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盘闪崩,村里发声!有大佬开始呼吁停止量化了...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大家发现股市操作难度越来越大了,炒差炒烂只能沦落被收割的命运,今天微盘股又崩了,且处于快速杀跌模式,今年以来微盘指数跌幅超30%,中间已经崩了三次了,不知多少人从火场出来又奔向火场。

其实,不止微盘股指数,st板块指数才是跌幅冠军,今日跌5%,今年以来跌50.88%,已经腰斩。

那么,对于微盘股、st股闪崩应当如何理解呢?金石杂谈认为几个原因:一是近期处于政策空窗期,利空会被无限放大,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时候,股价阴跌模式属于常态。

二是近期垃圾股纷纷收到监管函,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业绩变脸等等纷至沓来,市场对于垃圾股应退尽退的呼声此起彼伏,叠加市场恐慌情绪,极大的挤压了垃圾股、微盘股的生存空间,尤其一些恶意退市股也开始出现。

三是市值退市警报拉响。st深天发布公告,公司股票当日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若公司股票收盘总市值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将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如果st深天退市,它将成为A股第一只因市值而退市的股票。

四是政策层面有意溯本清源,扭转炒差炒烂的市场氛围。小盘股策略背后是大批的资金(包括量化、游资,甚至一些公募基金)在炒差炒烂,业绩好分红高的绩优股反而无人问津,这就是市场的扭曲。

因此,政策支持建立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大批抄底沪深300,鼓励分红,就是在价值回归,就是在纠正A股的魔幻炒作。让市场重回理性,更加注重科技、未来发展前景、绩优股,尤其回到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中来。

五是村里开始慢慢对量化动刀。从今年年初开始,私募量化巨头们纷纷采取微盘策略,造成业绩大幅回撤,如灵均、启林等很多私募至今未能回血,政策层面逐渐加大对量化的监管。随着量化监管加大,他们所喜欢的微盘策略、炒差炒烂策略只会让小盘股跌势更大更猛。

4月12日,程序化交易首次写进“国九条”;随后证监会出具新规,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了细化业务规则和具体措施。交易所表示,首先是重点监控,对可能影响证券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交易秩序的异常交易行为予以重点监控;其次是规范主机托管业务,对一段时间内频繁发生异常交易,证券公司不得向其提供主机托管服务。

当时还提到,在监管高频量化上,适应高频交易特征,证券交易所可对高频交易实施差异化收费,适当提高交易收费标准,并可收取撤单费等其他费用。对申报、撤单的笔数、频率达到一定标准的程序化交易,证券交易所可提高收费标准。

量化小作文频发,刘纪鹏呼吁停掉量化

就在今天,关于量化传出多个小作文,有的还被证实了。1)6月5日,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原院长刘纪鹏在采访中表示,我们现在的量化基金大概占市场的29%-30%,量化靠AI、机器操控,没有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基本上都是做短差,量化这个先进手段在中国不公平。

他表示,当是一个散户市场的时候,我们为了保护这个市场,最好把这些短期行为的都杜绝。我态度很坚决,就应该暂停量化交易,今天量化交易的金额和数量,和我们3000点的市场,和我们99%的散户是不匹配的。不仅刘纪鹏,今早再有学者呼吁停掉量化交易,由国资接盘。

2)但斌认为量化关掉,流动性枯竭只会让市场跌的更多。对于这个想法,但斌第一时间表示:从利益上讲把量化交易关了,肯定利好主观多头的基金,但从公正的角度来说,把市场的下跌“怪罪”量化是不公平的,我可以大胆预言,就是把量化停了,该跌还是会跌,股市涨跌有自身规律,和量化交易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有一种可能,流动性衰减会导致市场跌的更多!(笔者其实同意但斌的说法,工具本没有错,问题出在预期、机制和市场成熟度)

3)然后小作文传出,交易所将针对量化实施阶梯费率收费,最高费率提高到当前费率的500%,并加收撤单费。不过,有财经博主进行了澄清:问了某办公室和其他部门朋友:上午看到了网上传的信息,是谣言。

4)市场传出沪市股票程序化交易将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情形:第一,同一秒内委托后立即撤单,全天累计秒内撤单超过500次;第二,全天撤单笔数占委托笔数的比例超过50%。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将会被交易所重点关注和发函。对此财联社证实,确有相关细则近期出炉。这一点其实就对国九条的call back,只是具体细节会慢慢浮出水面。

怎么说呢?以后的量化将纳入严格监管之中,意在让量化规范化发展,防止量化造成股市波动,遏制部分违规交易行为。比如最近严打的撤单行为,其实是一种幌骗交易行为,即通过在交易中虚假报价再撤单从而试图操纵股市,并制造假象企图诱骗其他交易者,从而影响股价获利。

村里紧急回应,呵护市场

最后,村里虽然没有对量化传言进行回应,但是对监管函、退市情况进行了市场呵护,而且回应了股民所关心的赔偿机制。具体内容为:1)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新增99加st或*st股票,相较2021年至2023年差不多,并无异常。

2)监管函增多的背后,是每年4月30日年报披露后,问题公司会因各种原因被st,财务数据不达标、大额资金占用、内控缺陷等等。今年的重大变化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但未达到严重造假退市情形的会被st,涉及7家

3)st的目的是风险警示,并不会直接退市;*st为风险警示退市情形,今年已有33家,面值退市22家,优胜劣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短期退市并不会明显增加。

4)上市公司退市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仍应承担相应责任,高度重视投资者保护工作,对市场操纵、财务造假将依法严惩,一追到底,17家涉嫌犯罪的退市公司及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投资者因上市公司违规而产生亏损的,支持投资者依法通过诉讼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