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策略:交易的小歇脚期,配置的微调整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核心观点

港股/ADR中资股一季报指向新旧经济盈利增速剪刀差进一步扩张

当前港股/ADR中资股一季报市值披露率约97%,扣非口径下非金融地产部门利润增速(TTM,同比,下同)仍保持较高水位(1Q24 18.9% vs 4Q23 24.9%),且净利率自4.3%升至4.5%或彰显新经济龙头“降本增效”成色。结构视角,新旧经济盈利增速剪刀差进一步扩张。受商品价格影响,能源扣非盈利增速进一步下行(1Q24 -15.3% vs 4Q23 -11.3%)。一季报最大亮点在于新经济,其中零售业扣非盈利继续保持高增长(1Q24 83.4% vs 4Q23 187.2%),零售业或将进入“主动补库”阶段;软件与服务营收增速小幅回落(1Q24 5.4% vs 4Q23 8.2%),但扣非盈利增速在低基数下仍保持高增。

美国银行体系准备金的边际变化或对海外流动性有一定扰动

3月中旬至今美ONRRP规模整体持平,考虑下半年美国大选或约束美财政部TGA账户变动幅度,当前联储缩表对流动性的影响或由ONRRP消化转移至对美国银行体系准备金造成压力。上述变化亦或通过信贷乘数等多重渠道影响海外流动性。此外,近期公布的主要国家制造业PMI整体上行,美、日制造业PMI重回50,欧元区制造业PMI低位回升,或指向全球制造业复苏趋势继续维持、商品通胀压力或仍较高。综合考虑双因素影响,在美国居民部门实际收入(以薪资增速与核心通胀剪刀差衡量)仍有韧性的情况下,海外流动性近期的“钟摆宽松”边际影响最大的阶段或已结束。

南下增强对红利的配置,被动外资流入增强明显驱动整体外资转为流入

南向上周净买入约97亿元,较上上周171亿元边际回落明显,或因近期AH溢价已脱离低位区间致使港股性价比有所降低。结构上主要流入银行(约139亿元),流出消费者服务(约30亿元)与电子(约15亿元)。此外,从超配比例变动来看,南向对地产与非银的配置亦有明显上升。外资方面,据EPFR统计的海外共同基金数据,截至5/22海外主动资金继续延续流出态势、但幅度有缩窄;此外被动资金大幅流入驱动外资整体流入规模转正。上周恒指沽空比例仍保持约10%左右,空头回补效应边际影响最大阶段或已结束。上周港股回购约65.6亿港元,较上上周16亿港元提振明显。

适当调整港股红利配置,边际增配具有景气和基本面预期差的新经济龙头

对于红利:当前AH溢价已略高于我们认为的中性水位、港股红利较A股红利的估值吸引力或降低,可在A/港红利&港股红利内部高低切换,建议关注此前受海外流动性“钟摆回归”压制的能源/材料;对于新经济:1)财报与景气数据皆指向可选消费 / 互联网板块基本面向好趋势;2)出海、精细化管理与提升股东回报或支持港股/ADR中资股新经济龙头基本面持续走出对于地产周期的alpha(《中国好公司:先相信,再看见》24.5.22);3)大势上,我们保持对恒生科技空间锚的判断:或看齐去年 7 月末高位(《地产去库打开港股配置空间》24.5.19),在此前对新经济皆可不必过度悲观。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联储收水力度超预期

$恒生高股息ETF(SH513690)$ $国企指数(HKHSCEI)$ $恒生指数(HKHSI)$

文章来源:华泰证券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