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收盘点评:修复可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86喜欢:1

#国防ETF聚焦十四五高景气方向# 

1月17日,上证指数上涨0.58%,中证国防指数上涨1.58%,空天军工指数上涨1.66%。受中瓷电子资产注入事件催化,电科系旗下上市公司均大幅上涨。

中证国防指数成交金额136亿,环比小幅萎缩。中证国防指数的PH值为7%,仍在低位徘徊。

今天讨论几个方面:

1.  降息

今天央行超额续作了MFL,到期5000亿,续作了7000亿,净投放2000亿,关键是利率下调了10bp,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息。上次“降息”还是要追溯到2020年4月,即疫情期间。

时点应该是略超市场预期了,特别是权益市场。之前的预期是在2月份,先观察1月份的信贷数据,目前看起来应该是不乐观,所以就提前动手了。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意义,至少表明两个方面:

1)开启了新一轮宽松政策,比降准的信号意义来得更加强烈,降准更多是流动性对冲;

2)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不受美国加息周期的扰动;

降息之后,可以对A股更乐观一些。

2.  风格

今天的市场已经给了答案,偏成长科技方向,当然这里头有周末的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催化。可以看到今天表现最强势的还是新基建的方向:通信和计算机

三大高景气方向整体表现都不差,半导体略强,而国防军工略弱。而反观稳增长方向,仅地产稍有修复,基建、钢铁等比较弱。大概率能看到后续一轮风格再平衡:

1)年报业绩预告及高频数据陆续证实景气度持续性,而另一方面,稳增长方向短期基本面没有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

2)以10月底基准,以地产为代表的稳增长方向上涨20%,而以新能车为代表的高景气方向已经调整20%,40%喇叭口基本上意味着估值修复的到位。

国防军工也会受益于风格修复。

3.  国防军工:减持

在去年9月份,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发集团互换股权的时候,市场其实对于相互减持是有预期的,至少对于航空工业集团减持航发动力的股权是有预期的。

事后来看,一个直观的证据是,12月17日和20日,中航沈飞航发动力完成股权置换之后,两只股票都出现了两根3%左右的中阴线。

而目前,我们倾向于认为航空工业的这轮减持基本到位?以下从两个维度来阐述。

1)周五航发动力减持公告的信号意义

从法规的角度,周五的公告不是强制性,因为航空工业减持航发的比例未满1%,也不存在时间过半等条件。

而且细心的网友也已经发现了,航发动力的减持价格区间为58.99 - 64.48,也就是说在1月7日之后就没在继续减持了。那为啥到1月13日才告知上市公司呢?

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是,本来航空工业集团是想等择机完成减持(或者至少减持到1%)之后再一起公告,但是出于特定的原因(参考以下第二点的描述),不再考虑对剩下的股权进一步减持。

所以,发这个公告的方向一定是偏利好的。如果是还想继续减持,那可以不发这个利空的消息。

2)航空工业的减持金额已经达到目标

去年10月12日,航空工业集团下属5家上市公司发布集中减持公告,分别为中航沈飞中航高科中航电测成飞集成以及中直股份,另外再加持有的航发动力的股权。中直股份的减持的目的与其他四家公司不同,不再统计之列。

我们分别统计在各只股票的减持金额:

中航沈飞:集中竞价减持金额14.88亿元,大宗交易减持金额3.50亿元,合计18.35亿元;

航发动力:减持金额15.02亿元;

中航高科:减持金额5.04亿元;

中航电测:减持金额2.99亿元;

成飞集成:减持金额3.20亿元;

上述5只股票的合计减持金额为44.42亿元,基本上达到的集团减持金额的要求。

3)猜想:中航沈飞股价压制因素也同步消失

之前市场就猜测中航沈飞的股价颓势,与某重要股东的减持有关联。目前看,更有可能是航发集团的减持(这个纯属猜测),核心逻辑还是12月17日和20日的两根中阴线。而且从对等的角度,市场也容易理解为当初的股权置换是为了相互减持,而不是什么战略持股。

注:航发集团减持中航沈飞是不需要公告,而且也不受减持新规的约束。

所以,如果航空工业集团暂缓了航发动力的减持,那么有理由相信双方是有沟通和默契的,大概率航发也会停止中航沈飞的减持,而上周五沈飞的砸盘大概率是航发集团的最后一笔减持(也可能是出于对等比例的原则)。

当然,所有这些猜想只能等到沈飞的年报来证实(确认航发集团是否发生了减持)。


总体上,国防军工行业的修复可期:

1)节奏上,适当滞后于新能源等是比较正常的,毕竟新能源的可验证性更高,机构资金也更容易有信仰,但是国防军工行业的修复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2)主机厂前期受减持压制,后面存在修复的空间;

3)电子元器件1季度订单有望超预期,从而带动整个上游修复甚至创新高。


附中证国防指数成分股及相关指数产品

中证国防指数(399973)精选国防军工行业30家左右上市公司,以军工子行业细分龙头为主,能够全面刻画A股国防军工行业的表现。通过跟踪各子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定期对成分股进行适当调整,以期能够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为目前行业内较为有特色的军工行业指数。

中证国防指数编制思路及与同类国防军工指数差异比较感兴趣的球友也参阅《重磅!揭开中证国防指数(399973)的神秘面纱

我们有两只挂钩中证国防指数的产品,分别为鹏华中证国防指数(160630)以及国防ETF(512670),对应两种不同的交易形式。

1)鹏华中证国防指数A(160630)&鹏华中证国防指数C(012041)

概况:最新披露的规模为59亿元

投资:95%仓位投资于中证国防指数成分股,完全按照指数权重进行复制,基金净值表现与95%中证国防指数涨跌幅相当;

交易:需要开立基金账户,通过场外申购赎回来实现。

2)国防ETF(512670)

概况:最新规模为18亿元左右,近期日均成交金额维持在1亿元左右;

投资:100%仓位投资于中证国防指数成分股,通过参与新股申购等获得了超越中证国防指数的的收益;

投资:通过股票账户,在场内直接买入,类似于股票交易

$国防ETF(SH512670)$   $中航沈飞(SH600760)$   $航发动力(SH600893)$  

全部讨论

2022-01-17 19:16

行情一般 我都没心情发帖。陈总的坚持,对我们真的难得可贵

2022-01-17 19:28

先把银子收拾收拾,去打个野再回来收拾军工

2022-01-17 22:48

看到新闻一个震惊,再一看,噢,中泰啊

2022-01-17 20:52

第三次立字为证,all in 沈飞

2022-01-17 20:45

我是老授信,啊思维了,在我看来自从15年救市来就没降过息,喜大普奔!

2022-01-17 19:39

逢高减仓,波段操作

2022-01-17 19:18

今天虽然降了NLF后面要看20日的LPR,如果五年的LPR降了,对地产是更强的刺激,降弱对军工的刺激@国防ETF

2022-01-17 19:16

根据最新的年报披露细则 上游理论上在一月底之前都能够披露 他们都满足50%利润 所以上游先企稳 可以这样理解吗?

2022-01-17 21:05

发动机坏了,修不好了,咋办

2022-01-17 20:45

此陈龙非彼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