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势也择时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0喜欢:4
$比亚迪(SZ002594)$
1.从成本和技术方面对比:把新能源车各个主要环节拆解一下,核心技术是合作还是自研?自研的前期投入更大,但是后期边际成本降低的空间更大,技术自主性也强:比如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比如芯片(分为芯片设计和制造),比如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核心算法端,数据端,技术路线等)。此处最少略去了一万字,请大家自己去补功课。
2.再从未来市场空间对比一下:后续销量增长主要来自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2022年底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经超过30%,全球大概10%,未来BYD和TESLA谁的增长空间更大?产品序列方面,销量最高的一定是中低端车型,BYD和TESLA目前营收中主要是中高端还是中低端车型为主,谁的后续销量增长更有弹性,是仰望系列还是毛豆2?
3.再从产业政策对比:BYD利润中来自国家补贴占了多大比例,如果你是BYD的粉丝和投资者你应该知道这个数据(今年国家已经停止对新能源车企的补贴和购买者的退税了,后续会不会继续补贴不得而知),美国通胀法案今年刚刚通过,每辆新能源车补贴大几千美元。
4.再从降价空间对比:主要看净利润率,都是公开资料,此处不在赘述。保利润还是保销量是个两难选择。 如果继续展开还有5/6/7/8点,本人能力和精力有限就不展开说了。 综上所述:从两家公司的业务和技术布局角度定性,再从未来3年业务营收占比来看(2022年特斯拉的储能和软件收入占比大约20%,以后这部分营收特别是利润占比会继续增加,至于机器人业务就当成未来的一个彩蛋吧,暂时不纳入估值)。比亚迪目前最大的核心优势是电池应该按高端制造业估值,TESLA本质上不仅仅是一家新能源车企,应按照科技企业个估值。即使不考虑更深维度的分析,仅仅粗浅的从PE去对比估值,目前比亚迪PE-TTM 79倍,特斯拉PE-TTM 40倍,哪个更贵?为了避免引起某些品牌的粉丝围攻,我不说结论,只说逻辑,大家自己去分析。 如果说2022年我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一定是因为外卡没有办妥,错过了抄底特斯拉历史大底的时机,今年会通过增加投资额度补回这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