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发布:最新业务计划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迈瑞医疗(SZ300760)$    $奥美医疗(SZ002950)$    $理邦仪器(SZ300206)$   

来源:赛柏蓝器械

2022年一季度还未结束,医疗器械行业已历经几番跌宕起伏,创新破局、成本内卷、资产泡沫等充斥在行业的每个角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内部竞争和转型压力持续加码,如何保持造血能力和健康增长成为国产械企眼下面临的课题。

未来总检测量将下降?迈瑞回应

3月20日,迈瑞医疗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应了关于政策格局下及国内外形势下的发展计划。

带量采购和DRG/DIP医保控费已成双压之势,降低耗占比已成为公立医院的顺势选择。

今年2月,国 家卫 健 委、国 家中 医 药 局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包括超声、X线、核磁共振成像、电生理、核医学等手段对人体进行检查,所得到的图像或数据信息;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所得到的数据信息。

对此,有投资者提问,DRG/DIP、以及检验结果互认的推行是否会造成未来总检测量的下降?

迈瑞医疗回应,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未来,医改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医保资金的紧张和人民群众追求更多更优质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缩减医疗支出。相反,在医疗投入占 GDP 的比重和人均医疗资源仍然较低的基础上,新冠疫情的爆发更加坚定了国家加大医疗投入的决心,以此让更多的国民看得起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DRG/DIP、以及检验结果互认的推行只会减少部分因过度诊疗而出现的检测量,但基于国内在体检、手术等方面的渗透率仍然较低这一现象,同时国家仍在持续加大医疗投入,未来检测相关的市场空间和总检测量仍将持续增长。

DRG/DIP 的实施在规范诊疗行为的同时,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愈发重视和提升一次性把病看准、看好的能力。

精准诊疗的前提是精准检测,不仅是体外诊断,还有医学影像等领域诊断检查的重要性和价值都将凸显,甚至很多疾病的诊疗需要体外诊断加上影像等多方面的联合诊断,因此必要的临床检测在 DRG/DIP 支付体系下显得更加重要。

此前,迈瑞医疗曾表示,IVD 试剂作为医院的成本项,无论是集采、阳光采购,还是 DRG/DIP、技耗分离,其目的均是帮助医院降低试剂的耗占比(即试剂采购成本占检验收费的比重),以此帮助医院降低采购成本。

造成化学发光耗占比高的根本原因是该领域国产化率低,国产企业的产品技术和质量尚未实现对进口的超越。因此医保局始终在强调要保障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鼓励国产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提升国产化率,从根本上实现帮助医院降低耗占比。

医保政策并不会减少医院的检测量,并且基于人口老龄化这一不可逆的宏观因素的影响,未来检测量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

如何出海?

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在新冠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医疗资源挤兑。由于海外疫情局势已经基本进入常态化,这些国家分别出台了医疗补短板相关的政策规划和财政预算。

新的海外形势为国产企业提供了出海契机。

迈瑞医疗表示,在发展中国家方面,作为一个与科技水平强相关的行业,成熟的高端医疗器械行业背后的支撑是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其中包括生物原材料、金属原材料、精密加工等众多产业链。

目前全球范围内符合这些条件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东亚,这使得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面对的竞争对手除了极少部分中国企业以外,绝大部分仍然是欧美日品牌。

在发展中国家营销体系和管理架构上,为了将营销人员从过去繁琐的下单、发货、物流等日常工作中释放出来,迈瑞医疗已经全面上线了全球统一、高效的报价系统、费用管理评价体系和经销商自主下单系统,并全面优化迭代了商机管理系统,今年还将加强全球仓网布局,通过加大海外仓库的建设提升物流效率,同时以 IT 的手段最大程度提升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通过复制中国区成功的营销管理体系,将国内营销“切得细、吃得透、绑得紧”这一独特的竞争力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应用,建立多维度营销团队,推动营销人员与临床客户紧密结合,提升客户粘性的同时挖掘更多潜在的临床和学术需求,并建立健全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和制度。

