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判中跟随,在跟随中应变!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没有预判的跟随是盲从,没有应变的预判是一厢情愿。预判、跟随、应变是交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交易者都必须下硬功夫努力解决的三个关键环节,并把三者融会贯通,统一于每一笔完整的交易中去。虽说交易只是简单的买和卖,但在买之前、买之中、买之后都要在交易者头脑中经历一番激烈的争斗、权衡与较量,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早已汹涌澎湃。而仅仅做好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木桶理论告诉我们的那样,交易能走多远,不在于某一部分做得多么好,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部分能不能有所改善。否则只能沦为高手们收割的对象,除非让自己变成一个强者!
预判,如果不是以交易为目的的判断,只是表达一种看涨或看跌的观点,那么这种观点一文不值,它从来没有被实战交易的复杂过程证实过,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看的层面,而非复杂的做的层面。也许等结果真的如所预期的那样,分析者一般会说,你看我判断的多么准确,若是与观点大相径庭,则变得销声匿迹,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反正没有真正交易,也不会损失什么。以上所述旨在说明一个现实问题:真正的预判,具有强烈的现实目的,就是预判机会、判断方向和进场时机,直接切入交易的具体细节与过程,明确怎么预判,缘何逻辑以及预判的决定。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关于预判,在上一篇文章对机会的预判以及分时的确认做过陈述,这里只做补充和需要强调的部分。一是,不要听信任何所谓的小道消息、传闻、甚至某种可笑的阴谋论等等,盘面的价格变化会告诉我们一切,只需细致的观察盘面、盘面、盘面。无论是高开低开,向上突破、向下突破,只需明白多头或空头在如何行动即可,对行动背后的现实原因不必追究,也没时间追究。也许收盘过后看到诸如减产、库存增加、经济数据出台、货币政策变化、某地矿难,某地洪灾等新闻,但交易早已结束,只要知道有这么回事,推动了多头力量或空头力量即可,仅此而已。二是,盘面是一个整体,决不可脱离板块看某个品种,也不可脱离盘面氛围看某个板块,品种、板块、盘面综合把握。每一品种有其行情发动的临界点,整个盘面也有情绪转折的临界点,例如当整个盘面多头已是强弩之末并陷入沉闷局面,一旦多头力量有所松动,那些本来就被空头主导的弱势盘整品种,就在等待借机下砸。三是,预判的要素条件,一定要经过实战的检验,对于没有碰到过的情况,不要妄下结论和预判,可以在经过多次的市场检验之后,在形成自己的预判条件。预判的根据就是历史的K线,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商品的性格等。观察历史,就是在掌握价格变动的一般规律,现在发生的价格演变,历史上曾无数次发生,未来也必将反复呈现。观察、观察、观察,重要的话说三遍,再加上思考和总结,每天都会有新的想法和发现。关于预判,今天先补充这么多,以后再在文章中作不定期汇报。
跟随,绝不是指简单的盲目跟进做多或做空等操作,而是要在预判的前提下权衡是否跟随。是否跟随,通常要考虑机会的持续性如何,机会的风险回报比如何,成功的概率如何,未来走势有没有想象力,有没有美明显的阻力,价格变动是紧凑流畅还是松散无力,发动的位置适不适合跟进,是否已经过了最佳的进场时机等,在此基础上做出取舍。有交易者会问,机会来临时,哪有这么多时间考虑,没错,这些过滤因素就要求在瞬间完成,一定是建立在你长期交易形成的条件反射之上。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到瞬间决定,只能是久久为功。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致命问题就是跟随时的心态:犹豫不决和害怕。但凡碰到让自己犹豫的机会,那么干脆放弃。要么是某些要素条件达不到要求,要么就是根本没有自己的交易标准,也不知道市场在干什么。如果所有要素条件都已向你发出了确凿的进场信号,仍然不敢进场或者说害怕犯错,那么只能说对交易的基本认知还远远不够。只要是人,都会犯错,犯错也是交易的组成部分。我要说的是,即使是由于性格缺陷带来的优柔寡断与过于谨慎,也能通过强制的习惯改变达到想要的结果。
应变,是指在交易进场后,对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都要有所准备和应对,你应当而且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性,甚至要大多数情况下先考虑交易失败的情况,而不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市场一定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运行。如果只是预判了其中一种可能,一旦市场与你的交易相悖,通常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和难以接受现实,承认错误并挥刀斩断仓位对你来说会艰难无比。然而,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干净利索而且要轻松自然的做出清仓动作。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厌恶风险,对止损要求非常严格。因为自己早已建立了条件反射,不会等到市场证明自己犯错而被动等待触发止损,而是当市场与预期有所出入,就会主动出击做出清仓动作,不论是否亏损。当你也尝试从“如果我是错的”角度出发,相信你也会对不利于自己的交易应对得更加从容自如。
预判、跟随、应变,环环相扣,丝丝相连,考验的是交易者综合把握交易的实力,也是每个交易者应具备的交易素养。
交易,在预判中跟随,在跟随中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