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随感录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3
这个方面这两年相对其他银行变弱了,投资等三项收入,2021年就有316亿,2022年308亿,2023年352亿,中信银行分别为203亿、232亿、290亿。如果比去年四季度,则更加明显。$兴业银行(SH601166)$ $中信银行(SH601998)$

热门回复

原来兴业投资债券绝对是行业第一,这两年确实没有那么优秀了,记得有一年债券牛市通过利率期货对冲,收益率就下来了,比起差的银行可能还不错,但比中信、招行,这部分确实没有多少优势了。2023年总资产增加9000亿,但这部分规模反而降下来了,这波债券牛市赚得不多。

收益率也是中信高,兴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比中信高50%以上,2021年收入也比中信多50%多,何况配置增减本身体现了投资水平,很多有可能是做反了,比如抛得早了,回调时买进,但有可能比卖出的还高,或者债券牛市中不再有高收益率的资产,规模就降下来了。

我与你看法不一样,兴业问题出在中间业务收入这一块,与我的长期跟踪和预期完全不符合,被顾问费坑了,事后才知道是老理财产品的问题,陶行长应该负全责。兴业银行的其他各个方面,符合我的跟踪和预期。

每年的规模分配我们很难懂的,银行会综合考虑的,兴业去年增加了更高收益率的企业债,作为利息收入资产

要看收益率,去年兴业银行规模是负增长。

老理财产品跟陶行长有什么关系?还不是要发可转换债券,粉饰业绩,本来这部分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根据卖出多少来确认收入就可以了,先按高价大幅计提了,结果跌下来就不抛了,腰斩又腰斩。

看业绩发布会上分管副行长张霆的表现,似乎完全没准备被提问,而且这个问题还是董秘主动要求问的。是不是班子出了问题?这次的业绩发布会整个都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怀疑高管层不自信、意志不统一、乃至不团结

陶行长也是普通人,2022年预判错误,把业绩做高了而已,谷子地在2021年就预判中国要进入加息周期,进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