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米(NASDAQ:VIOT)交流纪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9喜欢:16

 


公司简介:

云米科技14年成立,1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做全屋互联网家电。公司创始人陈小平陈总,之前在美的工作15年,是美的负责生活电器研发到销售的高管。2014小米美的谈智慧家居、LT家具平台的合作。雷总和小平总在产品端和商业逻辑等方面有较一致的看法,陈总在小米雷总的支持下于14年成立云米科技。

全屋互联网家电与传统家电的主要区别:传统家电各个品类相对独立,且用户需要学习说明书即机器的语言才可以使用,没有AI语音,无法学习人类语言;目前大部分智能家电,需要手机终端APP控制,有一部分智能语音功能,但设备之间没有互联功能,无法用一个家电的开关控制其他家电的调节,或检测其它设备的状态。

互联网家电在产品端、功能端与其他家电的差异化在于,1.我们在每个传统家电单品基础上赋予智能功能,AI语音,用算法植入芯片,让机器听懂人类语言;2.设备间做互联,可以通过一个家电控制其他家电。(例如大屏冰箱上可以看到净水器滤芯的使用状态,可以收集到家庭用水水质的数据等;通过给冰箱下指令调节热水器温度;智能门锁上设定情景,使用指纹时,自动进入“回家模式”,窗帘自动关闭,扫地机开始工作等。)

场景下设备间的互动监测已经实现,接下来实现用家电捕捉相关数据,以此实现进一步技术升级,以及为用户提供健康、安全等信息,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通过设备的用水情况,收集大量全国水质数据,之后根据水质数据做针对不同地区的净水器设计;通过空调监测屋内空气质量;智能门锁监控安保问题等。)

商业化模式方面,通过IOT特性,激发其他收入。

1.通过硬件销售更多硬件,实现捆绑套购;用户为实现更好的互联功能,购买一系列产品线上线下套购比例也很高,线下渠道50%+收入来自捆绑套购,用户会购买三件及以上的产品。2.通过硬件销售后续耗材类产品,提高用户复购率;净水器滤芯较为成熟,智能提醒换滤芯,在产品结构上做设计,让用户可以DIY换滤芯。3.增值服务,以拓展互联网内容资源为主;智能冰箱与抖音、酷狗、爱奇艺等合作,有云米商城、菜谱等,之后会根据地区与用户喜好推送相关产品,在国内消费市场广受喜爱。4.后续会做电商类流量的变现,将会是长期增值服务,目前处于早期阶段,现阶段目标还是大品保有量,预计后续收入还会实现快速增长。

QA环节:

Q1:商业化模式下产品的拆分结构?目前品类占比?

A:产品品类已基本覆盖所有家庭场景,客厅包括电视、风扇、空调、扫地机等,厨房包括冰箱、洗碗机、烤箱等,浴室包括热水器、智能马桶等,卧室包括扫地机、净水器等。按产品品类分,大电占比70-71%,矩阵中包括冰洗、热水器、洗碗机等;净水一类10%,以净水器为主,包含中央净水机、软水管等;配套周边小家电14%,为互联性较弱的水壶、水杯等;耗材类5%,即滤芯、滤网等。

公司业务分两个板块,一块是作为小米供应商的2B业务。其中云米、小米品牌业务各占50%;随季节波动,Q2、Q4小米占比相对升高,20年Q3云米占比58%;长期来看,云米品牌的发展速度更快。

Q2:云米作为新品牌,主要的销售渠道在哪里?

A:分线上线下;线上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其中小米有品、京东占比较大,各占线上30%+-,其他30%+,线上占云米品牌总收入70-80%;线下占20%+,之前主要来自线下旗舰店,20年Q3时,线下旗舰店1400-1500家,家庭场景体验式店铺,专供云米产品。在20年年底开拓新的线下渠道,与电商下沉店合作(京东家电专卖店)是今年大力拓展的渠道之一;与零售企业合作(长沙友阿商城),在长沙开店4家,其中一家奥莱店是全国最大的专供云米体验店;与地产公司也有合作。

Q3:去年毛利净利变化较大的原因?

