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崛起:从1亿到10亿美金的历程》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5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一本巴菲特投资案例集,书名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崛起:从1亿到10亿美金的历程》,这是系列作品的第二部。第一部书名是《巴菲特的第一桶金》,书名都很有吸引力,也确实值得花时间慢慢看,还没有看过这两本书籍的朋友,五星好评推荐。

今天简单说说第二本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巴菲特在46岁到59岁之间,投资的十大案例详细分析,此段时间也是巴菲特投资理念从烟蒂股模式向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全面转型时期。从我个人的角度,这也是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投资方式。如果说烟蒂股投资就是简单的统计套利,在如今算力大爆发时代,个人的计算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我个人不会选择这种模式的原因之一。

而2000年之后的巴菲特,由于伯克希尔的规模太大,需要做一些大型投资,例如整体收购铁路或者是能源公司之类,这不是我不想这样做,而是自己实力不够,那么也就只能望洋兴叹。

经过比较之后,最终选择了巴菲特中间这段时期的投资模式,当然此种方法也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就是自己会有非常多的时间搞搞投资以外的事情,毕竟自己也就关注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公司也不是每天都有足以需要我这个“mini老板”关注的事情,绝大部分事情相信管理层即可,如果不相信,那么可能这家公司就不太适合你。

不利的方面就是慢,需要等。因为你不知道市值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向内在价值收敛,甚至极大的超越内在价值。恰好在等这方面,我对自己有耐心。所以最终我选择了一种适合我自己的投资模式,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仅仅是个人的选择。

再说回到本书。

在这十个案例集里面,作者分析的非常详细,数据罗列的非常清楚,值得多次反复的阅读。具体的案例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阅读,我在这里就不详细的展开。我只聊聊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的感悟。

在这十个案例集里面,作者在分析每一个案例的时候,开始都会使用——经济特许权——这五个字,也是我印象极度深刻的字眼,当然这也不是作者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是巴菲特自己提出的看法,巴菲特一般说经济护城河,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翻译的出入,其实意思是一模一样的。

何为经济特许权,这本来就是一个挺抽象的词汇,我一般喜欢把抽象的词汇具体化,尽管在概括的时候肯定会以偏概全,但是那样会让自己理解的稍微透彻一点,具体的词汇也让自己做思考和行动的时候感觉有一个能够落地的抓手。

经济特许权里面包含太多的含义,但我也只能理解我能理解的部分。例如盖可保险的低成本策略、《水牛城新闻晚报》区域垄断权、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低成本战略、大都会/ABC的牌照垄断、可口可乐的品牌效益、波仙珠宝的低成本策略、吉利/保洁的品牌效益,至于所罗门兄弟公司、斯科特·费泽和费希海默兄弟公司,暂时我还没有看明白,作者所说的经济特许权在哪儿?等今后翻阅的时候再思考思考吧!

那么前面七家的经济特许权状况,其实看起来非常简单,那么我要学习巴菲特此时的投资模式,就是在我要投资的公司中,寻找这些同样的特点,或者说同样的经济特许权。

试着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例如品牌的经济特许权,至少在白酒中有一家特别突出——茅台,如果还稍微放宽一点,似乎五粮液泸州老窖也可勉强挤进去,这还仅仅是白酒这个行业。

例如牌照的垄断,这个在国内就比较多了,例如能源行业、银行系统、保险行业和券商等等。

例如低成本策略,网上购物平台拼多多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

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些经济特许权的企业就可以闭着眼睛投资呢?当然不是,我相信巴菲特肯定看到过很多有经济特许权的公司,但是为何他只选择了那为数不多的几家进行投资,肯定还有另外的筛选机制。

一个非常重要的筛选机制就是——能力圈原则。

这家公司你了解吗?你看的懂吗?一旦加上这层漏斗装置,那么肯定绝大部分拥有经济特许权的公司就会被排除。例如我自己,国内拥有垄断牌照的公司非常多,例如上文提到的能源、银行、保险、券商之类的,这些我都不懂,那么就只能被排除掉;例如低成本策略的拼多多,我也不懂,那也是不会做出投资的决定。

也就是说,拥有经济特许权仅仅是选择的起点,就像财报只是认识公司的起点一样。

如果一家公司既拥有经济特许权,也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是不是就可以投资了呢?只能说还有其它的限制条件。

它的管理层怎么样?那么对于像我这样的散户,肯定是没有办法直接和管理层沟通,而且我觉得沟通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我喜欢看管理层以前的演讲、报道和书籍,看看他言行是否一致,这作为我观察管理层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我至今还翻着小马哥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你会觉得非常质朴和踏实。

对管理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接下俩就是价格问题了,你在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需要用于相应的安全边际。就算一家公司符合前面三个条件,但是不符合价格,没有投资上的安全边际,那么你也需要停下来。就像巴菲特一样,投资大都会让他足足等了15年。过去几年他投资日本五大商社收获颇多,那也是他观察了几十年之后才做出的投资决策。

恰恰是这一点,让很多人放弃了这种投资方法。等——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收入是一串的事件,等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有多少人就是不善于等待,在股票市场匆匆忙忙,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投资模式,不是资本市场唯一正确的投资模式,很多人用很多其它的方法赚到了钱,甚至赚到了大钱。我也仅仅是认清了自己能力,知道选择其它方法,等着我的只是大大的一个死字,于是我选择了这种模式。

这条路是否适合你自己,这个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毕竟人生有很多问题,只能自己解答,选择哪种投资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全部讨论

03-02 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