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由自己来选择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1997年的美国,一个浑身散发着恶臭的、衣着褴褛的女孩一把拽住了即将离开的男人,“求您!”她的声音带着哭腔,“给我一个机会,爬出我出生的那个环境!”面对这样的恳求,老男人陷入了沉思……

这个女孩叫莉兹•默里,此刻,她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命运的第一次垂怜!

在此之前,她的人生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1980年,莉兹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窟。更为可怕的是,她的父母不仅无业,贫穷,还是一对瘾君子,后来还感染上了艾滋病

从小在莉兹的世界里,充斥着贫困、混乱、失业!

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每月政府发放救济金的日子,那天父母会带着她和姐姐饱餐一顿。

当父母沦为瘾君子,莉兹和姐姐就过着饥饱不定的日子,她们捡破烂,翻垃圾桶,打黑工,去餐厅捡别人剩下的食物,实在是饿极了,她们甚至分食别人扔掉的牙膏充饥!

因为贫穷,她无法洗澡,所以尽管被社区安排上学,还是她们的身上永远肮脏褴褛,浑身尽是臭味,头上还长满虱子,同学像躲避瘟疫一样嘲讽、孤立她。


可命运还是不打算放过这个女孩。

母亲逐渐出现了精神分裂的状况,经常会发狂般地大叫,歇斯底里地哭泣摔打家中的一切,后来,甚至双目失明了。而父亲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政府强制带进了收容所。

姐姐莉莎获助,每晚在朋友家的沙发上过夜,而莉兹则没有那么幸运,她流落街头,睡过地铁、隧道和街头长椅,经常受到其他流浪者的欺负……

莉兹不明白,为什么从小那么拼命努力想要维持的“家庭“,会瞬间分崩离析?而她的家人各自散落在天涯,像一株株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野草?

她甚至来不及想清楚这些问题,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母亲去世了!

由于没有钱购买棺材,这个被疾病折磨的女人被安排用一个木箱子下葬,几个开挖土机的工人找了块空地,随意挖了个坑,没有牧师, 没有朋友,没有墓碑,母亲就那样孤独地死去了,仿佛根本没有存在过。

母亲去世时的凄惨模样生生地刺痛了她的心。她知道,如果她继续和男朋友厮混、流浪,明天她就会成为另一个母亲,那一刻她决定改变。

她不再逃避,不再寄希望于他人,而是选择重返校园,靠知识拯救自己。17岁的她顶着嘲笑,拿着可怜的成绩单,咬着牙一次次敲响了一所所高中的大门,又一次次被拒绝。

出现在文前那名高中面前时,她的身上仅剩最后一枚硬币了,那是她的最后一次机会。可是她还是因为公车坏了迟到了错过了面试!

就在最后一丝希望都要泯灭的时候,莉兹反而生出了无限的勇气。

别无退路的莉丝鼓足勇气拦住面试老师,恳求老师给她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着她哀求希冀的眼神,面试老师被她辛酸的过往和坚定的决心深深地打动,破例当场录取了她。

重新回到学校的莉兹仿佛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心不在焉,不再放任自己,每天,居无定所的她背着衣服、牙刷和十门功课的书包,来回奔波在学校、地铁和朋友家之间。

由于要努力追赶被浪费的时间,她选修了10门课程,而太多的书本将书包带紧紧地勒着她的皮肉,瘦小的她只能吃力地躬身前行,并且得时不时停下来揉揉疼痛难忍的双肩。

夜晚,她躲在地铁车厢写作业;早晨,她借着走廊灯光背课文;就连打工洗碗时,莉兹都手脑并用复习功课……

苦行僧般的付出,终于迎来了怒放的春天!

莉兹着全校第一、全A的优异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

莉兹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筹集20万美元资助莉兹完成学业。莉兹还获得了硕士学位,并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

多年以后,莉丝感慨地说:

“人不是没有选择,你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因为人生有很多出路,原生家庭不是唯一的路,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可以选择如何过好这一生。


这些年,越来越多人愿意用“原生家庭”来为自己失败或是不那么成功的现实生活找一个理由,但是看了莉兹的故事,或许我们会原生家庭也会有一份宽容。

父母吸毒、出身贫民窟,靠乞讨生活,她却成为最坚强的风雨玫瑰,她也曾经迷茫失望,但面对命运的打击,她选择用自强去抚平伤口,用自立去赢得尊重!

东野圭吾说得好:“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父母无法选择,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世上没有完美父母,无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会历经风雨、遭遇伤害。

不抱怨、不指责,生活才能穿过风雨、抚平伤害,才有向上生长的可能。

因为,每个人的未来都在自己的努力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