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晖去世谈我的生死观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7喜欢:2

左晖离世,让我惊讶。把消息发给好友,他淡淡地说左晖得病大概有10年了吧?我说,没有千亿家财也换不回10年的寿命,普通人早就认命了。他说左晖的病让他想起乔布斯。其实我还是觉得非常可惜的,我深知这样的精英和普通人的区别。你认为我说的是生命有贵贱之分?是的,我正是这个意思。

好友最近陷入迷惘,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越活越困惑了。他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很想回答一句现在似乎人人都认同的话:生命没有意义。但我想这个道理他知道,很多人只是无法区别人生意义和人生追求的区别,虽然没有意义但不妨碍我们的追求。那我觉得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我认为要追求爱与快乐。所谓的爱不是狭义的男女情爱和亲情之爱,而是广义的,我觉得包含被需要、被尊重、被爱戴三重意思。而快乐,指的是那种能够持续的、重复的,能给人带来持久满足的愉悦感。这两点是我努力思考所得,也是今后努力追求的方向,是我认为的生而为人最为重要之事。

话说回来,你要说普通人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我认为在个体上没什么意义。我也曾经年轻自傲过,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别人都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料。直到自己屡次碰壁,一度陷入非常困窘的局面后,我才愕然发现自己韶华已逝却一事无成,才终于明白自己和大街上擦肩而过的路人、和那些起早贪黑劳碌的摊贩、和那些辛辛苦苦一辈子只为糊口的人没有任何不同,在努力生活这一方面我甚至根本比不上他们。你像我,我像你,你像他,普通人活着的最大的作用就是造粪,就是消耗资源的虫子。抱歉,也许我用造粪这个词像在侮辱彼此,但我确实找不到更好的词能确切形容这种状态了。而且这个词能有效地给人以卑贱感,而没有卑贱感就无法认清自己的位置,毕竟我们国人没有可供葡伏的神,无法两相对照出自己的地位。

我们活着最大的意义是在生物学上的,就是携带人类基因传递下去,大部分人都这么干着。在海量平庸基因中少数优秀的部分会帮忙提高整个人类种群的生存环境,他们发明工具、想出方法、带领群体、创造财富和物质或是改变环境。一般的作家、哲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等等就属于这个群体。这已经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了。在高峰之上,又有极少数出类拔萃者站在高峰之巅引领全人类前进,他们提供统治人类的思想或者领导主要人类群体前进,在重大历史时刻进行决策和行动,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影响深远。这些人当然是凤毛麟角,据统计在这个星球上来来去去的人类总数肯定超过二百亿了,这些人就是你能脱口而出想出他们名字的人,也许只有100个。

总之,少数优秀人物的诞生必须要有海量基因作为发生的土壤,大数定律在极大规模样本下才能发生作用,普通人就是提供基因库的,这就是造粪的意义所在。当然,普通人不当基因传递者也没事,反正几十亿的族群,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不多。造化很公平,如果你愿意传递基因,确实是会奖励你不少快乐的,生儿育女自有其乐趣。再次重复一遍,普通人如果不去追求个体价值(这种价值只对本人有意义),那么就只有在生物学上才能贡献价值--在与别人组成数以亿计的群体之后。普通人就是人类精英的燃料,没有这么多普通人以造粪的形式燃烧自己,就换不回精英人物的发光发热。

有些人也许会继续质疑,人类最终也是会灭亡的,人类这个种族都没有意义。你说得没错,但也许你忽略了时间的价值。即使种族只能延续上百万年,精英人物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在存续期间他们改善了群体的生存质量,毕竟没有人愿意痛苦地活着。这就好比普通人只有几十年的寿命,你却不急着见上帝,依然会努力奋斗改善生活一样。

