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地产|19年报及20Q1季报综述】业绩可观,杠杆维稳,主流房企销售、竣工不悲观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投资要点

总结:2019年,优质公司仍然凭借自身土储、销售、经营管控、资金等优势,与行业向下周期对抗,录得相对不错的业绩表现。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销售、施工端严重受阻,业绩出现一定下滑。展望2020年,行业集中度仍将持续攀升,房企开工规模受影响,但竣工增速不悲观;从后续业绩持续性看,一线房企业绩更具确定性。

行业集中度仍在攀升,主流房企目标增速14%。2019年,TOP100房企销售金额集中度提升至73%,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再创新高;TOP50后的房企对规模诉求更强。从已披露的房企销售目标看,2020年销售增速均值在14%。疫情对一季度行业销售造成较为严峻结果,但主流房企凭借自身货值铺排,对全年销售增长仍有较强信心。

疫情影响下,结算、业绩持续下滑,但处于可观水平。2019年,房地产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从各线房企看,各线房企分化持续加剧,一线房企表现更具周期对抗性,三线房企依旧惨淡。房企业绩增速自2016年后持续下滑。2019年,房地产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业绩增速自2016年以来持续下降,主要源于结算规模增速下降,同时在房住不炒调控政策下,板块毛利率有所压缩,房企出于谨慎原则计提更多资产减值损失。从一季度情况看,疫情影响竣工节奏,一线房企业绩增速仍为最佳,二线断崖式下滑。

毛利率略有下降,减值损失导致盈利能力回落。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整体毛利率为31.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毛利率仍然维持高位,但下滑趋势不改;三项费用率为9.5%,同比略降0.2个百分点;资产减值损失占营收比例为1.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但从历史数据看,2018年后出于审慎原则,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规模持续高位;销售净利率为11.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自2017年开始持续下降。一线房企在盈利能力上仍然有持续优异的表现,其中保利地产招商蛇口新城控股华侨城A金地集团净利率水平均高于15%。

杠杆水平略有下滑。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整体资产负债率79.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一、二线房企资产负债率仍然远高于三线房企;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3.4%,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合同负债增速放缓,一线业绩确定性更强。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7.6%,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其中三线房企增速最高。一线房企业绩确定性仍然更强,一二三线房企合同负债对营收的覆盖倍数分别为133%、97%、78%。

开工下滑明显,竣工增速仍较为可观。2019年主流房企开工规模有所回落,开工面积增速均值在-1%。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施工窗口期较少,预计全年开工面积增速均值在-12%。竣工规模仍然可观,2020年主流房企竣工增速维持高位,竣工面积增速均值在30%。

投资建议:疫情短期制约行业基本面,地方调控政策逐渐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过渡,融资情况持续改善。未来房企表现将趋于分化,资产质量、持续性收入、融资成本和权益销售增速将成为决定估值的关键指标。持续推荐保利地产万科A金地集团、中南建设、招商蛇口华夏幸福、金科股份,内房股推荐旭辉控股集团中国金茂建发国际集团金地商置

风险提示:行业销售波动;政策调整导致经营风险;棚改货币化不达预期。

我们根据2019年收入规模将板块公司分为三大类,一线房企、二线房企、三线房企。将板块股票划分为一线房企(营收大于400亿元,合计13支股票)、二线房企(营收在50-300亿元之间,合计43支股票)、三线房企(营收小于50亿元,合计87支股票)。

由于房地产板块销售至结算具备2-3年的滞后期,因此2019年当期结转的项目大多为2017-2018年预售的项目。2017年三四线去库存取得阶段性成果,棚改力度逐渐退坡;2016年三季度后新一轮地产调控周期开启,“房住不炒”是这一轮超长调控周期的主旋律,行业景气度缓慢下行。政策趋紧背景下,龙头公司资源禀赋优势更为显著,各线房企分化加剧。

整体来看,优质公司仍然凭借自身土储、销售、经营管控、资金等优势,与行业向下周期对抗,录得相对不错的业绩表现。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影响,销售、施工端严重受阻,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

展望2020年,行业集中度仍将持续攀升,房企开工规模增长受阻,但竣工增速不悲观;从后续业绩持续性看,一线房企业绩更具确定性。

1. 行业集中度仍在提升,主流房企2020目标增速14%

行业销售集中度持续提升,TOP50后房企销售规模增速更为可观。

从已披露的房企销售目标看,平均目标增速14%。从龙头房企(2019年销售规模2000亿元以上)披露的销售目标看,2020年销售目标增速均值在7%;销售规模在1000-2000亿元的房企,目标增速均值在15%;销售规模低于1000亿元房企,目标增速均值在26%。其中,恒大业绩会提到内部销售目标8000亿元,同比增长33%(年报披露6500亿元);金科股份(22%)、中国金茂(24%)、合景泰富(20%)、禹洲地产(33%)、宝龙地产(24%)、建发国际集团(38%)增速均超20%。疫情对行业销售产生较大压力,但主流房企凭借自身货值铺排,对全年销售增长仍有较强信心。

