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医药首席罗佳荣:疫情持续加速国产器械“出海”,拉长医疗器械公司盈利周期,板块长牛趋势不改!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喜欢:1

海外疫情反扑,印度疫情失控,会给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市场首只医疗器械ETF  $医疗器械(SZ159883)$  上市之际,我们特别邀请广发证券医药首席罗佳荣,深度讨论医疗器械行业的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本文为此前直播路演精华实录。

海外疫情反扑,对医疗器械板块有何影响? 

这次印度疫情几乎可以用全面失控来形容,上世纪初的西班牙大流感,中间也有三波反复,但考虑到如今人口流动、经济活动是20世纪初无法比拟的,所以这次病毒防控难度非常大。现在还很难预测疫情的走向,疫情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是会或多或少存在。

可以说,疫情延续了这些公司业绩的持续性。从需求层面看,春节前后中国出现短期、局部的疫情反弹,国内需求Q1也是增长明显。从供给端看,产品产能释放节奏快的周期持续得会短一点,产能周期比较长的,持续周期会更长一些。比如常规临床,实际上去年是受损的,手术类、常规检验类,去年一季度砸了个坑,二三季度逐步恢复,但直到今年一季度,也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

总的来看,今年医疗器械的行情会体现在两方面:疫情的持续拉长了这些公司的盈利周期,以及业绩持续性;随着中国的疫情防控,基本没有本地新发病例常规诊疗也在稳步恢复中,这在一季报中看得非常清楚,相信今年的医疗器械还是会有持续的机会


怎么看待目前国内外割裂的抗疫环境对医疗器械板块的影响?

国内市场现在就是逐步走向正常化的过程。2021年Q1数据出来,剔除2020年的基数效应影响,按2019年作为基数去算过去两年的复合增速,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医疗器械子领域实现了复合20%、30%,甚至更高的成长速度国内市场演绎的就是国内诊疗服务逐步常态化的过程。

海外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疫情相关的新增需求,包括PCR的检测试剂,随着抗疫进行也产生一些新的需求。以德国为例,针对抗原新冠检测试剂,推出一个政策,所有出门上班的群体,每周需要强制性的进行两次的新冠检测。德国有七千万的人口,上班群体可能会有四五千万,按照这个数据去算,一周测两次,一年差不多一人一百次。对于抗原新冠检测试剂的年化需求应该在40亿支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据。

第二部分,疫情推动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疫情之前,部分有战略眼光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也在开发海外市场。但由于市场壁垒较厚,这一块进度比较慢,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高端医院市场。疫情之后,由于需求加大,很多医院会发现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低质量低工品的代名词,反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推动像迈瑞医疗这样的公司打开全球高端市场,一旦打开之后,率先突破的就是迈瑞这样的龙头公司,后面是中国医疗器械生产、加工、制造产业链。


参考2020年报(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27%)、2021年一季报(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04%),未来医疗器械板块高景气度能否持续?

研判医疗器械板块未来持续性,拆解来看核心有两部分。一个是和疫情相关的医疗物资,一个是和常规诊疗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

疫情相关的医疗物资,未来趋势主要看两点,需求和供给。

从需求角度看,实际就是疫情能持续多久。像现在中国虽然疫情已经控制住,但住院还是要强制做核算监测,而且不止一次。像手套这种需求,比疫情前也会增加,因为大家形成了良好的卫生和使用习惯。

从供给角度看,现在全球口罩产能还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需求有一部分会从应急性需求转变为常规需求。常规供给上,去年有些公司的业务是受损的,今年一季度这些公司也迎来了报复性的增长,这种增长它会持续,背后本质是经济逻辑的驱动。比如说国产替代,国产替代背后有国家医保的鼓励,国内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现在也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且价格比外资的便宜。

常规产品会跟随产业发展而发展,它的需求不会因为疫情控制住而消失,实际上这是长牛的一个板块,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医疗器械景气长虹的核心推动力。


医疗器械集采,会对这一板块带来多大冲击? 

医疗器械集采规则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参照药品集采从2018年到2020年底,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医疗器械耗材的集采最早是2020年年中,先是天津医保局代表国家医保局进行的人工晶体的集中采购,到年底是冠脉支架的集采,今年下半年还有关节这一块的集采。我们相信集采规则形成过程当中,未来不排除医保局会根据临床应用及产业反馈进行一些调整,医保集采的加入实际上促进了行业核心资源要素再分配。

如何理解医保的根本动力?在钱既定的情况下,更好的把钱花好,根本基调实际上还是鼓励创新研发,参照创新药2018年低4+7集采,实际上没有把药品行业的企业集采倒,反而促进了这个行业的研发创新。此外,医保局搞集采,也是希望行业利益的分配格局进行重新调整。原来医疗器械利益分配,厂家只拿到一部分,流通渠道占比较高,这种利益分配格局非市场化,也不够阳光,集采更有利于调整存量利益分配格局

从短期来看,集采是医保局、医院、渠道商、医生和生产型企业多方博弈的结果,未来如果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产业环境和分配方法,单单把生产做好,走集采放量的路线,也会诞生一批体量比较大的公司。


从产业的层面怎么看待集采的影响?是否会加速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或者集中度的提升?

