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OPPO战略中心新业务负责人陈晓春在IEEE全球元宇宙大会中国站的主旨演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点击“预约”盛景新经济直播

8月16日19:00,和我们一起聊聊

投早投小投创新

IEEE全球元宇宙大会由IEEE标准协会主办,包括一系列峰会(线上或线下线上结合),旨在提供关于元宇宙的全球和全面的视野。大会网站为metaverse.ieee.org。

IEEE全球元宇宙大会系列峰会之7月9日中国站的主题为“元宇宙及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The Metaverse and Its Rapid Growth in China)”。全部录制视频及文字整理将作为“精彩回顾”系列陆续发布。本期“精彩回顾”的内容是:

Keynote - OPPO Insights on Internet of Service Era by Darren Chen (Director of New Business Planning, Corporate Strategy, OPPO)

主旨演讲 “OPPO面向万物互融时代的思考” - 陈晓春 (OPPO战略中心新业务负责人)

网页链接

中文原文

谢谢罗老师,我是OPPO陈晓春,今天很高兴,被邀请参加到这次大会。我今天给大家带到是OPPO在万物互融时代的思考,英文题目里“Internet of experience”实际上OPPO在2019年INNO DAY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提出的对未来世界的一个认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万物互融。

起完这个名字之后,我们就在想未来的世界不断地在演变,需要做一些尝试,今天给大家一些分享;我们思考,在这样的一些演变中间什么是不变的元素?我们会认为,人对体验的一个追求,或者说我们的产品,是围绕人的体验,这样的一个本质是不会变的,而会变化的是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世界,是我们对于单个设备,去做的一些事情,或者是做的一些业务,未来是一堆设备放在一起,具备设备与设备之间有交互设备与人之间有交互,这种情况下再赋予它智能服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从这张图上,OPPO今天作为一个智能终端的公司,我们可能会从终端和终端上面所附带的业务的角度去做一些思考,从终端从现在的行业里面来看,大家可能都有提到,说这是智能的是IOT的,是AIOT的,未来我们总结可能会有几个趋势,第一个终端可能它的心态会有演进,会有不同的终端。我们看到现在有折叠屏,各种各样的手机,实际上为AR在手持终端侧,能够加载服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终端本身也有新形态的演化,手持终端有可能会演化成眼镜或者是其他的方式。新终端的演化,形态出现了一些异化,又为我们打开这个虚拟世界,打开元宇宙,提供了可能。

它还会存在这种终端功能的泛化,终端功能的泛化,又为不同终端之间的协同,包括终端本身的智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到服务侧,现在的服务都以平台为中心,未来我们会看到它越来越多的有,刚刚很多老师讲到,有AI的加持,AI加持之后会变得更加智能,会主动地提供服务,在这个时候会越来越多以人为中心做一些服务。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下面,我们作为一家终端公司,去看未来的融合世界我们会发现,这里面会存在终端公司的机会,可能在于新的终端,也有可能在于新的服务。在新的终端方面,和新的服务方面,我们主要尝试的是两个方向,一个是XR的新型终端,一个是数字人所粘服在上面的技术及其生态,XR这样的新型终端,我们认为它原来是一个元宇宙的接口,或者是一个生态的连接点,XR的终端连接的是3D的互联网生态的整体服务的生态。在这个里面,我们不光看到了内容服务从2D到3D的升级,不管是在影音、游戏、社交、会议,我们看到了这里面关键的变化点,是像PGC,向去中心化的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演进的一种趋势,内容开放的平台,会推动更多的用户生成的内容,在整个的生态里面去运转。而不像过去,更多通过分发的方式,去服务到用户。

第二个变化,整个体验会变得更加沉浸,更多的这种行业服务,会上传。比如说泛文娱,比如说现场的一些数字化服务,现场的一些作业,一些传统行业的数字化,会借助3D的这一波,完成整体的一个数字化转型。所以我们在去审视这样一个XR未来的一个生态的时候,它不光是一个简单的2D到3D的转移,而是创作者在这里面承担的一个角色的兴起。

再看数字人,数字人从整体的视角上面来看,它其实不是一个很新的话题,其实早在一二十年前,早在好莱坞数字人就是被广泛提及的话题,主要是用来做IP型的演绎的虚拟形象,我们再审视它的时候会发现,在未来整个元宇宙大的环境下,可能会存在更多的更新的技术的加持,数字人会由原来的协助人的方式,去不断地往智能化的,具备创造力的数字虚拟人的方向发展,也会从真的成为一个虚拟分身,成为一个具有意识的独立形态的方向,做这样的演进。它除了是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服务,一个业务以外,也会是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中间,这个虚拟身份的一个关键连接点,或者说是一个业务的必由的入口。所以数字人本身这样一个形象上面,也会关注到它所代替人完成程序性工作和一些价值和一些尝试,也会关注到,它作为个人化身来说,追求多元的自我表达,包括多线程并行的一些研究上面,它有可能进行的一些尝试。

