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挟美国以令中国的资本博弈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1年6月30日,滴滴上市,从公开递交招股书到正式挂牌,仅用了20天时间。然而更为吊诡的是,与以往上市敲锣打鼓、弹冠相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滴滴所有高管集体哑火,没有鲜花、没有香槟也没有掌声。在人们举国同庆的第2天,国家网信办发出公告,停止滴滴新用户注册,仅过了2天,网信办宣布滴滴下架,舆论一片哗然。

   (图片来自网络)

一、注定这是推演过的结局

当很多人为国家重拳出击拍手称快的时候,当很多人以数据安全为话题,唾弃滴滴行径的时候,我们其实忽略了一个显然的事实,以滴滴5000亿的市值(开盘),以背后金主包括软银在内多年跨国运营的经验,以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强大保荐团队,以熟稔国内法律的中金、中信、建设银行等承销机构,如此奢华的团队,难道他们不会预料到政府的雷霆震怒?难道他们不会预料到这对市值的巨大冲击?

当然不会,如果大家以为滴滴选在庆典静默闯关是为了避开风头,规避风险。显然就太低估他们的预案能力。其实早在2021年4月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多部门就曾约谈滴滴,尽管当时会议的主题是规范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但当时会议明确“规范企业赴境外上市行为”。也就是说,境外上市,政府与滴滴有言在先。

如果现在回看SOUL上市被叫停,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国内对境外上市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国内企业赴境外上市势必需要与监管部门密切沟通,SOUL以及其大股东腾讯就显的非常听话的。以SOUL这种娱乐社交软件,其数据与国家安全丝毫无碍,但为什么国内仍要叫停?

这就要回溯一个背景。2012年,美国证监会SEC要求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提交审计底稿,审计底稿以滴滴为例就是包括用户数据、沟通会议、乘用人信息在内的所有原始数据,据国内自媒体形容“审计底稿,就是一家公司的纸质存在形态。一旦美方通过SEC,拿到了中概股的所有审计底稿。 就相当于把中国整个剥光了,赤裸地袒露在美国眼前。”但数据安全是否是这场博弈的核心?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美博弈的核心首先是政治角力,其次是经济角力,而公民数据仅仅是博弈的砝码,其角逐的目标首先是政治制衡,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到底应该听谁的?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权力次序,你的公司在我这里上市,你就要听我的。你不听我的,我就整你的公司,整你的就业,整你的发展。但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政治是平等的,可以用来竞争,用来博弈,甚至用来争斗,但中国不会接受太上皇。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的融合程度加剧,很多公司的资本结构里面充斥着全球资本,如果用狭义的民族主义视角来看,就是很多披着中国皮,骨子里留着外国血的公司在赚着中国人的钱,但同时,他们好像越来越不听话。2015年,阿里巴巴公开怂工商总局,并且点名网络监管司司长“别吹黑哨”,民意耸动,一边倒地力挺阿里,那时的阿里还作为中国创新的希望。但是时间到了2020年,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放话痛批金融当局,但这个时候,收到的不仅有大众对于创新的热情掌声,但更多的确是对于马云的炮轰,这个时候的马云已经不再是马爸爸,转身成为了商人马云。而此时的腾讯也不再是依靠民意可以硬怼中国移动的腾讯,民间对于腾讯、阿里的态度,从热捧转向理智,是因为,那个曾经的追风少年,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即便是强大如字节跳动,都不断地控诉腾讯店大欺客,更何况不知道有多少在他们的汪洋大海中失声的中小企业。如果一个两岁的小宝冲着你挥舞拳头,你会觉得这是在撒娇卖萌,如果是一个30多岁的壮年,蓝色的眼睛、黄色的头发,对你怒目而视,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

   (图片来自网络)

而滴滴闯关,成功地暴露了资本的本质,资本没有国界,对于监管而言,最为可怕的是,它真的可以不听你的,也就是说,为了利益,它真的可以不顾政治博弈的宏观背景,不顾国家核心利益。要知道,2020年美国国会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法案要求外国公司在美上市需要提交额外的信息披露,其结果直接导致中国移动、电信、联通退市,国企的政治使命高于经济使命。

二、挟“中概股”而求全身而退

滴滴上市,赌的是监管当局不会置滴滴于死地,因为一旦如此,不仅波及滴滴一家公司,而同时强化美国民众关于中国“操控”企业的印象,因而使得中国海外公司集体面临巨大的困境,要知道,美国资本对于中国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仍然是世界上资金最为充沛的国度,美国资本不仅是其政治博弈的筹码,也实实在在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法否认这些积极因素,但是如果将资本作为博弈的砝码,取得政治秩序的制衡权,则是任何国家所不能接受的。但是滴滴无惧中国监管的原因正在于此,一旦敲钟上市,滴滴就不再是单纯的公司行为,其受制于监管要求而带来的市值震动,则是国家行为。近来中概股整体的巨幅回撤就是明证。

滴滴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及监管带来的风险,美国散户的矛头不仅指向滴滴,美国媒体的矛头更是直指中国政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如何处置滴滴,不仅成为中国人关注的问题,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不仅成为中国政治治理的问题,而成为中国人权问题的一个重要“国际话题”。

 三、滴滴事件的后续影响

雪球上近期流传着抄底中概股的话题,但滴滴事件——这绝对会构成中国经济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事件,因为它无疑将促成监管层重新思考资本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如何管理中国企业或者至少是表面上看起来是中国企业到底“姓什么”,很显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这也将长期影响中概股的表现。尽管以中概互联指数所涉及的企业基本面实则非常不错,如果以科技公司对他们定价,显然目前的市盈率是非常合适的,但如果以基础设置定价,现在的市盈率则是高估的。为什么腾讯阿里等等开始受到监管层的持续关注,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而是控制着中国人生活的底层数字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以科技企业的想法抄底,期待中概股的快速拉升必然要落空,除非准备以三年为基础的长期持有。

而对于滴滴而言,他们或许低估了中国监管层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李录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中指出中国是“政治精英”治理的国度。民众或许会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遗忘滴滴,但滴滴的示范效应,以及即将引发的蝴蝶效应,势必引起监管层的极度警惕,从而在制度层面进行重新设计。联想到Facebook公然叫板澳大利亚政府,世界范围内对于互联网垄断以及其日益膨胀的经济权力都开始警惕,而在中美博弈的宏观背景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复杂身份不会不让监管层重新思考监管的方式与力度。

()

而另外的一个背景则是中国M2广义货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而随着房地产蓄水池的饱和,中国资本市场势必承载了越来越重的政治和经济诉求。注册制改革以及港股通将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越来越来的机会,而像滴滴这样体量的公司,才是中国打造香港、上海金融中心影响力的重要标的,当然这其实可以作为另外一种叙事来讲述。

总之,滴滴事件不会成为中国互联网中一个涟漪,某种程度而言,它将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持久而广泛的影响,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参考文章:网页链接 

 $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联接人民币A(F00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