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米科技(SH:688696)现场交流纪要20210429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3喜欢:18

 

时间:2021.4.29.

地点:成都极米科技总部

对象:董秘 廖总,研发 尹总,财务总监 Kiko,证代 Joshua、侯总
        

产品&研发


    

Q:研发的组织架构调整情况

A(尹总):组织架构调整,为了让后面的产品更有竞争力,我之前负责光机研发,整机研发没有做,18年以前负责整机研发的一部分,现在70%以上自研光机占比,我现在从光机到整机都会负责,我们都会做,王总更负责偏软件的,以及新场景的长远探索

Q:研发的模式,需求导向还是供给导向

A:有专门的产品团队规划定位,我这边负责落地。产品团队,站在用户价值角度考虑更多,市场调研都会做。

Q:新品研发方向

A:投影产品的方向,硬件层面,技术指标提升;软件方面,更智能的交互,AI系统等,视觉互动。

Q:产品门槛在哪里?很多零部件是买的。家电进来做会不会很容易?扫地机的算法壁垒就比较高,投影呢?

A(尹总):刚开始也是买别人的光机,也可以做出来,但是很难用,半小时用不会就不想用了。我们更关注降低用户学习成本。现在基本可以做到,像使用iPad一样简单,家庭主妇都可以轻易使用。都是算法层面的体现,不像扫地机体现的那么直接。硬件层面,以前是买光机,现在自己做,会一步步更深入的做,有一天量足够大,可能也会自己做芯片。以前买光机,现在自己做,做光机除了芯片还要买镜片等材料,以后是否也会自己做,都有可能。大厂也都有做,长虹海信小米,今天市场的结果,大家都在做,蛋糕在扩大,我们依然有好的竞争优势。

A(廖总):传统家电厂商优势不明显,他们的优势在板卡,而在光学方面他们优势为0,我们已经做了7年,还有供应链管理、品牌。另外,我们的用户是年轻人,他们会觉得长虹是老品牌。他们天生的基因、体制决定了他们可能做不好,而不是不能做。

Q:拆成本

A(尹总):光机占一小半,第二贵是电路板(20%左右),然后散热系统,最后盒体、配件等。光机里面,DMD和LED占光机的一半,其他就是光学组件。不同型号不一样。

Q:穿戴VRAR有想法,车载有探索吗

A(尹总):车载前面也提到,HOD,智能大灯,有一种解决方案里面就是投影机,这种我们都有先天优势。只是HOD会需要曲面,甚至做到前挡玻璃,都需要研究,我们会跟进。

Q:光机DMD是外采,那自研是不是组装概念

A(尹总):光机不是买了东西组装起来就能用,而是需要设计,DMD当然TI最好,我们基于他设计内部结构,然后找对应的供应商开模来做,组装。

Q:激光电视的规划

A(廖总):激光占营收5%,16年开始推,曾经也想当成一个大品类推广,做下来感觉消费者选择不是这样的,我们思考认为:首先面板降价快,所以电视降价,而激光电视量小、成本高,所以投60寸或80寸的激光电视就没有性价比,所以我们聚焦在100、120寸,优势是屏大(电视太大难入户),护眼;高端的销售通路还是线下为主,我们互联网出身渠道没有优势。这是全行业的情况,成本下降依赖行业推动,我们的力量推不动,保持关注,积极观望,技术都有储备,光机也有自研能力。大屏还是小众产品,大多数家里没有这么大空间。

Q:跟TI的合作关系,直接对接的话成本是否有下降空间

A(尹总):已经是直接对接的,招股书披露了价格对比,会便宜一点。成本还是跟量有关。DMD必须配前端的驱动芯片,不配也用不了。我们算投影行业的大客户。

Q:之后推新品的方向?已经很丰富了

A:技术层面肯定是技术指标不断更新,大的更新是场景和体验智能化等。

Q:激光微投会考虑吗

A:激光微投长焦是牺牲色彩做亮度,我们目前认为不够好,也会关注。

Q:光路设计对最终亮度清晰度有没有能够发力的点

A:体现到用户端就是亮度清晰度的表现。我们自己的光机刚做出来,与竞品相比,更亮更清晰。随着技术发展,这些也会不断突破,会定义很多差异化的性能,可变光圈之类的,这跟买光机就不一样,需要跟光机厂商讨论

Q:算法会影响什么

A(尹总):大部分体现在联发科芯片的应用,当然TI芯片的性能也会发挥更好,一部分精力会花在TI芯片上面,有很多可以调教的功能,跟常用的功能不一样,市场上可能就用到他70-80%性能,但是这部分就要多花一倍的精力去开发,很多人放弃,我们是有精力去开发这20-30%的性能。

Q:占他多少出货量

A:不清楚

Q:自研光机成本下降多少?

A:分不同型号,成本500-1000多不等,比外采下降10-15%,结合光机成本占比40%,成本下降3-5%

Q:光机逆向研发难度是不是没有很大?还是取决于正向研发?