A:整体存在疫情影响。收入端看,上半年疫情影响最大时,我们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

毛利端原因,历史来看,我们16年以净水器进入市场,其毛利前几年较高,且在16、17年的收入占比在80%,因此毛利较高;18年基本搭建完整IOT家居产品线,侧重于大电,牺牲部分毛利拉动规模增长、抢占市场份额;去年下半年疫情刚结束,大厂商都在做去库存,竞争激烈,618降价极猛,受行业影响毛利下降;Q3末Q4整体宏观环境变好,需求端起来了,竞争力有所恢复,公司做了较多控本措施与产品结构优化,前几年用于拉规模的低价部分淘汰,同时推出中高端产品,毛利有所恢复。

Q4: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否会对Q1/H1的毛利产生影响?

A:成本上做了一定压价,也有其他相关措施,对毛利影响目前看还好。我们会做终端提价进行一定释放,前端加大技术降本,做技术变更;给代工厂带来增量,算的是边际不是一期,让其给我们做一定降价;更多做产品迭代,加上传感器,产品得到新的赋能,适度通过差异化进行提价,将同行的高端打成中端价位产品。我们没有很低端的产品,也尝试过卖,但客户不买账,因此锁定大型产品。

Q5:产品的用户画像?

A:主要定位在26-38岁的新中产,男性消费者较多。是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愿意尝试新科技产品,对价格有一定敏感度,以家庭为主。早期收获了一批小米粉丝群。

Q6:如何看待与小米的关系?如何看待未来智能家居行业格局与竞争问题?

A:小米相当于我们的半个爸爸半个妈妈,有血缘关系又是我们的客户;对我们帮忙不添乱、投资不控股,小米也鼓励生态链企业做自有品牌。公司的强大,回馈给小米的产品就更好,其投资收益会更多,我们拿到小米的订单也会更多。云米占比的提升不是小米规模的下降,而是我们自己规模的增长。

IOT赛道中,全屋互联网是由云米18年首次提出,巨头的加入证明赛道是被认可的;家电的市场规模非常大,IOT属于存量市场里的增量市场,而我们是具有领先优势的,但目标是合作做大蛋糕,转换用户需求就已经可以获得巨大收益了,对于我们自身体量来说,吃上蛋糕的几分之一已经很好了;这其中目前不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变成常量市场才可能存在竞争抢蛋糕。

我们最开始就是在十年后的目标基础上来做。不是在冰箱上加了Pad,是把看似互联网的功能加在设备上;现在的理解里,用手机控制家电就是智能;我们认为1.加上WIFI的目的不仅是控制家电,还能够不断迭代硬件,要做到远程升级,不断赋予硬件新生命,让硬件不会落后;行业第一款可以远程升级的冰洗都是我们出的。2.加WIFI以后可以让产品间做到互相沟通。相关设备沟通的目的是一款设备行为结束,另一款设备就可以开始后续行为,而不是让人来联系两台设备。在我们的概念中,手机是不应该存在的,手机操控是人学习机器的逻辑、语言来操控机器,而互联网时代应该是,机器学习人的语言而服务于人

我们的差异化在于对硬件的重新定义,在设备中加入自己的传感器,升级产品的同时不大幅加价;自己做模组、路由器,做出自己的5G模组,实现带动全屋设备互联,优化使用体验感。目前我们的5G模组可以接200+的设备。

Q7:家电作为制造业,我们在供应链端如何建立竞争优势?

A: 我们属于轻资产,现在主要是代工;一个企业的基因只有一个,我们希望我们的基因是用户体验;1.制造业的优势在减弱,2.中国目前最不缺的就是产能,我们制造端找了大量优质的、有品牌的OEM厂商。不把宝压在供应链,但要保证更得上。制造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是我们的基因,只要做到不与头部差太多,不输于腰部,但要在核心竞争力上重重发力。制造端我们很难超越且意义不大,跟平即可;未来赛道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技术的开发与投入是在更软性、更底层的IOT模组、芯片、算法等方面,在我们认为技术含量较高、想要保有专利的品类上会有工厂,做独立的研发、运营。净水器17年成立粒子工厂,大部分净水器是自己在做研发设计;大屏的组装设计研发都是自己来做。

Q8:我们在小米生态内的价值贡献?小米在我们这里采购与去其他地方采购的核心区别?

A:B端与C端不同,服务是成体系的;我们的落地能力较强,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后端制造的把控、供应链上的资源保障这一整体上具有较强优势。

Q9:渠道费用率情况?

