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学习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一直关注着农夫山泉,终于抽时间把2023年报学习了一遍。

2023年,农夫山泉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非常漂亮,毛利率高达60%,净利润率接近30%。

农夫山泉的产品类别包括包装饮用水和饮料,二者产生的营收接近。饮料细分项包括茶饮料、功能饮料和果汁饮料。

2023年之所以有如此漂亮的数据,主要原因在于茶饮料产品的炸裂表现,同比增长了83.3%。

如果说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是公司的基本盘,那么饮料就属于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或者用公司的说法“包装饮用水和饮料双引擎”。

在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以很好地理解农夫山泉这门生意:“建立包装饮用水和饮料的双引擎发展格局,既有利于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又能有效降低业绩波动风险。包装饮用水品类作为必需消费品满足了消费者的基础饮用需求,饮料品类则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饮用需求。通过同一经销商同时分销包装饮用水和饮料两大品类有助于提升经销商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推动经销商更专注地推广本公司的产品。产品的多样性亦能使公司根据不同市场及渠道特点进行灵活的产品组合,帮助公司在渠道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多产品的布局也有利于公司在终端零售网点扩大货架份额、提升单店销售,有效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这也很好地理解在当下公司推出绿瓶农夫山泉的原因,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包装饮用水市场,农夫山泉必须要保住饮用水市场的份额,这不仅仅是公司饮用水市场份额,也间接涉及到公司饮料品类的营销。那么公司宁愿推出绿瓶农夫山泉,简单理解就是产品降价销售保住市场份额,毕竟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之下,任何商品都离不开卷,卷肯定也离不开价格战,绿瓶农夫山泉就是公司开启价格战的产品。

不过我们也要明白,开启价格战只需要一方启动,但是要停止价格战那就需要行业大部分参与者默认,所谓开启价格战简单,但是结束一场价格战就可能比开启难度大很多。

如今价格战已经开始,这肯定会对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这一块的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导致华润怡宝启动上市计划,筹集弹药,准备反击也好,准备收割市场也罢,目前看各大参与选手都在磨刀霍霍。

但是不论是华润怡宝,还是娃哈哈,这似乎都不是农夫山泉可以一击必杀的对手,在这一场包装饮用水的战斗中,更有可能是多败俱伤,而不是出现一统江湖的王者。

那么可以看出,农夫山泉只是包装饮用水市场上的玩家之一,就算市场份额第一,也暂时还没有拿到饮用水品类的定价权,可能不时还会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开启价格战。

再看看公司饮料品类。

公司的饮料品类毛利率,茶饮料略微接近公司包装饮用水,功能和果汁饮料品类的毛利率远低于包装饮用水。以前,我总是认为农夫山泉是用低毛利率的包装饮用水铺路,高毛利率的饮料品类赚钱。在认真阅读公司相关资料之后发现,包装饮用水居然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产品,这再一次说明公司包装饮用水市场的份额不容有失。

尽管饮料品类的毛利率还没有包装饮用水高,但是公司还是推出了多款不同类型的饮料产品,在上文中引用过公司招股说明书里面的那段话,很好地证明了公司这样做的目的。不过饮料品类相比于包装饮用水品类而言,不仅产品数量多,而且竞争可能更加激烈。

如果说包装饮用水目前是寡头竞争,那么饮料品类就是全市场竞争模式,属于竞争的红海。

既然农夫山泉无论是包装饮用水,还是饮料品类都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为何它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都还如此之高呢?

其实质原因也在于引用的那段招股说明说的一段话,我的理解就是“两套班子,一块牌子”。所谓“两套班子”指包装饮用水和饮料两品类,“一块牌子”指经销渠道。这样不仅可以压缩渠道费用,也可以用更多的产品和利润绑定渠道。

“两套班子”的渠道开发成本其实接近“一套班子”,如果公司已经通过包装饮用水成功开拓了渠道,那么再推出饮料品类,那就顺理成章,而且也不用花多大的精力。一家便利店货架上架一款农夫山泉的产品和上架五款的渠道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通过五款甚至更多的产品,还能够协助公司抢占货架空间。

这可以说是农夫山泉相对于其它只有包装饮用水或者饮料品类公司最大的区别,这也是它最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农夫山泉的饮用水和饮料品类都不容有失,不然就会直接影响公司长期的利润表现,这可和投资者息息相关。如果抛开互相掏口袋的投资方法,那么投资者能够赚到的所有钱就是公司的利润折现之和。

只不过目前无论是包装饮用水还是饮料品类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我们都知道定价权是品牌最重要的资产,往往掌握在行业最大盈利者手中,就如手机行业里面的苹果,白酒行业里面的茅台。就目前来看,农夫山泉的护城河在行业中的优势还没有如此显著,但行业中能够挑战农夫山泉的也屈指可数。

可以这样讲农夫山泉在水饮料行业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玩家,不过还达不到完全拥有行业定价权的地位。

至于农夫山泉的投资,我个人可能会在这一场包装饮用水战争停止之后才会考虑,但也仅仅是考虑。针对投资,我个人更倾向确定性,毕竟投资就是比较,无论多看好一家公司,也要看看自己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