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4年中期策略:政策促进基本面修复,把握银行估值反弹机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经济数据结构性修复,进出口持续向好。投资增势较好,消费、地产需求有待释放,2月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动力有所提升,4-5月我国进出口金额增速表现较为亮眼,5月我国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1%,较上月上行0.7pct。新出口订单指数较5月达48.4%,核心CPI涨幅保持稳定,PPI总体低位回升,表明市场供求关系改善,需求持续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制造业PMI回升明显,表明我国经济复苏在途中,企业信心及经济景气度进一步增强。

政策引导促进基本面修复,房地产需求有望提振。房地产政策再加码。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作为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以消化存量商品房。降低首付比例、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有利于刺激购房需求。我们认为,在金融支持房地产在信贷支持、协调协同以及尽快落实的要求下,房地产行业融资需求有望得到有效满足,叠加房贷政策持续出台,居民购房需求有望提升,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长期健康发展,银行端资产质量将有望得到改善。

“五篇大文章”定调金融高质量发展。

1)普惠金融实现金融内生价值。金融机构持续支持普惠小微贷款有望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提高中小微企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能力。银行或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切实的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科技和数字金融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可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实现共生共赢,在中小科创企业、绿色新兴产业等领域进行高效支持,以达到相互赋能的可持续发展。

3)绿色金融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蓝海市场。在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绿色金融产品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4)加大养老金融,健全金融体系。专属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及养老储蓄等产品货架不断丰富,配合数字化养老金融整体体系架构建设,未来有望丰富养老资金的投资及服务,贡献养老金融大文章。

存贷利率下行趋势仍存,银行息差有望企稳。近年来我国存贷利率处于下行阶段,主要体现在LPR、存款挂牌利率及通知/协存等存款利率的下调。贷款利率方面,2023年LPR调整共3次。2024年2月,5Y-LPR下调25bp至3.95%,此次5年期LPR调降为2019年以来单次调降最大幅度。存款利率方面,2023年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共下调3次。2023年12月,以国有行为首的多家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进一步缓解了商业银行存款成本。我们认为,2024年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有望缓解银行成本压力,从而进一步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打开空间,银行息差降幅有望收窄,整体息差下降压力可控。

关注经济复苏进程及银行股估值修复行情机遇。当前银行PB(LF)为0.56x左右,息差下行、风险因素等的扰动在估值中已有体现,我们认为:

1)高股息特征确定性较强,2023年上市银行分红总额超6100亿元,2023年国有大行分红4133亿元。多家银行表示分红率有保障,当前配置银行股股息收益稳定性较好。

2)中特估+国企改革大背景下,银行股通常作为防御性板块,建议配置。

3)政策加码有望扭转经济预期,银行为顺周期板块,经济周期后半程往往是银行β行情的触发点,政策利好银行基本面修复、地产、城投风险有望逐步化解。多种因素有望贡献银行板块估值反弹。

个股层面建议关注:

1)稀缺的成长性优秀区域行,表现为业绩持续性有望加强、存在区域新亮点的银行:齐鲁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

2)随着市场政策及经济预期加强,地产有望修复,银行风险缓释可期:招商银行

3)国企改革背景下,基本功扎实+低估值+高股息的全国性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业务转型带来经营风险增加。

$国企指数(HKHSCEI)$ $恒生指数(HKHSI)$ $恒生高股息ETF(SH513690)$

文章来源:信达证券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