自从想通了这点后,我如释重负,甚至对死亡的感觉都变了,从前我对衰老和死亡是心怀恐惧的。你之所以恐惧死亡,无非是觉得自己很重要。你的死对自己是一种损失,因为你无法再在红尘中享受那美好的一切了,那么多感官刺激带来的愉悦。你还可能觉得对他人也是一种损失,可能很多人依赖你、喜欢你,没有你他们很难过下去,可这些都是一种错觉。你贪图享受希望活成不死的怪物,或者抱怨生命太过短暂,可你压根没想过你的先辈们也曾这么想过,如果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也许根本就没有你的降生来跟他们争夺资源。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长生不死,那也会是更为优秀的人长久地统治资源,财富像金字塔一样向上集中,平庸之人尽管长寿却可能活得更像被奴役的机器,而且自私。我们要感谢死亡,这是一种伟大而公平的洗牌机制,造化只是在无情地保证基因的更迭和延续而已。至于他人对你的依赖和眷恋就更是天大的笑话,你尚且没有非彼不可活的人,又怎么指望别人会有?伟大如佛陀、牛顿这样的人去世都不会动摇人类的生存,你又如何影响到别人呢?

如果自我定位就是燃料,自己并不如自己想得那么重要,在完成生殖繁衍后生物使命已经结束,此后死亡又何须在意?想像一下你就是一树樱花中的一朵,你和你的同伴们挂在枝头何止成千上万,你们分得出彼此吗?当你们开败后飘然而下坠入污泥之中时,你恋恋不舍地朝树上张望,又有无数新发的花骨朵取代了你和其他人的位置。更可怕的是,园子里并不只有你曾栖身的这一棵树,樱花树们漫山遍野、挤挤挨挨地长着;城市里也不止这一处园子,地球上又何止这一座城市?宇宙中又何止这一个地球?既然你只是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即便被踩入泥中,又有必要自怜自艾吗?你的哀怨只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在这万万亿亿朵花中会有一些长得特别漂亮的,它们的开放会引起更多的赞叹,它们的凋零也会令更多人扼腕叹息,但无论如何,它们并不会呆在枝头更长时间。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2亿年,如今已完全销声匿迹。人类并不见得能比恐龙活得更长,你我既是匆匆过客又何必心心念念千秋万载,何不安享死亡?

我感谢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创造了极度丰富的物质财富,科技的进步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于是我们普通人不必像古代人一样要把每天绝大部分清醒的时间用于填饱肚子或是操持家务。今年在参观青州博物馆(藏有唯一一份中国状元的答卷)时讲解员有一句话很触动我,她指着雕花镂纹的青铜器说:这说明当时的物质生产已经很丰富了,有少数人可以专心从事艺术生产。可见吃饱喝足才能让脑子活动开来,才有余力去干闲杂之事。如今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在饱暖之余也有余暇去思考人生价值之类的事了,这事哪怕放在100年前的中国都没多少人敢这么想。这事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普通人闲极无聊之下会斗生一种我与众不同,乃天选之人,注定要干一番大事的错觉。这毫无疑问是错的,是人类自大天性使然。或者有另外一种倾向,以为好日子就该这样无穷无尽地过下去,任何意外之事打断了这种妄念都会让其惊慌失措、抱怨连天。我读毛姆100年前写的小说,那个时候的英国人对待死亡都比今天的中国人平静得多。事实就是如此,好日子过多了就容易想入非非,滋长不切实际的幻想。我还是秉承前面的看法,普通人要是有时间尽管可以去折腾,那是生而为人的特权和快乐,但大可不必把自己太当回事。甚至为了避免生命垂危或时日不多时留恋红尘而大吵大闹,就必须在酒足饭饱之余尽可能地多折腾,折腾够了也就没什么遗憾了,能够心平气和地撒手人寰。

以上就是我的生死观。总而言之,就是在尚能动弹时尽情地活,有什么想法都尽量去实现;对命运的摆布逆来顺受,在行为反抗但不要在情绪上对抗,在顺境时心怀感激,在逆境时少抱怨,不要意难平。如此,就能没有恐惧的生活。

全部讨论

2021-05-21 18:37

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以一个普通人的定位努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也要把每一天都当成人生中最后的一天,当垂垂老矣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面对儿孙,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跟他们讲,此生足矣。

02-25 22:47

2021-05-21 18:14

窦建德忙活一辈子,虎牢关被李世民生擒的时候,就知道人生追求以及意义没有任何意义了

2021-05-21 18:07

拜读 学习 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