2. 结算增速下滑,业绩增速创2016年后新低

2019年结算呈向下趋势,但处于可观水平。2019年,房地产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从各线房企看,各线房企分化持续加剧,一线房企表现更具周期对抗性,三线房企依旧惨淡。一、二、三线房企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6.0%、12.1%、-0.6%,同比分别降低0.3个百分点、降低3.4个百分点、提升1.0个百分点;一线房企营收增速仍远超二三线房企增速,值得注意的是,三线房企营收增速自2017年开始持续为负。

房企业绩增速自2016年后持续下滑。2019年,房地产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业绩增速自2016年以来持续下降,主要源于结算规模增速下降,同时在房住不炒调控政策下,板块毛利率有所压缩,房企出于谨慎原则计提更多资产减值损失。一、二、三线房企业绩分别增长23.6%、-18.8%、-4.9%,同比分别下降6.1个百分点、下降25.6个百分点、增长30.2个百分点。二线房企业绩下滑最为明显,主要源于个别房企业绩出现严重下滑,若剔除ST银亿、云南城投两个公司,二线房企业绩增速为-0.1%,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与一线房企基本持平;三线房企业绩持续修复,增速提升明显。

龙头房企业绩增速仍较为靓眼。在我们筛选的13个一线房企中,中南建设(+90%)、保利地产(+48%)、金科股份(+46%)、阳光城(+33%)这4家业绩增速仍超30%。业绩增速低于10%的仅有招商蛇口(+5%)、首开股份(-13%)。

从一季度情况看,疫情影响竣工节奏,结算呈大幅下滑态势。2020年一季度,板块营收增速为-4.4%,同比下滑28.8%,较2019年末下滑24.8%;各线房企结算节奏趋于收敛,一二线房企下滑严重,营收增速分别为2.8%、-22.4%,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6.7个百分点、下降74.5个百分点;三线房企结算触底反弹,自2017年以来三线房企营收增速持续为负,与百强房企TOP50后近年来销售提速相悖,在19年低基数基础上,单季度营收增速转正至11.1%,同比提升23.8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业绩看,一线房企增速仍为最佳,二线断崖式下滑。2020年一季度,板块业绩增速为-45.0%,同比下降63.5个百分点;一线房企业绩增速为-14.9%,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在结算小幅增长情况下,毛利率略有下滑,推动业绩出现回落,但在各线房企中表现最佳,表明龙头房企在行业景气度下行、遭遇黑天鹅事件背景下抗风险能力更强。二线房企业绩增速为-83.9%,同比下降139.8个百分点,业绩下滑是普遍,非个别公司拉动产生。三线房企在结算正增长情况下,业绩增速为-26.6%,主要为投资收益出现负增长,同时少数股东损益提升明显,我们认为这与2016年后土拍市场竞争激烈,合作开发模式增加,而中小房企在操盘、并表上话语权更弱,导致项目权益比例有所下滑。

3. 毛利率维持高位,费用率稳定,资产减值拖累盈利

板块毛利率维持高位,但持续收窄是确定性趋势。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整体毛利率为31.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毛利率仍然维持高位,但下滑趋势不改。二、三线房企毛利率更为可观,一、二、三线房企毛利率分别为30.5%、32.9%、42.3%,同比分别下降0.6个百分点、下降1.6个百分点,提升2.4个百分点。当前房地产板块主要结算项目为2017年左右销售的涨价项目,因此板块毛利率仍非常可观,但2016年后地产调控趋于常态化,限制政策持续高压,板块毛利率收窄是确定性趋势。一线房企中,仅有绿地控股、中南建设毛利率低于20%,万科A保利地产华夏幸福金地集团首开股份销售毛利率均超过35%。

一季度看,板块毛利率继续下滑。2020年一季度末,板块整体毛利率31.1%,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各线房企看,一、二、三线房企毛利率分别为28.5%、34.4%、42.4%,同比分别下滑1.1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提升1.2个百分点。

费用管控较好,三项费用率维持稳定。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三项费用率为9.5%,同比略降0.2个百分点;一、二、三线房企三项费用率分别为7.6%、12.9%、17.3%,同比分别下降0.3个百分点、提升0.3个百分点、提升1.9个百分点。销售和结转之间存在一定错配,一线房企费率管控最为有效,主要源于龙头公司具备更为丰富的管理能力,且一线公司销售增速有所放缓,而排名TOP50开外的房企销售增速较高。根据CRIC公布的百强房企销售排行榜,TOP3\10\30\50\100销售规模增速分别为7%、12%、14%、15%、16%。
一季度费用率有所提升。2020年一季度,板块三项费用率为13.5%,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一、二、三线房企三项费用率分别为11.3%、18.2%、17.5%,同比分别提升0.7个百分点、提升4.1个百分点、下降1.8个百分点。费用率提升明显,主要源于疫情影响,结算、销售均下滑明显,但部分费用较为刚性。

