形成了一张网。这些点位一般租期三年,大多有排他协议,到期时间又不一致。这些导致后来者的竞争者无法在短期内获取足够的点位。点位少,广告范围小,效果就差。效果差,商家就不会到你这投放广告了。哪怕你价格低又有多大意义,商家更在乎的是广告的效果。所以网络效应的结果是赢家通吃,没有老二老三。可参考腾讯,即时通讯的网络效应更为彻底,多少竞争者前赴后继,欲分食这块蛋糕,可无一成功。这个市场,你要么全占,要么一点都占不了。

对分众而言,之前的竞争者不是倒了就是被它收购了。现在,算得上的对手只有新潮传媒。不过新潮传媒的日子可不好过,3年烧钱50亿,至今还未盈利,去年亏损10个亿,今年受疫情影响,开年便裁员10%、降薪15%。新潮现在的方向是专注家庭的社区媒体平台,这是要和分众差异化竞争。这也是新潮的唯一出路,在分众弱势区域发力。巴菲特曾说“给我1000亿美元,给我100个全世界最能干的经理,我也无法再造一个可口可乐。”我说,如果给我1000亿人民币,我也不想和分众干架,倒不如直接把分众买了得了,毕竟现在分众总市值不过700多亿。

4、管理层经营不善

巴菲特曾表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也无法挽救一家有着糟糕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开始是一家纺织企业,巴菲特撑了好多年,也没有起色,最后把纺织业务清算了。以分众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地位,其实放一个普通的管理者也可以经营好,更别说是创始人江南春了。江总是广告业的老兵,一手创建了分众传媒,他的经营管理水平自然是没话说的。此次疫情期间,江总更是频繁出镜,与各广告主探讨如何度过难关。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所有客户的心智:分众是能帮助客户树立品牌的,来我分众投广告,让你赚钱。江南春可是抢占心智的好手,对于商业变化也颇具慧眼,还出过一本书。当然以前做的再好,也难保以后不会出昏招,只是这点我们也没办法预测。只能说从分众的规模和历史来看,未来,因为管理层的犯错导致企业失败的可能性是相当低的。

小结

通过逆向思考,探讨分众怎样会失败后,我们的结论是分众传媒失败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分众传媒这家企业本身还是相当有价值的,只是在如今的宏观环境下,来到了行业的低谷期。前阵子看了《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感觉分众有点类似巴菲特以前常买的报业公司,如华盛顿邮报。同样是传媒企业,同样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同样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巴菲特谓之经济特许权。不同的是,如今报业已衰落,梯媒正兴盛。不知道,分众传媒能否像当年的华盛顿邮报一样,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回报。

附:本人持有少量分众传媒的股票,可能有主观影响。本文只是个人研究分析所得,不构成买卖建议。

$分众传媒(SZ002027)$

精彩讨论

玮玮财富自由之路2020-03-16 12:26

新潮烧了这么钱,把烧的钱直接买分众的股份岂不是更划算,也不用竞争了。大家都赚钱

全部讨论

2020-03-16 12:26

新潮烧了这么钱,把烧的钱直接买分众的股份岂不是更划算,也不用竞争了。大家都赚钱

2020-03-16 11:47

很好的逻辑反证

2020-03-16 11:32

继续忽悠

2020-03-16 09:12

电梯安全事故,国家立法禁止梯内改造

2020-03-20 15:35

20个亿的利润,600多亿的市值,不便宜,未来会怎样呢?2020年能有30亿的利润吗?

2020-03-16 12:43

这篇文章写的非常不错,补充一个因素这种黑天鹅事件会不会导致企业现金流耗尽而失败,作者能否再分析一下

2020-03-16 11:24

没考虑电梯起火吗?

2020-03-16 11:03

第三点有些疑问,广告主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各类媒体之间是相互分流的关系,市场份额不应只在梯媒内计算,应在整个广告行业内计算吧

2020-03-16 11:00

分众传媒

2020-03-16 09:05

遇事总是反过来想,反过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