A:公域市场价格竞争较激烈;私域市场上费用率略高,且属于较优质的市场,我们在私域市场盈利较好,会更重视这一渠道,我们是小米有品中,非自有品牌的第一大品牌商。两者间产品价格差异不大,具体看平台推广情况,根据不同活动可能会有部分调整,基本上是商业化水平。结构上看,各渠道的增长速度均较稳定,大促时增速较快,平时较平稳,具体看进货时间(2B业务11月大促,9月时进货增速较快);拼多多是新发力,且盘子小,今年增速最高;公域增速稍低,但京东较高,超过20-30%;Q1与去年同比增速极好。

Q10 :在有品20年Q4跟21年Q1的增速?

A:Q4有两位数增长,50%以下,今年整个大盘还有10%的提升。有品在规模上出现一定压力。

Q11:未来两年上新产品的推出,增长较快的品类?

A:净水器与扫地机。今年也会大力来做差异化较高的净水器业务,其均价也会提高;在去年推出了高端净水器自有品牌泉先,已有两款新产品。通过在19年Q4开始为小米做扫地机,积累了社会资源、技术、供应链、OEM厂商;在20年Q4开始做自有品牌的扫地机,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今年上半年也会在国内外陆续推出几款新的SKU会有新的特定化等功能;扫地机重点做海外市场,销往亚洲(韩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中欧,今年还会继续拓展。

 

Q12:小米扫地机的供应商?

A:以前是石头科技,现在有我们占大部分。和小米的合作最早是净水器,慢慢发展到很多大店,目前还在不断拓展且合作稳定。

Q13:我们做小米扫地机做了多少?

A:我们没有某一品类的具体数字,但蛮多的。

Q14:线下体验店的21年目标?

A:20年底与Q3规模差不多。现在淘汰了很多经营不太好的经销商,优化线下门店的经营体系;今年线下会通过其他更多元化的渠道来补充,这会是更适合我们的渠道;看好网上下沉店的发展速度。

Q15:云米体验店的分布?

A:主要在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位置。城市主要在2-4线、乡镇较多。

Q16:运营6个月以上的体验店单店情况如何?

A:Q3做得好的有几亿几千万,地方较小的有几百万。

Q17:冰箱厨电产品价格?

A: 属于中端水平。之前为拉动规模增长,略低价的产品较多;20年更多推出了更高端化、价格更高的产品。洗衣机20年推了两款主打AI的产品,之前推出高端自主空调品牌科奇,以满足更高端市场的需求。价格带上冰洗价格有2000-3000,最高上万。

Q18:组织架构划分方法?

A:按产品研发技术上有分部门,招揽各品类行业内的顶尖人才;IOT整体的架构设计、底层逻辑来看,我们是整体拉通的;包括销售运营也有公司的整体规划。大概分水家电、厨电、冰洗、小家电、海外、5GLT(智能门锁)等部门。

Q19:如何看扫地机器人业务?我们的竞争优势?

整体业务在20年国内外市场都较好;于海外而言,这是一个普及率较高且更换周期较短的产品,我们看好此行业的增长空间,就目前趋势对未来具备信心。去年H2自有品牌扫地机占整体收入的4%。

功能上,去年推出的主打自动除尘,有扫拖一体机;今年会从杀菌方面做进一步功能拓展,以前做线性激光,现在也开发视觉导航技术。我们主要做设计研发;算法上有自己的团队,也会和第三方合作;制造是代工。我们的团队目前有几十人。

Q20:石头对小米扫地机的代工情况?

A:他们上市后就慢慢减少了,目前我们占比较大,但没有具体数据。小米体系中存在多家公司为其供货的情况,主要看小米的需求,再找生态链相关厂商来谈。在产品品控上我们相互信任。小米生态链中我们主要做激光;在扫地机层面上更多作为整合的角色,研发比重在小米机上相对较低。由于扫地机壁垒相对较高,所以小米在算法上更多是做外包。

Q21:今年会和小米一起推新产品吗?

A:SKU方面还在谈。

Q22:我们的扫地机会不会和小米的产品存在竞争?

A:我们的很多品类都有重叠,从最开始设计研发上就有很大差异度;米家外观是简洁白色,功能上有一点点智能功能;我们的产品设计外观上更有科技感,且加入很多智能AI的功能,我们一开始合作就在避免过多的重叠。

Q23:扫地机自有品牌在国内走什么渠道?

A:线上主要的电商渠道都有,主要是京东、天猫、苏宁、国美、小米有品等;线下有专门的云米旗舰店。

Q24:云米定位成科技公司的话,自有品牌的产品是否比小米高端一些?

