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政策更新专家会议纪要20220105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4喜欢:14

 

主讲人:李俊峰

职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时间:20220105(周三)21:00

【专家发言】

首先看看中、央决心还是很大的,在9月宣布双碳之后,9月20日印发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双碳的意见,发布了2030年达峰的从动方案。既关系到现代也关系到长远,中央在历次会议上对很多问题进行解释并纠偏;

2020年3月15日财经委员会开会,国际和国内关系、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短期和中长期关系,整体和布局的问题,转型和安全的问题,反复去讲也是提醒大家双碳不是一蹴而就,也是要耐心。

先回顾一下颁布的文件,提出非常明确目标:1)到2060年非化石提高到80%以上;2)在行动方案中提出CO2达峰并实现稳中有降;

第一个目标对做好碳中和主要从能源转型入手,解决好非化石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间不能一蹴而就,每年消耗40多亿煤炭,8亿多吨石油,化石能源占比82-83%,今年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还有所反弹,并非是中央政策和执行层面出了问题,而是客观存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各方面经济预测都没有看好2021年经济形势,中央安排了一批拉动市场的投资项目,但是从去年5月份开始出口开始爆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了经济的超预期增长,大概在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了10%,这个10%是不正常的增长,导致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今年1-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8%《煤炭消费量6%,石油消费量超过10%》,大体上相当于1-9月份增量相当于十三五期间的整个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量的增加,高的年份3-4%,低的年份1%,今年10%增长,今年一年的增长超过过去五年的增长,对我们能源安全造成问题,迫使中央做出调整,我们希望十四五非化石能源在新增能源中起到关键作用,新增能源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但是2021年没有做到,整个能源增长了6%,48.6亿吨标准煤,增长了3亿吨标准煤,如果变换成非化石能源1万亿kwh发电量,大体上需要7亿kw的风光装机,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全国风光装机大体上接近7亿kw左右,风电3.2-3.3亿,光伏3亿多一点,加起来6.5亿kw,发电量大概1万亿kwh的发电量,但是今年就增加了9000亿kwh的发电量,如果新的发电量全部由非化石能源满足是做不到的,因此煤炭、天然气、石油的增长大大超过非化石能源的增长,迫使中央做出一些调整;

中央一直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实事求是的讲,减排是促进我们的发展,减排影响我们的发展的时候,我们肯定是要牺牲减排的利益来保证发展,2021年不光中国,欧盟、日本、美国特别是美国,化石能源也是大量反弹,如果作为一个政治家,在疫情复苏面前,保供比减排更重要,发展更重要,但是这一点并没有说明我们减排的决心发生改变,中央更加明确的目标: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提高到80%以上,2030年提高到30%以上,2025年提高到20%以上;

昨天的新闻,非化石能源装机今年安排1.2亿kw大型风光基地的建设,也包括西北、海上风电项目(近海和远海各1千万kw);2021年都觉得光伏不好,光伏装机接近6000万kw,至少55Gw,风电有所调整,也超过了4000-5000万kw;加起来6.5万亿kw的风光装机;

但是我们必须两手准备,中国国家太大了14亿人,每人多吃一口饭就不够吃,能源消费也是如此,大家都来抢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也有各个地方的峰高的问题,大家尽量要把峰弄得高一点,在市场和投资需求的拉东西啊,高耗能的产业产能虽然没有增加,但是产量大幅度增加了,水泥价格钢铁价格提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虽然各地传出拉闸限电的新闻,但是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产量都在2021年创下了新高,这一点是中央在2020年五中全会的时候没有预料到的局面;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没有做好,所以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疫情复苏、转型两个方面,增加了化石能源的托底问题,保障煤炭的供应;

比如对煤炭投资的热情降低,甚至有些机构把煤炭投资列入高风险不再支持,我们每年有40多亿煤炭产量,维持到2035年下降是有限的,十四五期间严控增长,并没有说不增长,化石能源的逐步退出要依赖于非化石能源的同步增长,如果不能同步增长的时候一定要化石能源托底,就跟备胎一样,需要你的时候就勇敢的站出来,今年就是这种情况,市场热情的拥抱了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增加才解决了能源供应问题,没有出现美国和欧洲的能源短缺问题,美国动用了石油储备,中国没有动用采取了保供手段,但并不说明中央在双碳目标问题上发生了动摇,中央说的非常清楚,先立后破,化石能源要与非化石能源增长相适应;

