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铜价的故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大概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下海经商逐渐流行,“倒爷”也不再完全是负面称呼了,人们路上碰到熟人往往把自行车闸一刹,在路边略作寒暄便开始谈生意:“......我这里有三千压缩泵,进口的,有人要的话让他来找我......你有办法搞到1号电解铜吗?还有铝,要两个0的......”那时候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铜铝钢材这些生产物资分为计划内、半计划、市场三种价格,在以“年”为单位的很长时间内,电解铜的市场价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万二到两万这个区间里运行,少部分时间也会突破区间的上限或下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些生产资料不再是时髦的紧俏物资,人们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其他商品上。铜价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线,已经是2005年了。那一年爆发了著名的“国储铜事件”,国储局交易员刘其兵通过LME会员在3100美元多每吨的价位上做空铜,建立的空头头寸高达15万至20万吨(据说背后还有更大的老鼠仓),因而被国际基金盯上并受到狙击,铜价被国际基金一路推高逼空,虽然国储局在一个月内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以求平抑铜价,但根本无济于事。记得当时一位有色老行尊告诉我们:“我做有色几十年,3万一吨就是铜的铁顶,历史上只有仅仅几次接近过这个价钱,但从来没被突破过,以我的经验铜也不可能超过这个价格。”但现实狠狠打了国储局和老行尊的脸,刘其兵空头交割日那个月国际铜价被推到4466.5美元/吨的历史最高价位,按当时的汇率约合人民币36000/吨,国家在这一事件中遭受重大损失。


之后的十几年里,4466.5美元/吨这个曾经不可思议的高价渐渐变为寻常,又在铜价不断走高中渐渐变为低价,今年LME期铜突破10000美元/吨后,更是变成似乎回不去的地板价了。仔细回想,国际铜价这一波的走势,恰恰和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相吻合,我们的工业和生活中房地产、家电、汽车等等一系列的从无到有乃至发展变化,不知拉动了多少铜的需求。目前我们面临着经济放缓,房地产下滑,新能源崛起等这样那样的利好利空,因而大家对铜价的未来需求发生了分歧。但你如果把眼界放宽阔点,不要只盯着国内,看看虽然我们瞧不起但却正在高速发展的印度,看看大陆产业转移最大利益获得者越南和它的东南亚伙伴们,看看更穷却也在向前发展的非洲大陆,这些分别几亿十几亿,合计好几十亿人口的群体,若在几十年内只要有部分逐步达到我国10年前的发展水平,那么他们对于生活改善所需要的房地产、家电、汽车等等对铜的需求甚至还超过了当初的我们,现在国内房地产的一点需求下降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