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重构与刻舟求剑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98年第一次接触巴菲特投资思想,到19年,这期间,整体是机械的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比较纠结于静态的PE估值法,有时候,甚至几年都不敢买卖股票,因为,好股票估值好高啊。很幸运,20年以来,收益于网络的普及,以及自己的勤奋,去了几次北京,听了几次大佬的分享,陆陆续续和大佬有一些交流,感到收益匪浅。加上雪球和一些名人在公众号上的分享,让自己的思想,犹如冻结的冰块,在另一个思想的撞击下,不断的破冰。最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估值的理解,不再那么刻舟求剑,不再那么本本主义。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随着政策的影响,很多企业的估值都在不断的发生着重构,如果你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注定是要迷茫无助的。前阵子,大家对片仔癀的50多倍的估值,高与低的判断,取决于片仔癀是否敢提价。如果不提价,就是价值股的估值,50多倍也不低, 昨晚上发布公告,不但提价了,而且一提就是28.8%,那么就可以理解为,片仔癀已经恢复到持续提价的正确道路上了,就成为成长股了,甚至是高速成长,那么50多倍的估值,就偏低了。我们都知道,疫情开始到去年,很多医药股、疫苗股都涨了很多倍,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投资者认为,疫情不会持续时间很久,这些医药类股票盈利的提升是暂时的,如果按照巴菲特现金流折现的估算,实际价值没有提升多少,买他们就是炒作。但是,我现在就不这么看了,只要在疫情期间,这些医药、疫苗类企业的利润,是实实在在的提升了,而且提升很大,那么水涨必然船高。就像一位指导过我的老师说的,原来他的利润是5元的时候,对应的股价是10元,那么当他的利润变成10元的时候,凭什么他的股价还是10元,要么是前者有问题,要么是后者有问题。一语点醒梦中人!所以说现金流折现,只是一种估值思维方式,而现实中,估值的思维方式还有很多种,就看你怎么理解。现在同样一个乡村,二十年前的娶媳妇的彩礼,和现在娶媳妇的彩礼,可能天壤之别。难道是养一个女儿的成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仅仅是因为现在留到农村可供挑选的女孩相比以前,太少了,农村现在光棍日益增多,就是这个原因。这个彩礼的提升就不能用现金流折现来解释,但按照供求理论,就很好解释了,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估值的重构,那么对应的股价必然发生变化,如果股价没有引起预期的变化或者没有变化那么大,那么就是投资者对这种利润产生的确定性和时间长短产生了质疑。比如最近公布的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一季报,都增长不少,但股价没有增长,究其原因,就是投资者,认为这种利润增长,可能是压货的结果,这种利润的增长会不会持续一年,或者几年。如果经过一两个季度或者一年的观察,这种利润证实是可持续的,那么股价必然增长。而伴随着中药一季报的增长,股价的反映立竿见影,那就是投资者认为这种增长是实打实的,是具有持续性的。而这种持续性的时间长短,又决定着股价的上涨时间和高度。其实,疫情收益股,很多也就是涨了几个月,翻 了一两倍,究其原因,就是都认为这个利润是真实的,但这个利润是不可持久的。所以,估值重构是真是存在的,是需要投资者认真研判的,也是新入门的投资者需要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