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蓝多(SH:600882)专家电话会议纪要20210414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0喜欢:10

 

【零售奶酪今年情况介绍】

今年零售奶酪华南地区一季度销量同比增加2.3倍左右,全国地区1月份回款1.3亿左右,2月份1.4亿左右,3月份3.7亿左右(南区+北区零售奶酪不含电商),同比去年增量还是比较明显。去年1月份销售额6500万,2月8500万,3月份是1.3亿左右,同比增量还是有2倍多的幅度。

动销情况:动销3月份才慢慢转向良好,1、2月份是淡季,总体态势还是保持较好,我们的库存新鲜度较为良性。

 

【Q&A】

Q:现在竞争情况怎么样?

A:现在妙可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百吉福,轮不到伊利和妙飞。百吉福的今年目标增长率25%,可以很轻松完成,还是正常增长,不会给妙可带来太大的压力,全国布局情况也还没有完成。妙飞还是有些动作的,他们的出货量月度可以达到5000w-6000w,年度可能可以达到6亿左右。第一,它的0添加奶酪还是很有亮点,切合了部分人群的需求。第二,出厂价从10.8降低到8块多,终端零售价也会降低,提前打起了价格战,比较有攻击性,但是没对我们造成太大影响,因为第一,他的整个盘太小;第二,它没有及时赶上风口。

 

Q:华南地区今年增长目标和驱动力?渠道下沉还是单点增长?

A:华南地区去年是1.7亿,今年目标5亿,比较有挑战。今年我们是从两个方面去做,第一是单店提升,第二是渠道拓展。现代渠道占比降到50%左右,原来可以到70%,今年应该可以超过50%。今年人员翻倍,经销商预计也要翻倍,保持一个非常强的开拓。渠道下沉会到四五线城市,经销商已经在县级市等地布局。我们的开拓还是在行业内靠前,比较有进攻性,其他品牌可能人员还不到位,做不到。

 

Q:今年扩展完后,往后网点扩展的空间还大吗?之后增长预期?

A:目前行业容量还比较小,行业能做多大其实是看妙可能做多大,目前只有妙可在团队、产能是最完备的。这几年不管怎么变,妙可还是没什么问题,自己如果稳住就很难有竞争对手超过妙可。

 

Q:伊利利用自己的渠道扩展会对我们有压力吗?

A:伊利很难做到。他们是多部门协调的,他们有牛奶、酸奶、奶粉等业务,各部门没什么协同。伊利在奶酪类已经落后太远了,除非去收购奶酪公司。

 

Q:蒙牛与我们有什么比较大的协同吗?

A:第一,有蒙牛背书,公司的信誉能够提升。第二,它的上游的产业链能产生协同。

 

Q:伊利为什么就不能赶上呢?伊利如果做好产品利用渠道价格战抢不了市场吗?

A:第一,伊利新的增长点是鲜奶,他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奶酪,所以他们很难有第二个重点。第二,奶酪很难做很大的规模,全国加到一起也才一百多亿,所以伊利从自身角度很难利用公司资源来集中支持这个业务。他们都聚焦到鲜奶了,如果以后成人奶酪打开了,他们可能会感兴趣来强势入驻。

 

Q:今年的费用的投放力度有变化吗?

A:今年10%多,同比增加了3pcts,主要是增加了人员,包括业务代表、终端经理等,增加了一倍以上。

 

Q:去年广告投入增加很多,今年广告投放会有去年的水平吗?

A:绝对数是增加的,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费率会降低。

 

Q:今年人员预算与销量增速的关系?

A:今年到2、3季度我们销售目标高,费率应该会下降。我们很难容忍费用高很多,总体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除非行业有一些概率微小的突发事件。

 

Q:全年KPI目标销量是翻倍吗?

A:不只是翻倍,超过2倍。全国区域也差不多。

Q:今年的产品价格判断?

A:妙飞从10.8元降到8-8.5元,其他没有降。去年我们还从9.5元提到10.5元,妙飞现在经销商灵活很多,可以比较轻松的保持毛利。百吉福基本不太参与价格战,销售目标也很容易完成。现在整个行业还是妙可主导,我们是因为自己增长任务重所以会考虑做价格,而不是妙飞在打价格战我们会跟着他们降价。

Q:我们如果降价是谁承担的?

A:我们还是要保证有特殊渠道的大经销商的20%的毛利率,小客户就不会保了,需要自己规划。

Q:今年做5亿,要达到多少才有奖金提成?

A:90%以上就可以参与了。我们月度奖金考核80%算及格,80%以上有机会参与。季度奖金考核今年还没有定。我们都是按照月来过的,可能如果1-2月完不成就淘汰了。

Q:反馈说线下投入的费用率下滑,但是您刚才说我们费用率是提升的?

A:是的,北区有些地方是下滑的,他们会有费用克扣的情况。

Q:5个亿的目标是不是前面压力小一点,后面会更大?