不能让能源危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当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调整:1)逐步完成能源双控向碳双控的转变,实际上还是化石能源总量的控制,但是传言中的能源强度取消是不可能的,标志着能源利用效率的程度,没有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不可能实现双碳目标,第一条就提出集约优先原则,包括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为什么要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计入新增能源考核,基于要扩大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有一个间歇性不稳定的问题,大家还是比较喜欢消纳化石能源,我们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快其发展进度,希望在十四五期间承担大任;十三五期间能源增加量里面非化石能源占比55-60%,40%是化石能源;2021年化石能源增量占80%,非化石能源增量只占了20%,不是中央在改变方向,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问题,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2022年要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步伐,进一步控制高耗能产业;2)原料用能不计入消费,比如煤化工生产的乙烯、化工材料,这些碳没有排放出来就不应该计入,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因为全球要形成一个以碳为标志的相互比较;通过逐步通过全球碳市场的政策,不同国家也可以相互帮助来解决问题;如果关注CCER,2021年CCER中国行情非常好,国际上购买了很多中国的CCER,中国和世界市场打通之后,碳作为很大资源,由能源双控向碳双控的重要原因,必须对碳总量加以控制,逐步出台碳总量的达峰目标,这些政策中央都没有变;

实际情况出现问题,非化石能源增长无法满足能源需求的增加,在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转型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接受化石能源增长的事实,经济转型的形势没有我们预期的这么好,碳达峰异常困难,抓铁有痕、擦拭油印,要有耐心;中央又提出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个持久战,是个30-50年的马拉松。

如果展望2022-2023年,我们要关注几个问题:

1)中央一再加大非化石能源发展力度,国资委上周要求央企能源企业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要提到55%以上,也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但是我认为还不够;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提高到25%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要提高到50%以上才行,非化石能源装机必须提高到75%以上才能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到50%,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5%的目标;如果到2030年我们发电装机超过30亿kw的时候,大体上需要40亿kw,化石能源装机只占15亿kw,剩下25亿kw需要非化石能源,至少2/3以上是非化石能源才行,所以国资委的55%目标是非常保守的目标;全国一盘棋的思维,解决好整体和局部的问题,我们对某些企业不急于要求达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现在70%多石油进口,50%多天然气要进口,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把能源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他们多增加一些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中央宁愿你晚达峰,对国家能源转型才有意义;)

2022年中央控制化石能源增量,努力支持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光发展的态度是没有改变的,2020-2021年这两年时间新能源投资热度太高了,我们希望回调一下,过去整个赛道并不拥挤,现在几乎所有企业和行业都在做新能源了,每年大体上需要2千-3000亿kwh的发电量,如果过度拥挤就造成不正常发展,多晶硅、光伏电池板价格暴涨,1-11月份只有35Gw,12月份突击抢装,一个月完成了25Gw的抢装,非化石能源投资也不能一蹴而就,化石能源投资也不能够一下子减少;

我们认为,煤炭消费2021年有可能突破44亿吨,距离历史高位增加2亿吨,我们希望1月10日左右统计局就会发布统计局报告;我们希望煤炭消费量2025年前停止,峰值不知道多少,但是在2030年减少的时候估计也有40亿吨,从现在44亿吨减少10%,到2035年再减少10%到35亿吨就很不错了,也是天文数字,也需要大量投资和支撑;目前我们占全球煤炭消费量52%,2035年估计40%;

2020年石油消费量不到7亿吨,2021年有可能超过7.5亿吨,甚至是8亿吨,两会之前要发布统计报告,1月10日会有统计快报。在这种快速增长的条件下,2030年石油消费还会维持在7亿吨左右,所以保供任务也非常种;