A:深圳很多团队做逆向很厉害,但是做不了光机,光机就是一定要正向做一遍,才能做出来,跟光刻机差不多,光刻机缩小的投影,我们是把芯片放大成像出去,光刻机是几十纳米,我们是几百纳米。你量一个器件可能很多遍都不一样,找不到原始设计尺寸结果就会很差,我们光机也是一个分布,如果我们都是90分,你是80分,可能你的良率只有10%,做不过我们。只有正向研发才能找到你的分布。

Q:跟TI是否有长期订单?还有代理商的合作形式,什么时候终止

A:芯片缺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有一定优势。跟TI原来代理商,但TI自己的策略是把代理商砍掉了,现在直接合作。

Q:目前研发投入的软硬件配比

A:一半团队在硬件,一半在软件。

Q:芯片交货

A:倾向往高端走,Q2Q3确定,但是Q4还没谈,TI自己产线会跟汽车冲突,会平滑哪个做得多一些。TI并不会让一个行业死掉,会像挤牙膏一样给你。也不可能全给极米,要保证是多家的,但会给我们多一些。

渠道营销


    

Q:新品营销策略?产品本身,RS Pro2跟RS Pro都是4K,有什么不同?TI总经理说代表最新芯片技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配套存储和反应速度比H3S提升,背后是哪些工作?价格定位的考虑?

A(尹总):2代,比上一代亮度提升了很多,光学变焦,上一代是手动调整,很多人都没怎么用,比较隐蔽,2代可以自动调整,实用性极大提升。芯片平台、位置都有很大提升。体积、滑盖设计都有变化,二代偏正立方体,设计方面也是大改进。0.47芯片是TI最高端的,支撑4K显示,TI芯片有个问题是,在不同平台下(0.23、0.33、0.47)都有1080P,但是4K只有这款,就像电脑有i3、i5、i7性能不一样。光机要重新设计适合4K的光路设计,信号处理流程,需要全通道都是4K的处理(以前是前面4K,后端1080P的处理)。

Q:推出8000多这么贵的新品是怎么考虑

A:RS Pro 1就卖了七千多,当时卖得也还可以,出2还请了代言人,今年通货膨胀、原材料涨价、Q2成本有压力,芯片缺货,所以定了8000多,当跟前端成交价不一定是绝对的关系,也可能做促销降价,看竞争情况。从5000多的H3S到8000多的RS Pro,跟激光投影定价逻辑不一样

Q:新品月销量情况,预售情况

A:RS预售还不清楚,以前1代月出货量1000多

Q:场景

A:40%在客厅(升降幕布,或者墙上),60%在卧室、书房、厨房

海外


    

Q:海外市场,跟国内市场有差异,产品定位是否有差异,软硬件研发是否有差异,是否有技术积累。渠道打法计划?

A(廖总):产品:方面,以前是中国产品简单翻译成英文,但这样产品不稳定,安卓的要通过谷歌认证才稳定,所以16年开始做海外,但18、19年我们真正开始做起来海外,跟谷歌达成协议。选择符合美国市场的产品,重新投入研发,把谷歌tv加进去,投入海外。海外消费者跟国内差不多,都是为了娱乐大屏。

渠道:差异比较大,首先海外渠道非常多,各国家不一样,我们在海外产品定价偏贵,所以都是进入发达国家,欧洲美国日本,线上线下都有做,欧洲每个国家语言文化不一样,所以在欧洲能很快通过经销商代理商切入线下,亚马逊也有销售,数据表面,欧洲日本线上线下自有品牌1:1.美国市场相对统一,线下亚马逊,线下的话竞争激烈,bestbuy等已经垄断,强渠道,我们品牌力还不强,谈判受阻碍,所以美国目前电商为主,未来还是线上线下融合,线下做体验展示。欧美和电商又不一样,线上占比没有很高。未来三年都还太远,目前就看到一年,要实现有效线下拓展还很难(疫情),所以还是电商为主,占营销一半的工作,疫情结束后会去当地招销售客服等。

Q:海外Horizon Pro对标国内哪款?

A:没有对标

Q:海外内容方目前的情况

A:5月会发H3S的海外版本Horizon,下半年推海外版的Z6X和激光,跟国内产品线拉平。各国配线、规格等不同。内容方面,国内基于安卓开源,海外基于谷歌的安卓TV,所以国内是后置有第二次付费,谷歌我们还没有谈分成,量还小。

Q:内容端互动,教育场景

A:在研发

Q:互联网增值服务的发展战略?未来是否有多元化场景会出现?

