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回归,可能是5年来最有想象力的私有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北京时间4月18日,搜狐股价开盘后一路上涨,截至收盘暴涨25.51%,报8.66美元。搜狐股价暴涨的原因,就是畅游私有化。

4月15日,搜狐宣布将于三天后完成对其旗下游戏业务的控股子公司畅游的私有化。4月18日收盘之后,搜狐宣布正式完成畅游私有化交易,畅游成为搜狐全资子公司,畅游的美国存托股票不再于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挂牌交易。

畅游是目前搜狐体系里最赚钱的公司,而且在后疫情时代,广告业务看衰,而游戏业务被普遍看好,所以畅游私有化也被各界看成是有利于搜狐的战略举措。

比如,4月16日,投行花旗集团宣布提高对搜狐股票的评级,并明确表示了看好:

“我们对2020年4月畅游私有化表示支持,并认为畅游私有化是明智的,将使两家公司都获益……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搜狐股票的价值目前极具吸引力,有望最终复苏。”

畅游私有化对于搜狐的意义,远不止为母公司贡献现金流那么简单。实际上,这可能是多年以来,最有想象力的中概股私有化事件。

十年一程,畅游回归恰逢其时

2009年4月,畅游登录纳斯达克,成为搜狐首次分拆上市的子公司;2019年9月,搜狐向畅游提议私有化,至今历时7个月。

十年间,无论是新闻门户行业还是游戏行业,抑或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这十年里面,不但人们获取新闻的习惯因为移动互联网而改变,游戏消费的主战场也从PC转移到了移动设备之上。2013年,畅游的市值一度超越盛大,成为中国游戏市场的第三名。而在私有化之前,无论是搜狐还是畅游,均在低谷徘徊了很长的时间。

一个大战略的制定,首先要看“天时”。从“天时”两个角度看,张朝阳此时选择将畅游私有化,是一个恰逢其时的决定。

第一,后疫情时代,搜狐的传统优势业务暂时与行业一道处于低谷,而畅游的游戏业务却迎来了一个更好的局面。

虽然,搜狐早在去年9月便正式启动了私有化畅游的进程,与疫情毫无关联。但是,无论是搜狐回归内容的现有战略,还是搜狐内容变现所依赖的广告市场,都因为疫情受到了的影响。

与此相反的是,由于疫情导致的“宅经济”崛起,疫情期间的游戏行业却迎来许久未见的高增长。2月末,中信建投报告中分析:

“2020年1月《王者荣耀》真实流水情况应在90.84亿元左右,创造历史新高”。

其实, 《王者荣耀》已经问世多年,早已经过了一款游戏的黄金生命期。但是,“宅经济”的崛起让其获得了二次爆发,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所有的游戏厂商都力求抓住这次机遇,作为大厂的畅游及其控股公司搜狐更是如此。

第二,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在中国,而畅游的价值长期被低估,近期又赶上中概股低潮,所以回归后的市场认可度、资本认可度被广泛看好。

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波动,中国的很多业绩优秀的股票,其价值被严重低估。而这次起源于瑞幸、好未来等知名中概股公司的做空大潮,使得这种局面更为严重。

以畅游为例,其2019年总营收4.55亿美元,同比增加9%,净利润为1.79亿美元。而在私有化之前,畅游的市值却只有5.7亿美元。要知道,从畅游拆出去赴香港上市的第七大道,当前市值达到了72.56亿港元(约9.36亿美元)。实际上,仅畅游在北京的固定资产大楼,就已经很值钱了。

可以说,畅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与已经私有化回归A股的游戏公司相比,更能说明问题。2014年,同样是在创业十周年的时刻,巨人网络完成了私有化,并于2015年在A股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巨人网络2019年的营收和利润都不及畅游,但巨人网络市值却达到350亿元,市盈率是43.6。而将盛大游戏装入到A股的世纪华通市值已经达到873亿元,市盈率更是144。对比之下,畅游的市盈率只有4。