在欧洲市场,其中较早实施补短板的是部分欧洲国家,例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均出台了加大 ICU 病房建设的相关规划。经过了共同对抗疫情,这些国家对于迈瑞品牌和产品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得迈瑞有机会密切参与了其中的医疗补短板项目,加快了在欧洲高端市场的渗透速度。

无论从疫情期间对于医疗资源的挤兑程度,还是从人均医疗投入、设备保有量等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未来针对医疗补短板而带来的市场机遇将远远大于欧洲国家。

虽然疫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疫情常态化后其经济开始逐渐复苏,世界银行也为帮助这些国家加大医疗投入启动了相关资金支持。迈瑞医疗指出,其为唯一一家进入世行采购平台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未来将积极参与其中的补短板项目。

同时,在后疫情时代,作为海外医疗市场主力的私立医院也开启了整合之路,逐渐向头部化集中,多产品解决方案和 IT 方案、以及高性价比优势,将是角逐海外私立医院市场发展机遇的有力筹码。

“不认为医疗设备行业存在采购周期性”

受疫情影响,呼吸机等相关抗疫设备的需求在2020年集中爆发,相关器械行业的营收、利润、产能等都受到重大影响。扩容将持续多久?如何看待医疗设备行业采购周期性的问题?

迈瑞医疗表示,不认为医疗设备行业存在采购周期性的情况。周期性行业的一大特点是供给和需求阶段性的不平衡而导致产品价格的波动和产能的变化,从而使得该市场中产品的采购存在周期性问题。而医疗设备行业无论是供给端或是需求端都维持均衡稳定的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复杂多样的基础学科、底层技术稳定但产品持续迭代的研发路径、高端精密仪器的制造工艺、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等因素均使得医疗设备行业的护城河极深,全球前五十的榜单常年维持稳定,即便是在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的产能也难以迅速地大规模扩张。

从需求端来看,剔除疫情等极端情况的影响,医疗的需求本质上是由人口老龄化、人民群众追求更多更优质医疗资源带来的,这种需求会永续性地稳定增长,但不会短期爆发。因此使得医疗设备行业并不存在任何采购周期性的问题。

针对需求量因疫情而短期爆发的呼吸机,虽然2020年全球范围均进行了大量的采购,但呼吸机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呼吸机市场规模得到了永久性扩容。

同时,得益于国内大规模开展的医疗新基建、以及海外常规采购的持续复苏,迈瑞医疗的呼吸机业务在 2020 年高基数的压力下去年仍然实现了增长。这些客户在 2021 年继续给迈瑞带来了大量的非抗疫订单。

另外,近期俄 乌 局 势 紧 张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此,医疗器械企业生产成本是否会受到影响?

迈瑞认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不会对公司的生产成本造成影响。医疗器械在整个供应链金字塔中处在顶端的位置,部分大宗商品涨价的影响会在各个层级的供应商中被逐渐消化;公司的供应链国产化率高,并持续推动供应端的国产替代,实现单一原材料多个供应商的备份,在保障稳定供应的同时帮助公司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

并且,迈瑞每年的研发投入中约 30%用于已上市产品,该部分投入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成本结构的优化;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体现为公司的规模化优势不断扩大,使得公司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对成本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下,多少本土玩家能具备穿越寒冬的底气,还需更多时间验证。


医疗器械ETF(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一只医疗器械行业ETF。该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前十大权重分别为迈瑞医疗爱美客万泰生物乐普医疗金域医学健帆生物华大基因欧普康视英科医疗达安基因,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l     标的指数成分股中包含16只科创板、27只创业板股票,板块投资条件较高,且高价股较多。相较而言,医疗器械ETF开通证券账户即可进行高效交易,且一手仅需70元出头,免交印花税,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l     随着板块风险持续释放,估值修复行情或可期。截至3月9日,标的指数最新PE估值仅22.89倍,处历史0%百分位,低于同类医药医疗类指数,板块布局性价比凸显。

l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个股波动大,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指数基金更省心,还可分散个股投资风险。场内用户可通过医疗器械ETF(159883),场外用户可通过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进行分批布局。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