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转债申购的“测不准原理”
中金公司张继强


  在历史上,转债中签率预测曾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循。投资者可以分两个层面来做预测:
  1. 预测原股东优先配售数量。大股东会否参与优先配售多数在发行前能提前获知。在2010 年以前,甚至大股东会否参与优先配售都会在发行公告中予以说明。而其他股东参与率是预测的重点,一般而言,机构持股比率高(往往是正股基本面的同向指标)、优先配售含权价值高(配售比率和上市涨幅)的原股东参与率一般也要更高。历史上,民生、东华转债原股东参与率超过70%,而徐工等转债优先配售比率很低,其他转债多在30-40%附近。投资者可以根据机构持仓比率大致找到相似可参照个券。发行额扣除优先配售部分就是可供投资者申购的额度;
  2. 预测申购参与量。影响申购参与量的因素包括定金比率(越低越好)、每个账户申购上限(越高大资金越有用武之地,申购量越多)、资金可得性及资金成本(越低越好)、预期申购回报率(越高越好)、申购前正股表现(上涨会推升申购量)以及同期是否有其他申购机会(有的话会分流资金,比如新股IPO 等)等。此外,保险转债对有些低评级转债不能申购。至于资金冻结时间等一般影响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 年等打新热潮中,预测申购资金非常简单。因为当时资金成本很低,转债二级上市定位较高,一级市场存在稳定的赚钱效应和申购群体。一级市场申购账户数非常稳定,基本是每单必打,影响申购资金量的最大不确定性其实就在于每个账户的申购上限,而非其他。举例而言,我们只需要估算市场上有多少账户能够以满仓申购(参考规模相似个券),再估计下满仓申购占总申购额的比重(一般大盘转债,该比率会偏高)就可以较为准确的推算总申购量。至于网上申购量,除非定金比率为100%的个券,否则基本可以忽略,一般不超过百亿元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