即便美股对游戏概念从来不看好,但我们也无法解释为何畅游的估值与同类型公司相比为何会如此之低。这对畅游来说可谓极不公平,对于搜狐来说也是资本市场的巨大损失。

近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称:中国在抗疫方面的成就,将让世界产业链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全球资金涌向中国也是“大概率事件”。于是,我们看到:一边是美国资本市场的严重低估,一边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远大前程,畅游没有理由不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二次创业,多重价值等待开发

除了以上两个“天时”原因之外,搜狐私有化畅游,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内在商业逻辑,使得畅游的价值有望被多重开发。

在2010年代,虽然彼此也会迎来高光时刻,但总体上,搜狐和畅游都发展都不甚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者长期都是单打独斗,并且,畅游的战略还要受制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制约。

美国资本市场对游戏向来存有偏见,这一点已经是行业共识。而就在移动游戏崛起的近6年时间里,由于受制于美国资本市场对盈利的追求,畅游的研发费用一直得不到跨越式的提升。

这不免让人想起了任正非发表的论点:资本是短视的。而对于一向对游戏行业存有偏见的美国资本市场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显然是另外一个天地了。游戏概念天然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估值利器,何况,畅游在国内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用户。

此外,告别单打独斗时代,搜狐与畅游重新战略组合,也普遍为业界看好。

十年以来,“生态”一词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显学。不但每一家巨头都在做生态建设,而且有志于成为细分赛道翘楚的企业,也在做着局部生态的建设。

在这方面,搜狐和畅游的业务可谓是高度契合。

近年来,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曾多次表示,“回归内容”是搜狐二次创业的关键词。在2020年代的门槛上看,搜狐旗下,既有门户网站的优质文字内容,也有搜狐视频的内容,还有着两者在近些年倾力打造的优质娱乐IP内容。可以说,在老牌互联网大厂中,搜狐的内容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然而,这个内容矩阵至今还缺少重要一环,这就是游戏。

实际上,围绕内容的游戏IP开发,即“影游协同”,是近几年的行业热点。比如,《愤怒的小鸟》成为全球现象级游戏之后,制作团队以8000万美元的成本,拍摄出了一部在全球获得3.7亿美元票房的同名电影;

而自从2011年由著名游戏开发商Cyanide拉开序幕(其开发作品为《权力的游戏:创世纪(A Game of Thrones:Genesis)》,是一款PC战略游戏),《权力的游戏》这一IP已经有了9年内的游戏开发历史。

最近一款,是有中国游戏厂商游族在2019年开发的《权利的游戏:凛冬将至》(SLG手游),由腾讯独家代理,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所以,不管是从电影到游戏,还是从游戏到电影,娱乐IP的闭环都少不了游戏公司的参与。

实际上,在这方面,搜狐此前已经有所尝试。比如,在搜狐视频热播的《拜见宫主大人》,就是由搜狐旗下畅游公司的游戏IP《新天龙八部》衍生出来的影游联动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畅游私有化之后,其对搜狐的价值将远远超过“现金牛”的角色,而是有望实现多重价值,两者结合很可能产生1+1>2的效果。

结语

2014年,在巨人集团完成对巨人网络私有化之时,亦为巨人游戏创业十周年。彼时,巨人的管理层发出了全员一封邮件,将此举定义为“巨人十年,二次创业”。

实际上,相较于巨人,以内容起家的搜狐,当下的二次创业色彩更为浓厚。近年来,张朝阳亲自在一线指挥,在很多内容领域均有布子。实际上,畅游的回归,可谓是近年来最有想象空间的私有化。

而加入了畅游这一关键变量之后的搜狐,可使视频、媒体等业务的合作可以更灵活,有利于完整搜狐在文娱方面的布局,形成自己的泛娱乐生态,以影视IP、游戏IP为核心,打造IP粉丝经济,畅游将从单纯的网游业务平台,升级为涵盖影视制作、造星计划以及版权扩展等多种关联性业务的娱乐实体。

搜狐有望在2020年代重塑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