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中的片仔癀,手握77亿订单,毛利率碾压格力,成长壁垒极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5

2023年全球风电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有54个国家实现新的风电装机,全球新增装机量116.6GW,同比增长50%,创历史新高。

碳中和背景下,欧盟、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均大幅上调其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最终能源消费总量比例,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中一种重要形式将迎来更快的发展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那么,风电市场增量空间有多大?

截至2023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1021GW,突破了第一个TW(1000GW)的里程碑,同比增长13%。

未来五年(2024-2028年)预计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791GW,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58GW。

分海陆来看,中国仍为全球第一大陆风装机国家,2023年新增装机占全球的比重为66%,排名第二的为美国,占比在6%,但新增装机规模同比下滑约26%。

海风装机集中在中国与欧洲,2023年中国占比在58%,同时欧洲海风即将步入高速增长阶段,英国、德国为欧洲海风最大市场。

欧洲海风装机量将在2030年达到31.4GW,反超陆风,为全球海上风力发电市场增长提供动力。

从价格来看,目前陆风已有经济性,海上风电平价加速中。

陆风开发成熟度及进度均领先于海风,已率先实现平价。

2024年4月陆上风电含塔筒及不含塔筒主机中标均价分别为1738元/kW、1534元/kW,对应分别下降4.45%、5.43%。

伴随陆风机型基本平稳,持续的价格下行空间小。

2023年4月、2024年4月海上风电含塔筒主机中标均价分别为3471元/kW、3416元/kW,对应下降1.58%。

海上风机机型仍在快速迭代过程中,海上风电的发电成本在降低的同时发电效率在提高,逐步走向平价电力。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建设的主要不同点除了海缆增量、船只运输外,海上塔桩是另一大增量,其安装成本约为总建设成本的14%。

海上桩基是海上风电设备的支撑基础,其上端与风电塔筒连接,下端深入海床地基,因需长期受海浪冲击及海水腐蚀,海上桩基的质量要求也更高,所以海风塔桩价值量高于陆风。

近年欧洲塔桩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相较之下国内塔桩企业仍保持一定价格优势,叠加欧洲海上风电装机规划持续增长,预计塔桩环节将率先受益。

那么,国内外海风塔桩需求状况如何,有没有出海机会?

国内结合各公司扩产计划,预计2024年大金重工天能重工天顺风能泰胜风能4家塔桩上市公司共具备244万吨海风塔桩有效产能。

以国内2024年10GW新增海风装机为假设条件,2024年国内海上塔筒桩基与导管架需求256万吨,考虑海风竞争格局远优于陆上,且管桩企业较少,预计 2024年国内海风塔筒及管桩供给略微不足。

由于塔桩产能落地需2-3年甚至更久,随着欧洲海风需求高增,欧洲塔桩供给紧缺。

即使现阶段欧洲所有厂商宣称的扩产计划顺利执行,欧洲及美国东海岸项目海上风电管桩紧缺仍将在2026年到来。

再者,欧洲海上风电建设周期较国内更长,其塔桩订货及生产一般提前两年,因此国内塔桩厂商在欧洲订单有望提升。

而且随着水深增加,桩基单位用量接近线性增长,欧洲深远海开发进程加快,桩基需求量有望继续提升。

总的来看,2025年全球陆上塔筒需求预计630万吨,海上塔筒需求563万吨,海上塔筒和桩基的合计需求为745万吨,并且欧洲供应短缺,有出海机会。

那么,国内哪家塔桩公司更具出海优势呢?

目前欧洲最大单桩供应厂商为荷兰的Sif及德国的EEW,两者2021年在欧洲海风市场份额超70%。现阶段Sif产能30万吨,并计划于2025年1月将产能扩张至50万吨。

不过2021-2024年Sif市场份额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主要由于新入者较多,尤其是大金重工以36万吨目标产能超越欧洲本土厂商规划,成为欧洲市场除Sif外最大产能厂商。

那么,大金重工有哪些出海优势呢?

一、大金重工自有码头布局早、吨位大、运载力强。

运输限制下,海风塔筒无法通过陆路远距离运输,所以海风塔桩配套产能需靠近码头。

自有码头可提前堆货且不产生搁置费用,交付灵活度高,而且配备码头越多,平均运输成本越低。

大金重工自有蓬莱码头,其产品和运输优势使得其海外出口业务处于领先地位。

正因此,2023年公司从欧洲市场累计拿下的海上风电单桩总量全球领先,订单金额约77亿,总签单量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超50%。

根据公司2023年报,公司正在参与的欧洲、日韩、美国等地多个海工项目的总需求量超过300万吨,预计在2024-2027年度陆续拿到开标结果。

二、自有运输船队大幅提升交付实力

为进一步发展国际业务,大金重工正在打造国际运输船队,满足超大型的国际化运输。目前,一期2-4条甲板驳船已经开始打造,有望在2025年交付4条船只。

同时,欧洲海风起量情况下,海工施工船队紧缺,自供驳船极大节省了协调船队的时间,较同行具备交付优势。

三、欧洲市场税率低于国内同行

2021年,欧盟对国内企业的钢制风电塔筒开始征税,其中单独列出了三家公司,税率从7.2%到14.4%不等,其他企业一律征收19.2%。

大金重工被征收的税率最低,为7.2%,相比国内其他企业,大金重工继续开拓欧洲市场的成本较低。

大金重工的这些优势也都体现在了业绩构成上。

2023年出口业务营收17.15亿元,同比增长104.63%,占营业收入40%,随着海外订单持续放量,海外营收占比将持续提升。

此外,大金重工盈利能力也有所提高。

大金重工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31.60%,同比增长12.6%,比同行天能重工泰胜风能天顺风能海力风电的毛利率都要高,甚至超过了格力电器(29.45%)。

最后总结一下,随着全球海风需求回暖外加海外产能紧缺,大金重工具备先行优势和深水良港领先优势,将有望率先受益,海外订单有望持续放量带动业绩大幅上涨。

关注飞鲸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领取最有价值的《成长20:2024年最具有成长潜力的20家公司》投资报告!

来源:飞鲸投研

全部讨论

05-21 08:58

啥时候到30?

05-21 08:00

图表数据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