一方面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的步伐,也要对化石能源的保供提出机制性的保证,中央提出了煤炭保供和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的问题,我们要把污染控制住,蓝天保卫战的成果不能毁;如果2023年再出现污染,人民是不会接受的,中央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因此必须加快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的发展和投资,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中央政策的调整;要立足于中国以煤为主的国情,2020年煤炭占比是58.6%,2021年有可能会反弹到60%,不仅没有下降,还增加了,煤炭保供的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希望大家理解并不是政策调整,而是不得已位置,2025年煤炭消费量大体上会在44亿吨左右,甚至还会增长一点,增加煤炭的供应就会非常重要;9月份之后挖掘优质产能,提高煤炭产量,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但我们的双碳目标没有改变;

我们再看长远,2060年碳中和是政治愿景,需要慢慢找出解决方案,没有现成解决方案,必须一步步往前走,近期的问题错综复杂但是是可控的,未来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足够技术去保障能源,如果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则需要发电量要求90%以上来自于非化石能源,例如出现了枯水期、风光不足的情况下怎么办,如果出现3个月的能源短缺怎么办,到那个时候还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可能是化石能源、天然气、制氢、或者是甲醇等技术,要找出解决办法来,但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案,需要机制和技术的支撑,但是中央在转型的问题上市不会动摇的;

中国转型的驱动力主要有三个:1)联合国关于碳中和的国际化目标,连印度都提出了2070年碳中和目标;2)能源独立:如果都是以非化石能源为主,我们就独立了;3)价格的稳定:今年7-8月份煤炭价格的暴涨,相当于1度电燃料成本超过5毛了,如果非化石能源占比上来之后,储能成本加上也不会超过5毛;对于经济稳定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2021年我们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34%,2030年提高到50%,每年要提高1.6个pct的速度增加,2060年要90%的发电量占比,要增加56%,平均每年也要增加1.4-1.5个pct的速度增加,中央的决心够大,但是需要稳健,特别是要稳定价格;目前也在向中央建议,比如多晶硅的价格,可以搞个多晶硅的储备,使得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上面稳定,也告诫投资者不要一窝蜂的涌入这个赛道,带来过度竞争的问题,不要出现不理性的投资;

【Q&A环节】

1. 传统能源火电行业未来的发展?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讲还是稳定安全保障的角度来说,对火电发展还是有一定空间,如何理解火电行业将来发展如何去理解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

ü 煤电的发展方针从增容增量,过渡到增容不增量,增容减量,减量不减容;目前煤电装机是11亿kw,大体上需要15亿kw;2060年15万亿的发电量,要保证20%的发电量是稳定的,能够保证民生,也就是3万亿kwh,也就是2005年全国的发电量;3万亿kwh,如果是利用小时数在2000h的时候,需要15亿kw的煤电装机,如果1500h,需要20亿kw的煤电装机,而现在只有11亿kw,我们还要发展,要和新能源发展想配合;

ü 北京煤电利用小时数只有800h,西北有些地区低于1800h;

ü 同时我们在部署了大量的几千万kw的风光基地,海上风电基地,相应就要配一些煤电电厂,这就是配合和综合;一开始要增容增量,燃煤发电量还是要增加一些,慢慢过渡到,现在5.5万亿kwh的煤电发电量,到2030年也会有3万亿kwh(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2亿kwh,现在2.5万亿kwh,火力发电量从现在的5.5万亿kwh减少到3万亿kwh甚至更低,也要为托底做准备),可能是其他形式的火力发电,比如天然气等;

 

2. 双碳执行未来的趋势很有信心,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跟双碳执行是否有不利因素,如果协调经济发展和双碳执行的关系?

ü 国家统筹减排和发展的关系,如果减排影响了发展的时候,毫不犹豫放弃减排目标保障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不会变,但中央相信转型能够倒逼高质量发展;但是我们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ü 减排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要对立起来;全球75亿人,100万亿GDP,全球消耗24亿吨钢铁,中国消耗13亿吨;人家消耗42亿吨煤炭,我们消耗44亿吨煤炭;我们只占15%GDP,但是消耗54%钢铁,52%煤炭,我们才有动力去改变我们的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央很着急,但是又不能一蹴而就;

全部讨论

2022-01-30 23:38

大概还是搞新能源,搞搞搞,光伏,风电搞起来,特别是光伏,必须配储能,没储能调解不了局部问题。

2022-01-07 12:26

m

2022-01-07 12:17

仔细阅读揣摩当前双碳政策的可能预期

2022-01-07 12:14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