A:最开始产品的差异化并不大,也走性价比风格;近两年主要在做的都是中高端产品,品类上差异化做的很多。我们会保留更多有自我特色的产品,长期战略打的就是AI技术的迭代。

Q25:新品的推出?

A:预计4月初会有线上新品发布会,大部分品类都会有新单品发布。

Q26:小米云米的单品毛利率分别是多少?

A:我们没有披露单个的毛利率。分毛利净利两端看,毛利端自有品牌大部分会较高,去年整体在10%+,以往是20%+,云米会稍高;小米毛利要看品类,例如扫地机上小米给我们贡献量很大,但毛利就没有其他品类带来的高。

Q27:资源是靠小米介绍还是自己去找?

A:我们自己去找,我们是共同定义一个产品,他们提供需求,我们做设计研发找代工;不同品类我们设计研发的比重不同。

小米的用户是很多的,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兴品牌来说,找用户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很多用户来自米粉。

Q28:外销情况?

A:Q3外销占云米10%,自己独立去找海外经销商。与有品的谈判也是较商业化的,他们不会对我们过多干涉。

Q29:与传统家电的差异化?

A:优势上,公司为做IOT而生,我们的设计、研发、销售、运营是打通的,有时为了更好整体拉动IOT销量,可能会在特定品类上牺牲一定的利润,在一开始也会将IOT模组的成本加入每款产品;相比于大规模的传统在每个产品中加入模组的方式,他们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原有规模。运营端来说,他们有非常独立的事业部群,他们很难牺牲某品类来拉动整体规模利润。

短板上,现在用户较关注新兴品牌的质量,但我们不会拿单一品类的质量来与传统大企业做竞争。质量上我们不会弱于他们,在能保证家电的功能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加入IOT。

Q30:家电大品类产品合作方式?

A:自有品牌的冰箱由代工厂为我们代工制造,屏由我们组装,屏内设计我们自己导入。

Q31:外销渠道内占比?

A:电商计划在铺,目前还是以经销商为主,他们通过自己线上线下的渠道来销售。

Q32:海外经销商合作洽谈周期?

A:没有具体数据。

Q33:今年收入展望?

A:现在在静默期,下周财报会给出Q1数据,Q3才会给全年预期。今年相比之前会有不错增长,对利润端很有信心,成本高,同时行业ASP也存在上涨,我们也有降本措施。

Q34:我们哪些产品的提价会较多?

A:净水、扫地机会推出新的中高端产品,ASP会比之前略高;洗衣机年末也做了整体结构的优化。扫地机提价会更多。

Q35:哪些品类上增长更快?

A:扫地机增速较快。

Q36:对扫地机的长远目标?

A:今年主要拓展海外市场,渠道端打入更多新电商。产品功能上做更多连接性功能,做杀菌处理,对特定场景做制定化功能。

Q37:目前算法上与石头的差距?

A:算法是自己的团队与第三方合作,在合作中积累资源与人才。

Q38:海外是否考虑转跨电商?

A:是这样考虑的,这也是我们今年海外渠道的拓展方向。

Q39:今年经营层面的重大变化?

A:没有,都是跟着整体战略规划来做,可能短期会根据品类发展进行资源调整。现在资源聚焦在小家电、净水、扫地机、大屏上。

Q40:SKU较多,但其销量较少存在的风险如何控制?

A:之前SKU是为拉高市场规模,现在规模起来了,就会适量删减一部分SKU,重点放在爆款上。今年也会在市场与品牌宣传上加力度。

在打全屋互联的情况下,细分场景,打造更多细分品类,我们有很多是绝对单品;而60多个品类中一大部分是为场景需要,并不准备将其做成核心品类。我们的线下购买力相当高的,2000+店铺中,最高客单价可以达到30万+,平均客单价在1.8W+,因此我们会在丰富品类的同时,把中心放在核心品类上。

线下店铺加盟为主,自营较少。

Q41:线上线下的产品价格?

A:有严格区分的。现在线上线下的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大,线下规模在不断突破历史新高。

Q42:我们的IOT能否与小米互通?

A:都是互通的,同时也在做自有的。市面上无法更好解决联网问题,我们就自己做5G模组。

Q43:关于王总?

王总之前在西门子,5、6年前自己创业做电动车,后来遇到了陈总,感觉这个赛道很大,就来了云米

Q44:线下半年内维修在30%,关于品控问题的解决?

