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科技——一场AIDC的豪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7喜欢:17

$润泽科技(SZ300442)$

润泽科技2022年定向增发借壳上市,是创业板首个借壳案例,在当年的定增稿中,公司立下惊人的业绩承诺,2021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6.12亿,2022年不低于10.98亿,2023年不低于17.94亿,2024年不低于20.95亿。

现已过去2年时间,公司2021年扣非净利润实绩为7.114亿,2022年为11.38亿,2023年为17.09亿,由于业绩承诺采用累加计算,所以从数据上看至2023年末均已实现业绩承诺,不可谓不优秀,然而,公司的基本面是否真的如数据般靓丽?2024年业绩承诺是否能完美兑现?

以下将从基本面角度解析公司的真实风险和盈利能力。

一、业务基本面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业务,非常简单明了,商业模式即:建设-交付,运营-服务,以下将对两块业务各自分析:

(1)建设-交付

公司立足于京津冀·廊坊,说的直白一点,公司就是廊坊市的养大的也不为过。

公司2009年在廊坊经开区成立,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2010年就开始投资建设,可以说公司最初就是为了建设国际信息港而成立的。该项目占地1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建设共计22栋高等级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专业数据中心机房面积100万平米,可容纳约13万架机柜,项目可以说是数十亿以上的投资,将意味着项目是廊坊市在信息产业转型的重要政治任务。

从公司的土地信息、行政许可信息中可见一斑。

公司在“建设-交付”这块业务比较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我们从公司其他建设项目如佛山、惠州、海南等地,也可以明显看到这个模式,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那么“建设-交付”业务基本上是取决于IDC行业发展和地方给予的政策环境,虽然我们知道IDC产业是新型产业,且正在上升趋势,政策环境也相对宽松,各地都需要上马相关业务以达到信息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政绩需求,但是我们可预见的是,在国内一旦某个兴起行业受到政策鼓励,在第一波上升过后迎接而来的将是产能过剩,这是国内各行业都必然出现的一个现象,远一点的如光伏行业,近一点的如新能源汽车行业,案例比比皆是,大干快上抢占市场然后一地鸡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既然公司这块业务目前也在积极的进行全国范围的布局,自然“产能过剩”风险也将随着项目的开工而逐渐积累

(2)运营-服务

公司原本这块业务是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给予客户优质服务器场地的租赁,提供服务器的运营维护、安全管理,以获取服务器托管的服务费。

说白了就是如果光靠建设数据中心,公司的性质更像是房地产企业,属于一锤子买卖,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提供运营维护,一方面可以持续获得服务费收益,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自身的一定科技性,有助于将相关项目定位拔高,获得政策支持。

那么这块业务的实质将取决于公司的技术能力,能否给予软硬件方面的优质维护能力和运维能力将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

然而如果较真的话,公司的运维服务技术含量较低:

首先是研发人员情况:

人员学历中,本科及以下学历占了绝对比例,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较低,且研发支出资本化为0,大头是能源费用,即目前的研发项目未来并不会形成无形资产,由此推导,发明专利估计很少,应该是以实用新型和外观改进为主

事实也确实如此。

公司在“运营-服务”这块业务上更偏向于实操技能型,而非研发科技型,未来若无法提高相关研发能力,将很难体现出公司的竞争壁垒,慢慢变成配套服务,很难从这块业务中获得实质性收益。

二、债权债务基本面

从公司的债权和债务来看,主要从两个角度切入,分别是债权-应收账款,债务-融资负担

(1)债权-应收账款

先看2023年报客户情况

公司的客户集中度太高,第一大客户贡献了66.8%的销售收入,前五大客户已经达到销售比例的96.44%,由此可见应收账款的集中度也很高。

先看应收账款的增长情况,再看应收账款的年份构成

第一眼看以为应收账款才增长2.23%,感觉应收增长很稳定,仔细看才发现公司这骚操作,应收账款期末明明同比增长了283.7%,由于换了统计口径为“比重增减”,这心思不是什么好迹象。