A:确实不仅做硬件,希望做成类似苹果的模式,因为产品足够好而能够产生软件的利润。目前还是顺便赚钱的思路,没有刻意从广告方面赚钱,没有开机广告,提升用户体验。内容平台,视频、电影、K歌、游戏等,可以想象成shopping mall,一楼好的位置给优酷腾讯等。现在你买了爱奇艺的内容,我们会分得一定渠道分成;还有我们直接买断打包的模式。2020年4000万,每年都是翻倍,逻辑是,我们用户是累计用户的概念,21Q1是160w月活,去年卖了90万台(含10万海外),接近两倍的概念,累计的概念,所以一直会上升,用户越多,我们谈的比例就会更大一些,也会引入更多的内容方,爱奇艺他们自己也会提价,他们提价我们的ARPU也会提升,Q1是10块钱,全年至少40的样子,出货量三五百万台的时候,这块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Q:复购率

A:目前还不好统计,ID统一还没有完善的系统。销售通路也是,天猫B2C,但京东是B2B2C,拿不到用户数据。

Q:线上退货率

A:天猫和淘宝7天无理由,退货一直比较稳定,在10%左右

Q:线上用户运营

A:王总负责软的方面,包括用户运营、售后等。终极思路,用1 ID统一信息。产品开发角度,确实会问用户产品的体验、吐槽情况,极米成立起就有论坛,也是目前最大的投影讨论聚集地。我们也会向用户发问卷,汇总到用户服务中心,传递给研发同事,改进新品。

Q:痛点;渠道营销方面的敏感性,团队协作和组织架构应对

A:以前痛点是亮度、易用性等,现在还有痛点,白天不够亮,回家放哪等问题。阿拉丁的灯、推各种漂亮的三脚架,都是为了解决这些。组织架构方面,我们团队还是每天关注互联网用户声音比较多,肖总钟总经常看论坛用户评论,品牌角度以前也都有做,投入不多,今年投入更大,比如找王子文做代言。这块也是钟总肖总抓的最多的,就是品牌和销售。

Q:Q1电商渠道构成

A:线上占比70%,线下20%,其他海外。海外去年Q1阿拉丁没出货,自营增幅150%。国内线上京东多一些,Q1是京东更重要的战场。分产品系列也跟去年差不多,Z系列占比40%,H系列20%。

Q:产品策略情况?竞争激烈是否会降价,跟对手缩短价差?

A:价格,目前跟坚果拉开,会同时兼顾份额变动,份额降的话会降价。消费者认可我们的产品力。不会无缘无故两个一样的产品,我们比人家贵。

竞争


    

Q:竞争:产品方面,有没有更多元的产品规划?另外,TI芯片有没有供应风险?

A(尹总):软硬件研发分开,就是因为王总会去探索多场景,具体不方便说。DMD等都在跟进,我们在光学投入很多,每家都在送样测试,我们认为他们可以适应市场的时候,会去上。京东方这些我们都在讨论,是否自己做3LCD,在进行中。AR/VR也都会去看,投影相关的技术都相通,都会跟进。

Q:如何打败小米他们的

A:做得早,行业第一家,坚果都在我们后面,更别说小米,口碑传播有先发优势。对产品研发和质量保障更好,能不断扩张优势。主要还是产品好。

Q:大屏电视降价,对我们性价比是不是冲击?毕竟投影不如电视清晰度高

A:越大的屏对清晰度要求越高,这是大屏的优势,但假如说1000块钱的电视做到80寸,我们还是3000块钱4K的投影,但我们可移动,你会不会买?我认为我还是会买投影,空间考虑,可移动性考虑。电视价格一直是这样在下降,但我们还是在异军突起。

Q:产品竞争力,技术层面上,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

A:主要还是光机层面的技术,我们跟竞品都是,15、16年就做了大量投入,现在结果是我们自研占比已经很有优势,而竞品还是外采为主,他们投入不比我们少,但没做出来。光机不是投入就能做出来的,还是有很多技术、资源、战略方面的问题。目前我们是自研能力最高的。技术路线的选择很重要,我们也走过弯路,选择错误路线就可能一直错了,对团队选择也非常重要,80分、85分的团队做出来可能都算失败,我们的产品是领先行业10%的,做光机最怕做一款出来但性能很差,用还是不用就很纠结。我们已经可以做到超越对手的阶段了。

Q:爱普生这种商用的切入,我们优势能保持吗?目前行业成熟度到什么水平?未来还有多少空间?

A:光学方面,我们要做光学的HUD等都可以,牙科3D打印背后都是,小鹏的车后面做个托盘放我们的投影作为选配,跑通的话,可以不提供整个机器,直接做到前装,嵌入车里面,做个投影,这是光学的拓展。包括阿拉丁等系列,台灯也可也尝试,可以做触控的。爱普生是用户感知方面有劣势。智能硬件也是中国在前面。但是欧美在核心零部件还是卡我们脖子。但是具体软硬件应用场景不一定做的过我们。研发周期1~1.5年推出一款新品(大迭代或者小迭代(H3S))。TI芯片还有进化空间,我们的光机也有进化空间,可能未来越来越小,可以嵌入更多东西,说不定可能成为家庭必需品?阿拉丁在日本卖了10万台去年,在中国说不定能卖更多?

全部讨论

2021-04-29 21:03

团队知无不言啊,也不担心同行借鉴,看来信心十足!

2021-04-29 21:26

谢谢分享

2021-06-16 21:43

团队不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