回到我们在2019年提出这样的一些概念,包括2018年做的一些原型尝试,到现在为止,这里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首先尝试在手机上面加载这样的AI,这个条路线随着新形态的手机,包括现在折叠屏,包括我们在2020年INNO DAY发布的滑卷,这样的一些新一代手机上面,它的这种基于手机的,smart phone AI的这样一些演进的体验,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在2019年发布了第一代AR眼镜,随后在2020年,我们在刚刚我们说到的这样几个方向上面做了一些尝试,包括双目AR眼镜,也包括基于手机的三维世界的重建,包括2020年还有developer共创之星的计划,最近发布了Air glass,是一个单目的MicroLED AR眼镜,同时我们也在数字人上面,联合行业的一些技术,进行了一些尝试。这里面也包含刚刚说到的协助人的角度的数字人,也包含了我们在尝试更强大的AI所赋能的未来,成为人的方向上做一些数字人的尝试。

在今年的INNO DAY,今年年底也会继续举办,也会带给行业新的产品。

刚刚也提到整体策略上面,在XR上面,除了我们的内容服务方面,我们会尝试按照这个分发到我们的开发者,然后再到最后的全业务运营的逻辑,做这样一个业务链条,也会在用户服务方面,同时对开发者和我们的内容平台,去整体地形成这样的一个闭环服务。

整个从愿景上面来看,实际上我们想尝试去构建这样的一个智慧生活的场景,这个场景的本质,实际上是去革新我们交互的体验,包括我们服务的整体体验。在这里面,最底座上面,我们会去关注到,我们的感知交互,关注到后援,关注到计算,以及关注到智能。刚刚提到的我们一些尝试,其实里面已经勾勒出有很多的关键技术,是我们必须要储备好的,这里面包括计算侧,我们在做XR眼镜的时候,我们在关注到端侧算理的问题,包括关注到整体算力调用、端云协同的一些技术储备,包括渲染、计算、存储上云,以及区块链等等的技术储备。在感知与智能这一侧,感知与交互这一侧,我们会关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框架,也会关注AI内容设计,包括制作方面的一些AI技术。在连接方面,我们主要现在基于端侧5G技术上来的积累,会看未来6G方面的端力和技术方面的布局,在智能侧我们更多地建AI能力中心。

在整体的业务搭建方面,基于物理世界搭建物理世界的智慧空间,基于虚拟世界搭建虚拟世界的智慧体验空间,会分成若干个垂直场景,结合我们的IOT设备包括手机,以及沉浸式体验设备,来去勾勒出整体的场景和我们的服务体验。

所以今天非常高兴,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万物互融的思考和做的一些尝试,我们也期望和业界伙伴一道,能够在元宇宙里面推出更多新型的终端,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谢谢!

关于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是引起大众关注的最新未来技术趋势。30年前,Neal Stephenson 在其科幻小说《雪崩》中创造了“metaverse”一词以概括他笔下的虚拟现实。48年前,Steve Mann发明了基于可穿戴计算的扩展现实技术,并将其称为“metavision”。从词源出发并兼顾其内涵和外延伴随技术进步的合理拓展,元宇宙是关于外界被用户(人类或非人类)感知为一个实际建立在数字技术之上的宇宙的一种体验,这个宇宙或者是与我们当下的宇宙不同的宇宙(“虚拟现实”),或者是我们当下的宇宙的一种数字扩展(“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或者是我们当下的宇宙的数字对应物(“数字孪生”)。元宇宙既然以宇宙命名,就必须是持久的,而且应该是巨大的、全面的、沉浸的、自洽的。元宇宙既然用“meta”来形容,就应该是逼真的、易用的、泛在的,并且可以是去中心化的。狭义上,元宇宙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持久存在的虚拟现实(PVR)。广义上,元宇宙是数字化转型的高级阶段和长期愿景。

今天,元宇宙就像一个有魔力的词,激发了无数来自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人的无限想象。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元宇宙,但迄今为止关于元宇宙的最大共识是,它将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娱乐和生活产生深远的跨越各行各业的影响,重塑全人类的经济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