由此发现同样刺眼的是存货同比增长了50197.7%,可以说是巨幅增长,公司解释是AIDC业务导致,公司掩盖数据的巨幅波动,是否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都是2023年新增库存,AIDC业务的库存需求这么大,带来的成本必然不小。

回到应收账款,从账龄来看,应是AIDC业务导致的当年新增应收。

应收账款的集中度也确实和客户集中度高度相当。

由此可知,公司的应收账款安全性将极大取决于销售客户的经营情况,加码AIDC后,公司的应收账款快速上升,伴随而来的坏账风险也是快速上升,可以说是与客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债务-融资负担

担保总额占净资产已高达77.72%。

保证借款2023年新增1亿元。

长期借款76亿

应付融资租赁款31亿,2023年增加了10亿

具体年限构成中可以看到,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主要压力在于一年内到期的应付账款15亿和长期借款11.6亿、长期应付款6.7亿,从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1-2年,2-3年的数据来看,这一块基本波动不大,每年需偿还20亿左右。

应付账款新增5亿,主要取决于工程设备款,即与工程建设进度和设备采购相关。

公司的债务融资负担一块在于当年的应付账款,而这也和工程建设进度和设备采购高度相关,工程进度考虑到大部分是政府项目,一般都有要求总包方不能出现因拖欠工程款的舆情事件,其次是每年基本固定偿还的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20亿左右,对公司现金流压力是比较大的。

——————————分割线——————————————————————

通过以上基本面分析,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为什么公司在赌AIDC?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AIDC相比于IDC的区别主要在于硬件的部署策略。

传统的IDC主要专注于存储数据、保护数据安全,以及管理网络这样的日常任务。硬件部署策略是可靠稳定、安全、标准化。

而AIDC主要在于计算处理大规模、复杂数据,同时还能进行自学自进。硬件部署策略是高效、性能、个性化。

因此AIDC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算力,需要大量构建GPU服务器、AI处理器,而高性能也就对整个设计的能效、散热、运维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AIDC的产业链已不是IDC如房地产性质般的简单业务模式,它涉及到了新的机房设计、冷却方案、不同的硬件供应、软件开发,以及最终的应用场景。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润泽科技,他在硬件供应方面是否有强大的渠道能力?这是要打问号的。

目前高性能GPU和处理器都属于被国外限制的环境,国内采购情况较为恶劣,常常需要高价预付款才能拿到货,润泽科技从2023年开始大量采购性能服务器,毛利率快速降低也正是因此。

其次,由于下游AI的应用场景目前并不多,AIDC的服务对象目前主要为大模型公司,而国内大模型公司目前处于前期去伪存真的阶段,随着GPT4.0的免费使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轮行业大洗牌,最终国内活下来的公司如果均为互联网巨头,那么他们基本都自建AIDC,相关业务外包或租赁的市场都会大打折扣,若活下来的是新兴企业,其能否有国际竞争力?应用付费场景能否在国内实现?自行建设AIDC的成本或者对外租赁AIDC的成本仍是一个未知模型。

因此,现阶段加码上AIDC是有一定赌博成分的。

再者我们去看润泽科技一季度经营数据

现金流转变为存货

收入增速低于成本增速,毛利降低

我们结合前述分析来看,考虑到购买服务器的成本,AIDC的毛利依然较低,存货一季度在大幅度增长,公司的现金流在源源不断的变成服务器,短期负债保证借款增加了一倍,长期应付款大幅增加约14亿!

考虑到今年是公司最后一期业绩承诺和8月份的非控股股东的定增股权解禁,公司在这个阶段加码上AIDC,将现金流大幅度变为存货,虽然目前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长符合预期,但隐藏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可谓是一场豪赌。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为自选股兴趣小组提供研究路径。