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是单一企业可以左右的,更多还是对政策长线方向进行一个前瞻性的研判,做好针对性的布局。未来,集采范围内就是两种策略:

第一,低成本、高质量,走生产制造的路线。

第二,创新、国际化转型,未来做更多高精尖的东西,用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壁垒。

行业内有些企业对集采也是持欢迎态度,认为集采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相关企业会从中受益。

从专注于心血管科的相关公司一季报业绩来看,也是用创新产品迅速填补老产品的缺口,实现较为快速的产品切换,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呢?

举一个例子,香港上市的一家医药类公司, 2018年收购了海外心率管理业务,对景气报表产生了一些拖累,这家公司2019年最低的时候市值跌破50亿港币。

但是,在大集采氛围下,去年医药、医疗的一级市场融资特别旺盛,这家企业拿它布局的业务板块,一块一块拆开去做估值,很多业务板块实际上单拆出来都是几十亿,一两百亿,甚至两三百亿的估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际上这一家企业的市值从几十亿,最高的时候修复到上千亿港币的市值。从市值的角度,实现了价值的回归。旗下子公司去年拿到了钱,增加了研发投入。报表端看,因为研发投入的增加,去年还是亏损的,甚至亏损得更多,但并不妨碍它价值的回归。

说明一个道理,集采也好,老产品、新产品也好,未来产业大趋势已经确定了,市场选择的是符合大趋势的企业和产业。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它的定价体系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和迁移,意味着有一些新的定价,包括像这种亏损型的企业,大家应该怎么进行定价,可能它投资的专业度和难度在提升,但是不会缺乏投资机会。

   

借道医疗器械指数布局,有什么好的投资建议?

进行指数化投资,最重要的支撑点是未来中长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第一,国内的医药医疗行业和社会整体支付能力。2010年前后,国家推广了医疗保障体系,现在基本覆盖了中国百分之百的人口,医保存在让很多原来可能会选择保守或者是不去治疗的人民,得到了应有的治疗。此外,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在变富,支付能力也在提升,这是未来医药、医疗行业发展的时代大背景。

第二,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也有关系。以往很多器械公司要上市,它需要有收入、利润。现在门槛没有那么高了,二级市场可投标的大大增加。很多行业龙头公司,比如医疗设备领域的联影,基因测序设备的华大智造,也在逐步走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繁荣也会反过来推动行业的发展。

第三,主要是临床的需要。比如,中美之间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差异较大,一部分原因是中美量变会有一些特色的癌种、癌谱不太一样。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早诊、早治,国内很多肿瘤一发生就是偏中晚期,它的救治成功率偏低,五年生存率偏低。我们急需要进行肿瘤谱筛、早诊这样的检测产品。所以说临床需要研发创新推出一些可以满足需求的产品,这些产品也是产业规模变大、上市公司市值变大的主要推动力。

第四,急需创新。现在国内产业变革到了一个新阶段,简单制造已经无法获得超额收益。未来要做大做强,唯一的路径就是创新。国内拥有很好的创新基础,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外科大夫有中国大夫这么多的手术机会,这里边也会诞生一批比较有前途的产品,这些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会大大推动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其实指数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指数化投资本身有一个分散化的逻辑在里面,通过分化持仓分散,选择一揽子的票去布局,本身就是一个平滑波动的过程。

前面我们也提到,指数每半年进行一次成分股调整,它本身有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从长期来说,它其实能够获取超越大部分股票的长期收益,所以说指数投资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方式。

 

医美行业有什么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

医美行业整体呈现比较明显的变化趋势,核心在于它的营销费用率在下降,下降原因在于它的客群结构发生了变化,老客差不多贡献了行业60%到70%的需求。剩下是老带新,百分之十几,再剩下是各个平台的导流,包括大众点评、美团新氧、更美等。这说明医美的消费群体趋于稳定,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从这个维度看,医美行业需求在快速释放。医美核心的需求,实际上就是玻尿酸、肉毒素、皮肤类的设备,比如激光。A股上市的几家医美公司对这些产品,都有比较完整的布局。

这里可以提前预告一下,医疗器械ETF(159883)标的指数每年有两次成分股调整,6月份即将再一次进行指数调整。届时也会看到一些医美类公司调入到指数成分股中来。

据了解,市场首只医疗器械ETF(159883)现已上市,该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根据Wind数据,医疗器械指数99%成份隶属于申万二级医疗器械行业,为目前市场上首只纯医械类ETF

标的指数最新成份股共40只,权重股囊括迈瑞医疗健帆生物乐普医疗英科医疗欧普康视鱼跃医疗心脉医疗等医疗器械细分行业核心资产,前十个股权重超70%,行业代表性强、龙头特征显著。从估值角度看,标的指数最新估值仅31.12,处于历史0.053%百分位,低估配置价值突出。(以上数据来自wind,截至5月10日)

而且该ETF参与门槛较低,众多周知医疗器械板块多高价股,参与门槛较高,很多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相较而言,ETF门槛更近民,比如医疗器械ETF每手仅需100元左右,即可一键买入多只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股

 $鱼跃医疗(SZ002223)$   $迈瑞医疗(SZ300760)$  

 #有色煤炭等大宗商品板块大幅下挫#    #港股新经济股集体大跌#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全部讨论

2021-05-11 13:12

$医疗器械(SZ159883)$  市场首只医疗器械ETF重磅上市,大家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