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器械的“物价之痛”,医保局最新回应!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一款创新器械距离商业化到底有多远?似乎还没有最终答案。

截至2023年9月末,国家药监局共批准230个创新医疗器械。其中,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医疗器械55个,优先审批医疗器械77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与2021年相比增加57.1%。

从受理量和审评量上看,我国的医疗器械创新成果已经进入爆发期。

但获批上市仅仅是创新器械长征的第一步。单单市场准入这一步,可能就要走十余年的时间。

01

国家医保局回应创新器械物价问题

10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保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3982号(医疗卫生类358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

其中对“关于从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加快新技术价格项目审核,纳入医保报销问题”进行回复。

《答复函》中提到,机构改革后,国家医保局持续指导地方优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促进有价值的医疗技术加快临床应用。同时,调研中也发现,有的新增价格项目诉求,是因为价格项目跟技术细节绑定过深,临床实践稍有变化可能就无法匹配现有项目,医疗机构需通过申报新增价格项目方可进临床使用收费。

有的新增价格项目申报质量不高,将现行价格项目进行拆分、组合、改头换面,导致不少省份每年收到医疗机构申报新增价格项目数千项,其中重复及低质量申报占比较高,影响了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的工作效率。

创新器械物价申报所存在的问题,从医保局的回复中可见一斑。

对于一些所谓“创新”技术,有业内人士作此比喻:同样一种木头,我做了一把椅子,他改成了一张凳子,他就可以说这是新技术。

医疗器械营销专家王强谈到,有些所谓新技术实际上跟现有技术是一样的,并非颠覆性技术。只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创新,之所以要办新价格项目是为了拿到更高收费。之前的价格无法说服医院引进这个项目,有的就要重新办一个另外的物价,把价格提上去。

价格提上去,医院引进来,但最终受损的是患者利益。而由于医学的高壁垒性,这些行为的隐蔽性极强。

真正的创新器械和微创新之间的界限微妙,在申报价格项目方面始终需要规则上严格把控。

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函》中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省市的窗口指导和服务对接,对重要创新加快新增价格项目办理进度,对微改良微创新优先通过现有项目兼容,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如何兼容?去年国家的一份文件已给出答案。

2022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技术规范所列医疗服务,现有价格项目可以兼容的,执行现有价格。属于同一医疗服务的不同操作步骤、技术细节、岗位分工的,转化为价格项目时,原则上合并处理,避免过度拆分。

属于同一医疗服务以新方式或在新情境应用,资源消耗差异较大的,作为现有价格项目的加收或减收项;资源消耗差异相近的,作为现有价格项目的拓展项,按现有价格项目收费。属于医院应尽义务或内部管理事项,在项目成本构成和价格水平中体现,不单独设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02

漫长的准入之路

在未进入临床指南之前,创新器械前进的每一步几乎都需要等待。

创新器械的企业一般都是小型或微小型,这类企业没有专门的政府事务部门。为了能搭建关系,部分企业会让当地的省级代理商去办物价,并把这项内容写进合同,有些是厂家区域经理去办,省代或区域经理先是找到当地三甲医院对应的临床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同意以后提交申请,申请通过后把相关文件和资料统一交到医院财务科,再由医院财务科统一交到医保局。

一般来说,医院和专家权威性越高,办理就越顺利。而相比关系搭建,最让企业头痛的可能还是流程和时间问题。

王强表示,主要是评审时间确定不下来,每个省都不一样。材料申报上去以后,开会时间定不下来。目前来看,还未有针对性的规定去确定申报处理的时间周期。很多地方是临时性的决定,有的拖三五年可能都没有动静。

他谈到,医保局不可能因为一两个企业就去做这个事,而是要达到一定数量后,按批次进行处理。此外在流程上,各省的物价申报流程并不统一,导致环节比较繁琐。

说到底,我国的创新器械起步晚,起点低,审批审评体系仍在完善之中,对新技术的监管仍需加强,而改变已经在发生。

上述《通知》提到,新增价格项目着力支持基于临床价值的医疗技术创新。要加快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受理审核进度,切实加强创新质量把关,旗帜鲜明支持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对以新设备新耗材成本为主、价格预期较高的价格项目,做好创新性、经济性评价。审慎对待资本要素驱动、单纯谋求投资回报及地方保护特征的立项诉求,避免按特定设备、耗材、发明人、技术流派等要素设立具有排他性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对区域医疗中心从输出医院重点引进的医疗服务,原则上按本地现有价格项目对接,本地无相应价格项目的,简化价格项目申报流程。

在内在进取和外在完善下,国产创新器械的市场化道路已在缩短,向上的拐点正在逐渐到来。

来源:赛柏蓝器械

资料显示,医疗器械ETF(SZ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行业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已纳入互联互通范围。一指覆盖医疗设备、高低值医用耗材、IVD、医美四大细分领域,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迈瑞医疗作为第一权重占比近15%。在最新调样后,医疗器械ETF的科创板股票含量最新突破20%,踏上了科创板的快车道,指数创新属性突出。

截至2023年10月19日,标的指数最新PE估值28.92倍,低于指数发布以来近82%的时间区间,投资性价比凸显。未来,在“疫后复苏”、创新迭代、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创新出海国际化升级的逻辑共振中,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开启万亿规模之路,各细分赛道全面开花,从跟跑到领跑,国产器械黄金时代或正在到来。场内可通过159883高效交易,场外也有联接013416可布局。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医疗器械ETF属于中高风险(R4)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成长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达人秀

$维力医疗(SH603309)$ $爱美客(SZ300896)$ $迈瑞医疗(SZ300760)$ 医疗器械ETF(SZ159883)

#减肥药的前景有多广阔?##多位基金经理表达乐观态度# #医药股继续活跃,减肥药方向领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