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吴晓波老师最新出版的《茅台传》,这本书籍将茅台的历史再次梳理了一遍,相对于以前出版的关于茅台的书籍而言,这本书籍有吴老师自己的特点,就是历史观,将茅台置身于它所处的大环境下。至于其它的叙述语言,其实没有太多的新意,看过茅台相关资料,以及跟踪茅台发展的人,其实绝大部分的硬知识都相对比较了解,四星推荐吧!

我自己认为《茅台传》这本书的精华就在此本书的序言。

在序言中,吴晓波老师总结了“茅台六法”:今日未必输古人、定规则者得天下、品质至上为信仰、笨人战略慢功夫、超级单品聚焦打、构建生态共同体。可以说本书就是围绕这“六法”展开。

可能这与一个人写作的方法有关,例如在《腾讯传》中,吴老师句总结了腾讯“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方法论,然后铺展开来。

其实“六法”里面的“定规则者得天下”、“品质至上为信仰”、“超级单品聚焦打”,这三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且也是稍微有点了解茅台的人都知道,特别是茅台的质量观。

季克良针对质量就说过“四个服从”:当成本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成本服从质量;当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产量服从质量;当效益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效益服从质量;当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速度也服从质量。正是因为如此严格的质量观,茅台才被称之为茅台,成为国人热烈追捧的好产品。

关于“定规则者得天下”,这句话大家都能理解,俗话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六七页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作为“香型革命”的发起者,茅台酒无疑是这次行业突变的最大获益者。他不但参与确定了新的行业评价标准,更是独立成派。关于这点是我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点,原来以前白酒是以味来评价,茅台提出了自己“酱香型”,以此突破以前的以味定型的模式。

除了把香型理论上升到国家标准,再到提出原产地保护,茅台酒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难以攻破的护城河和城墙。商业竞争的第一法则就是掌握规则制定的权力,这就相当于你制定了标准,别人只能跟随你。

想要企业获得“唯我独尊”的地位无非两条路径:专利技术的拥有和行业规则的制定。茅台酒在第二条路径上的摸爬滚打,最终掌握了它,这也是如今人们在评价中国白酒的时候,一般会说中国有两种白酒:茅台和其它。这就是它掌握了话语权之后的体现。

超级单品战略,巩固了消费者对茅台酒的高品牌认知,同时也为渠道商营造了充裕而从容的营销和利润空间。其实绝大部分获得成功的公司,都是依靠聚焦超级单品的战略,不是那么公司不想制造第二个单品,而是这样的超级单品可遇而不可求。苹果公司难道不想打造第二个iPhone,腾讯难道不想再推出几款类似《王者荣耀》受欢迎的游戏,可口可乐难道不想推出第二款超级爆款饮料,其实它们都尝试过,但都没有觉得大的突破。

聚焦单品,可以说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应对,毕竟爆款产品可遇而不求,无论是哪种产品。

至于其它的“三法”,“今人未必输古人”主要讲一瓶茅台酒的酿造需要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处理,全部酿造流程至少经历5年时间,今人对于每一道工序、每一道工艺的处理,可能相对于古人类说,降低了感性成分,提升了科学性,一点一滴的完善和提升,让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更加清晰明白,直观明了,同时也让茅台酒的酿造更具可复制性,有利于茅台酒产能的提升,酒质的稳定。

至于“本人战略慢功夫”,说的就是一瓶茅台酒从生产到出厂需要5年的时间,可能这也是茅台质量信仰的产物,要想质量过硬,那就必须精益求精,毕竟以前喝茅台酒的人可不仅仅是上帝,还是上级。茅台酒厂前几任管理人员酒就因为酒质下降被革职被降职,这就不仅仅涉及到企业效益的问题,还涉及到管理人员的政治安全问题。这样就形成了茅台的质量信仰,宁愿慢,也要保证茅台酒的质量。

同时白酒行业,那些年经历的规模战、价格战、渠道战和品牌矩阵战,茅台也因为质量信仰不能参与,也不敢参与。由于产量的限制,茅台酒只有华山一条道:坚持限量供货,坚持高定价,在品牌矩阵上表现得极其谨慎和克制。这也成就了它攀爬上白酒高峰,登上第一的宝座,至今仍遥遥领先。

第六法“构建生态共同体”,这点最虚,其实也非常的重要。一个行业的生态由四类角色构成,分别是消费者、经销商、同行业者和周边环境。其实就是从产业链条来讲就是生产恶化销售两个环节。周边环境保证茅台酒的酿造,例如每年拨款维护赤水河的生态,和周边农民签订红高粱的种植与收购,对当地工作岗位的推动等等,这就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在同一个社区生活就要努力提升这个社区的发展,这是必然的道理。

至于与消费者、经销商和同行业者,近来几年随着茅台自己主动取消注册“国酒茅台”的商标,和其它白酒公司也都相处融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最后,自己觉得还有几句话值得摘录:

比如白酒容易上头,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古人肯定不知道,我们现在知道,是因为发酵产生的酸酯比例不协调。醛类,杂醇油等低沸点物质含量高。

从1982年开始,53度飞天茅台酒的额二手市场价格一直在稳定地上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数据,它意味着茅台酒拥有了硬通货的属性,而且不受经济周记波动的影响。

茅台酒的故事再次验证了我常年坚持的一个观点:没有一个企业和品牌的成长是“靠天吃饭”的,它归根到底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奋力拼搏的结果,成之极难,毁之颇易。在所有的叙述中,企业家是一切关键发生的枢纽。

在人类商业历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千百年来,在各个国家、种族之间,最受欢迎的流通性食品,往往不是生存必需的粮食,而是那些“可有可无”的成瘾性商品——茶叶、香料、烟草、咖啡和酒,它们构成了跨国贸易中最大的那一部分。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性动物,他们愿意为快乐支付更多的成本,而这些成瘾性食品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因此显得更加珍稀,它们不带任何意识形态色彩,能够成为语言和文字之外的、形成亲密关系的隐性媒介。

在商业运营上,龙井茶与茅台酒几乎无法相提并论。它从来只是一个品类,而不是一个品牌,迄今没有一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龙井茶公司。2000年前后,杭州市政府为了规范市场,提出了不同的等级名称,炒制于龙井茶核心产区的为“西湖龙井”,大杭州地区的为“杭州龙井”,省内其他地区的为“浙江龙井”。然而,从来没有茶农真正的遵循过这一规范。甚至到了清明和谷雨时节,省内和省外的茶叶大量运进龙井村,购茶者根本无从辨认。“龙井茶现象”几乎发生在所有的传统农产品和工艺产品身上,从景德镇瓷器、金华火腿、普洱茶到五常大米等。

人的舌头有一万个味蕾。舌尖主甜,舌根主苦,舌两侧主酸。喝第一口茅台酒要慢,但要满一点,让它铺满舌头的整个表面,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万个味蕾猛地都苏醒了。

用《茅台传》开篇一句诗词结束吧!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