审慎原则,资产减值损失规模仍处于高位。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资产减值损失占营收比例为1.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但从历史数据看,2018年后出于审慎原则,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规模持续高位。从各线房企看,一、二、三线房企资产减值损失占营收比例分别为0.8%、2.4%、1.7%,同比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提升0.3个百分点、下降2.8个百分点。一季度,资产减值损失规模较小。2020年一季度,板块资产减值损失占营收比例为0.00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合作开发居多,投资收益占营收比例持平。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投资收益占营收比例为2.9%,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板块投资收益自2017年后显著提升,主要源于房企之间合作情况增加,投资收益规模提升明显。各线房企看,一二三线房企投资收益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5%、3.3%、6.4%,同比分别提升0.3个百分点、持平、提升0.3个百分点。
一季度看,投资收益占营收比例有所回落。2020年一季度,板块投资收益占营收比例为2.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一二三线房企投资收益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2%、3.6%、4.5%,同比分别下降0.6个百分点、下降1.6个百分点、下降1.6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自2017年开始持续回落。2019年末,板块销售净利率为11.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自2017年开始持续下降;板块毛利率下滑、三项费率及投资收益增速变化不大,推动板块净利率有所回落。一线、二线、三线房企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2.5%、8.5%、11.5%,同比分别下降0.4个百分点、下降2.9个百分点、下降1.1个百分点。各线城市中一线房企净利率保持最高。
一线房企在盈利能力上仍然有持续优异的表现,其中保利地产招商蛇口新城控股华侨城A金地集团净利率水平均高于15%。
一季度板块净利率下滑明显。2020年一季度,板块净利率8.2%,同比下滑4.7个百分点;一二三线房企分别为8.5%、5.5%、13.3%,同比分别下滑1.8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

4. 杠杆水平略有下滑

杠杆水平略有下滑。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整体资产负债率79.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一、二线房企资产负债率仍然远高于三线房企,一、二、三线房企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1.6%、77.7%、62.6%,同比分别下降1.5、下降0.3、提升2.2个百分点。2019年末,板块剔除预收(合同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3.4%,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一、二、三线房企分别为51.0%、59.8%、50.1%,同比分别下降1.1、下降1.1、上升1.1个百分点。
2020年一季度板块资产负债率79.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线房企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1.7%、78.0%、62.4%,同比分别下降1.8、提升0.7、提升1.6个百分点;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3.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一、二、三线房企分别为50.7%、60.5%、49.8%,同比分别下降0.6、提升0.7、提升1.0个百分点。从一线房企看,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一线房企包括:中南建设(89%)、绿地控股(88%)、新城控股(87%)等。

5. 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增速放缓,一线房企业绩确定性更强

合同负债增速有所放缓,三线房企增速最佳。截至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7.6%,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线房企分别增长17.7%、16.3%、23.3%,同比分别下降17.8、下降18.0、提升8.0个百分点。在合同负债增速放缓的同时,三线房企表现较为靓眼,预收账款增速超过一线房企。我们认为,这主要和目前房企销售增速有关,中小房企销售规模基数较低,因此增速具备更强弹性。
从合同负债对营收的覆盖倍数看,一线房企仍然具备明显优势。截至2019年末,房地产板块合同负债是当期营收的12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线房企覆盖倍数分别为133%、97%、78%,横向比较,一线房企业绩确定性仍然更强。

6. 开工下滑明显,竣工增速仍较为可观

2020年主流房企开工增速均值为-12%。2019年主流房企开工规模有所回落,开工面积增速均值在-1%。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施工窗口期较少,预计全年开工面积增速均值在-12%,其中万科(-31%)、新城控股(-48%)、中南建设(-38%)下滑超30%。
竣工规模仍然可观,增速均值在30%。2020年主流房企竣工增速维持高位,竣工面积增速均值在30%,其中龙湖地产(33%)、新城控股(94%)、荣盛发展(40%)、中南建设(52%)增速均超30%。

疫情短期制约行业基本面,地方调控政策逐渐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过渡,融资情况持续改善。未来房企表现将趋于分化,资产质量、持续性收入、融资成本和权益销售增速将成为决定估值的关键指标。持续推荐保利地产、万科A、金地集团、中南建设、招商蛇口、华夏幸福、金科股份,内房股推荐旭辉控股集团、中国金茂、建发国际集团、金地商置。

8. 风险提示

1)行业销售规模波动较大:行业销售规模整体下滑,房企销售回款将产生困难。
2)政策调整导致经营风险:按揭贷款利率大幅上行,购房者购房按揭还款金额将明显上升;税收政策持续收紧,房地产销售将承压,带来销售规模下滑。
3)融资环境全面收紧:银行贷款额度紧张,债券发行利率上行,加剧企业流动性压力。
4)企业运营风险:企业高管及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变动,施工进度变缓,拿地力度过于激进暴露资金短缺风险。
5)汇率波动风险:汇率波动超预期,企业面临汇率风险持续加大。
6)棚改货币化不达预期:棚改货币化比例大幅下降,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全面承压。

精品原创,恳请支持

东吴地产研究团队:

齐东 SAC编号:S0600517110004

陈鹏 SAC编号:S06001180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