自选股兴趣小组研究

精彩讨论

夏dark雪05-22 23:55

作者的财务分析功力深厚!我与作者的结论一致,润泽这家公司就是在豪赌。 另外,传统的IDC算力目前已经过剩,唯有AIDC才有前景。字节的降价可以说打响了国产大模型价格战的第一枪,背后实际上是现阶段大模型无法真正落地,无法如想象那般重塑行业,只好通过极大降低使用端成本的方式,一是让大模型尽快普及,二是希望通过极大地降低开发者成本,鼓励开发者勇敢尝试,尽快碰撞出一些能够落地的应用。在这种背景下,再看提供算力支持的润泽,由于大模型远未跨过0-1的阶段,现阶段前景也不明朗,市场对它赌赢的预期自然会下降的。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来自于它自己的重资产模式,理论上设备有残值,但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虽然当前算力卡依然供不应求,可能够维持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如果楼和地还能值点钱的话,那已经购买的设备就是实实在在的负债,甚至是沉没成本。结合公司的利润情况来看,一旦市场格局稍有变化,很可能好几年的利润都要倒贴。现金流压力也很大,否则也不会想去发REITs。重资产模式真不是一种好生意,我更喜欢恒为科技那样的给打算建算力中心的公司提供方案的生意。

复利投资JAY05-22 14:17

润泽科技具有客户锁定,供给端有进入壁垒,先发优势,地理位置的成本优势。

复利投资JAY05-22 13:46

服务器并不都是他购买的,大多数是字节自己购买,润泽只是帮助保管而已

复利投资JAY05-22 13:51

我觉得你分析股票的框架不能停留在财务数据上,关键要找到逻辑的竞争优势。数据说实话并不是最关键的信息

复利投资JAY05-22 13:45

一锤子买卖?这一锤子可就是十年啊。你作为字节的老总,你会为了隔壁租金降低一年一两个亿租金,就把所有的服务器搬到隔壁么,冒着数据丢失,服务器损坏,应用软件停机的风险。数据中心是高好能企业,建设资质是你想能拿就能拿的么

全部讨论

05-22 23:55

作者的财务分析功力深厚!我与作者的结论一致,润泽这家公司就是在豪赌。 另外,传统的IDC算力目前已经过剩,唯有AIDC才有前景。字节的降价可以说打响了国产大模型价格战的第一枪,背后实际上是现阶段大模型无法真正落地,无法如想象那般重塑行业,只好通过极大降低使用端成本的方式,一是让大模型尽快普及,二是希望通过极大地降低开发者成本,鼓励开发者勇敢尝试,尽快碰撞出一些能够落地的应用。在这种背景下,再看提供算力支持的润泽,由于大模型远未跨过0-1的阶段,现阶段前景也不明朗,市场对它赌赢的预期自然会下降的。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来自于它自己的重资产模式,理论上设备有残值,但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虽然当前算力卡依然供不应求,可能够维持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如果楼和地还能值点钱的话,那已经购买的设备就是实实在在的负债,甚至是沉没成本。结合公司的利润情况来看,一旦市场格局稍有变化,很可能好几年的利润都要倒贴。现金流压力也很大,否则也不会想去发REITs。重资产模式真不是一种好生意,我更喜欢恒为科技那样的给打算建算力中心的公司提供方案的生意。

05-22 14:17

润泽科技具有客户锁定,供给端有进入壁垒,先发优势,地理位置的成本优势。

说白了就是财务造假,等着退市吧。

05-22 13:46

服务器并不都是他购买的,大多数是字节自己购买,润泽只是帮助保管而已

05-22 13:51

我觉得你分析股票的框架不能停留在财务数据上,关键要找到逻辑的竞争优势。数据说实话并不是最关键的信息

05-22 13:45

一锤子买卖?这一锤子可就是十年啊。你作为字节的老总,你会为了隔壁租金降低一年一两个亿租金,就把所有的服务器搬到隔壁么,冒着数据丢失,服务器损坏,应用软件停机的风险。数据中心是高好能企业,建设资质是你想能拿就能拿的么

05-22 18:37

这个公司是民营企业家族公司。公司创始人不是该行业出身(过去的工作经历也与该行业无关),儿子、媳妇是高管似乎原本也不是这行业的,转型做这类企业而且投入(增长)很快,很疑惑。

05-22 12:45

现在能买到那么多高性能服务器就是本事啊。英伟达的高性能芯片断供的,低端的还要抢

润泽的芯片都是终端客户自己的,润泽只出机柜,维护什么的好像

05-23 13:36

关于存货,其实不大增才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