A:是的,2、3季度总共60%,1季度今年是17%左右,4季度23%-25%左右。

Q:马苏里拉的零售渠道和餐饮渠道销售状况?

A:马苏里拉零售占比5%左右,餐饮占的比较大。

Q:今年零售渠道马苏里拉跟奶酪棒的增长相比?

A:比不了,该吃马苏的人还是吃,不爱吃的还是不吃。他们要有钱还要有时间,我们主要还是主要靠奶酪棒。压货我们也卖不动,还不如压奶酪棒。

Q:拆解妙可、百吉福、妙飞、伊利渠道价差的情况?

A:妙可100g5根装:经销价是10.5,终端价是15-17,零售价是20-22。

妙飞:经销价8.5左右,零售价20左右,往后会降。经销商是35%左右的毛利,终端毛利20%左右。

百吉福120g:经销价是10.9,供货15-16,零售22左右,利润结构跟妙可差不多。

伊利90g-95g:经销商说毛利空间差不多,各个厂家的渠道利润是差不多的。.

Q:终端折扣的部分经销商、厂家、渠道是一起承担,考虑这个费用谁的盈利能力更好?

A:盈利能力综合来看百吉福的最好,它在销量和利润率保持的很好。它们25%的增长目标不高,经销商不需要很多促销,也不用压货,毛利控制的比较好,但是今年妙可的销量会甩开它。

Q:我们做活动终端真实成交价?

A:14-15块比较常见。百吉福会到16块以上。

Q:做活动终端、经销商、公司分别承担多少费用?

A:我们保证大客户做完大活动保持毛利20点,终端毛利会在12-15点左右。 

 

Q:10个点多出来费用率是会有部分支持终端折扣吗?

A:这10个点大概拆分一下:4成是短期促销,3成用于促销员的人员工资,2成用于礼品、赠品和激励。

 

Q:北方在费用减少的情况下动销有变差吗?终端是看着折扣力度来的还是对妙可蓝多的品牌依赖更强?

A:我们的销售对象是小孩子,他们不看价格只看品牌,但是购买者妈妈会看价格。不过小孩现在一定要妙可蓝多和百吉福,所以会有一些矛盾。

Q:我们的品牌溢价还是很强的?妙飞和伊利打很多品牌折扣也不太能伤到我们?

A:是的,它们伤不到我们了。妙可现在已经把原来第一的百吉福甩开了,而且小朋友对价格不敏感。

 

Q:我们水果味的奶酪、宝可梦的精装和酪先生的情况?

A:酪先生做线上;精装奶酪棒要贵30块钱左右,在价格方面很难有推广力度,还是靠原来的汪汪队来做大单品。

Q:水果味的体量好吗?

A:第一是原味,这个是第二。

 

Q:水果味带来的是增量吗?还是在分原味的客户?

A:水果味我们18年就有了,原味、水果味、混合果粒味三个味道占奶酪棒的70%-80%左右。因为没做差异化很难做出增量。

Q:今年我们给经销商的礼品赠品减少了考核更多了?

A:是有这种情况,费用总体是不变的,我们会根据做的多少和资金使用效率分配不同的费用,这都是正常存在的情况,没有大问题。

Q:销售人员压力大导致的人员波动会成为隐忧吗?

A:销售人员压力大有流动,但是我们基本面是向好的,消费者只认牌子,动销非常好。

Q:我们薪酬待遇在奶酪行业内的水平?

A:我们在行业内是最高的。我们是百吉福的2倍,完成任务是2倍以上。如果不完成也比蒙牛、伊利、百吉福要高(但是如果只完成80%以下就被干掉了)。

Q:我们的销售目标层级?

A:90%是基础,100%以上是挑战。

 

Q:我们怎么在很相似的产品中做出领先态势?

A:其实很难产生差异。有人说百吉福更醇,有人说妙可蓝多挺好吃,但是很难说哪个差异很大。但是有的品牌有口味不稳定、掉棒的情况。只能说我们更有狼性和进攻性,会逼着经销商完成任务目标去搞活动做推广,想办法卖掉产品。

Q:我们今年开发更多经销商是华南的量还是全国的量?

A:我们增加了1倍的人,是为了要使比如原来1个城市有2个经销商变成4个。今年压力更大,所以我们会开很多去做渠道下沉。

Q:这个过程中老经销商怎么想?

A:必须得顶住,不想干的话下面大把人愿意来接盘。

 

Q:您说的有大把人来接盘怎么理解?

A:我们找经销商的逻辑:第一是做酸奶的经销商,第二是奶酪的经销商,第三是冷藏品经销商。我们现在有知名度和销量规模,而且妙可蓝多近几年在终端形象还是非常好的。

 

Q:单店提升有具体举措吗?一个良好的状态大概是?

A:整体来说是向酸奶学习。靠人去拉、去推、去干。一般门店是2万左右,做的好的是4万-5万,全国最好的是8万。 

 

Q:最好的8万的门店对比同等级的酸奶门店大概占比?

A:占比1/3,这就算是比较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