A:找良好的第三方代工,有专门的品控体系;代工方与海尔西门子存在差距,目标是做到与他们差距不大。几年来看迭代是越来越好的。品质问题的改善上,做研发验证测试、供应链端找头部(找行业前三的供应商)、选品深入调查、稳定供应商平台做迭代。我们的供应商有创维、美菱等。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品质和品相进行了集中改造,售后体系也进行了完善,线下体验店做了售后部分。

Q45:大单品较强,如何带动互联产品进行销售?

A:我们用大品类支撑场景搭建,让客户通过我们较好的单品切入进IOT中,通过互联体验,吸引其至少购买两件单品;线下销售一部分也是靠装修资源。其他互联产品在20年H2做了重新整合,在今年也会继续改善。

Q46:是否很难实现用商场流量带动销售?

A:门店资源最早是在家装市场出来的,后来在购物中心较多,但不适合北上广深。我们的地级市市场相对更好,地级市人群有一定消费能力,房子空间相对较大,且愿意尝试新品类。在地级市或较富裕的县城,店租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来了。北上广深目前在购物中心发展并不很好。

Q47:线下门店的存量结构?门店的拓展计划?

A:80%在2-4线城市,今年将继续优化目前商铺,加入更多优质商铺,同时做更多多元化扩张。会继续寻找合作的地产商、零售商。线下总体数量可以实现翻倍,达到2000+,但云米体验店的增长速度没有那么快;去年底开始做京东下沉店,今年初开始做零售云,至今装修完工的数量在大几百家。线下店的装修根据规模大小会有一定补贴。

Q48:冰箱硬件赚钱吗?

A:冰箱同一品类也有区别,有一部分属于获客手段,例如大屏冰箱。我们赚的不多,但在这一品类看还可以;很多同行卖的是形象,而我们专心卖货。

Q49:是否考虑与美团买菜合作?

A:现在已有合作方,正在创建模型;未来那将会是很好的赛道,但现在不急,已经做好长线准备。

Q50:今年销售费用投放的安排?

A:去年线下销售费用投放不大,都是在线上渠道做了一些推广。今年上半年的新品发布会也在线上,线下会根据下半年情况加大投放力度,提高曝光率。费用率量价在Q3是10%+-,今年投入增长会大,但比例增长不大,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

Q51:线下80%的2-4线店铺,盈利能力、毛利、净利水平?

A:盈利能力快在12-18个月可以实现回本,店铺存量来看,盈利比例在60%左右;毛利

Q52:出货价水平?

A:看品类;厨电类属于慢流通,至少40-50%以上;冰洗空作为流通货,毛利会低一点;新品类切入时,毛利空间会更大。

Q53:扫地机发展战略?

A:中端+少量高端,国内定位在科沃斯与石头之间,海外用价格来打。量上主要看市场,看差异化功能做的如何。

Q54:盈利角度来看,自有品牌与代工在盈利端的差别?

A:自有品牌毛利稍高;净利端自有品牌需要铺运营费用,因此不是所有品类都盈利较多。

Q55:线上渠道扣点?

A:每家不太一样,没有核算过整体。

Q56:扣点的趋势?

A:最近看较稳定,后续量起来可能会有小波动,规模增长则扣点趋势下降。

Q57:这么多产品线,规模效应却不强,如何实现盈利?

A:硬件科技我们投入不大;成本在做控本。

全部讨论

2021-04-17 16:15

线下半年百分30的维修率,这个数字有点惊人了。

2021-05-04 17:02

品控

2021-04-19 22:11

半个爸爸哈哈哈哈

2021-04-17 10:03

云米的产品如果没有质量做保证,光有智能家电概念能走得远吗?深表怀疑。

2021-04-16 22:17

在打全屋互联的情况下,细分场景,打造更多细分品类,我们有很多是绝对单品;而60多个品类中一大部分是为场景需要,并不准备将其做成核心品类。我们的线下购买力相当高的,2000+店铺中,最高客单价可以达到30万+,平均客单价在1.8W+,因此我们会在丰富品类的同时,把中心放在核心品类上。

2021-03-30 07:30

我最近在装修,也去云米专卖店转了一圈,发现最后选定的东西基本没有云米的,大部分都是小米,可能有部分是云米供应给小米的。因为云米的自由品牌价格高,微博搜了一下又发现质量差,售后不好。

2021-03-25 01:40

投资备忘录之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