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最大的投资陷阱:院外市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83喜欢:18

 $长春高新(SZ000661)$  

最近该股因为广东集采连续大跌,但很多散户看不懂,为啥广东报量那么少,影响那么小,股价连续三个跌停呢?

比如某券商是这么说的——“集采金额占比很小,短期影响有限。此次获得报量的金赛药业、安科生物相对应的集采规模为1.17亿元、4590万元(按照挂网价格进行计算),占两家公司的收入体量很小(2020年金赛药业、安科生物收入分别为58亿元、17亿元),对公司短期业绩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公司自己更是这么说的:生长激素使用量院外市场和院内大致为7:3,也就是说医院之外的渠道占了大头。我们可以........

然而,散户都被忽悠了(不排除很多机构)。实际情况是:其实不存在所谓院外市场,目前的院外本质全都是院内市场

为什么?很简单,你去问问一个实际给孩子用药的家长,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开始全过程的,就知道所谓院外市场是怎么来的:

1、发现孩子身高矮(且不论是遗传基因,还是激素分泌不足,到底该不该用,那是另一个层面的话题);

2、去一线著名公立儿童医院/专科医院首诊挂专家号,随后做一系列检查,确定需要用药;

3、专家只开很短时间的量(比如一两个星期,因为医保对单次开药有限制);

4、随后专家会推荐“引流”到当地小医院、民营医院、专科诊所,后续不断用药。(所谓的院外市场)

长春高新的水针之前为什么那么牛,市占率那么高?就是当时很长一段时间的凭借独家水针时代,搞定了三甲大医院的专家,以及一批小医院民营医院和诊所(院外市场)。

这个商业模式最关键的发现了没?那就是搞定大三甲的专家(院内)。公司利用大家信任大三甲的专家,只要搞定专家给首诊给开药推荐,那后续几年的治疗,家长都不会冒风险把药擅自换成安科的(更何况安科在所谓广大院外市场可能还没货,这点和快消做渠道已经有点类似的地方)。

现在院内集采了,实际情况是如果有很便宜的集采中标产品,专家就很难再开非中标的高价产品(大家都知道如果你强行开高价品,会怎么想,所以专家不敢冒这个风险),哪怕集采的量用完了,也依然如此。(冠脉支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即使量用到了,大家实际上还是只能继续采购中标品规)。那么:

如果长春高新失标,那么,多米诺骨牌就一级级下来了:首诊大三甲专家将会推荐中标品规——之后长期用药家长也会继续使用中标品规——公司将会逐渐失去所有的市场。

那么如果长春高新低价中标呢?其实也是一样:虽然首诊专家将继续推荐公司产品,但有大幅便宜的中标产品可以在三甲开,那么家长会不会去所谓院外市场用几倍价格的院外呢?其实很难,国人毕竟收入还是低,得考虑节约钱。所以院外的价格也必须同步大幅下降。

这下知道了没?看着院内份额小,用量占比低,但其实没有院内就没有院外,院内价格和院外实际上也是联动的。

如果广东集采的几个省价格那么低,其他省的医保局会让价格保持原价吗?按照现在的风口,那可是要“犯错误”的。所以,一旦全国有了个价格缺口,马上就会全国跟上。

这就是为什么,广东集采方案一出,连续三个无量跌停。散户估计还都在懵圈吧。

精彩讨论

财富酵母2022-01-22 00:59

你根本就不懂就别瞎蒙了,专家根本不会给你引流到什么小医院和专科门诊,专家给你个处方,然后说医院没药,或者说这个药太贵,在医院买容易造成用药超标,这个药是用于真正的矮小症患者的,你家孩子不属于矮小症所以不能在医院买。最后再给你个医药代表的联系电话,以后你就自己联系了,很可能一年半载都不会再去找医生了。以后即便集采中标又怎样?医院没药,你爱去哪儿买去哪儿买,你会发现所有医院你都买不到便宜的,因为集采的量太少。你想知道我为什么知道吗?因为我给儿子打过两年激素。

精干的盈利天使2022-01-21 21:07

我关注长高好多年了,院内开方院外执行已是公开的秘密,中间也存在很多灰色交易。但身为国企,合规是第一,因此马总到位后重抓合规,但谁为合规买单,想到了股市,想到了韭菜们,你金总做的事你自己去摆平,于是乎有大股东减持。集采直接打破了价格体系,以前是类似直销模式,从院外收获大量利润,再以营销费返补市场,现在怡宝局直接介入,打破了这个闭环,其实怡宝局了解得很清楚,水粉药效一样,水剂空间太大。现在的长高是管理层、机构和散户的博弈,就算这一轮企稳了,机构也抛弃长高了,什么时候新的机构再来就不清楚了

财富酵母2022-01-22 02:31

带量的药都是医保报销的药,生长激素绝大部分都是医保不管的,你觉得你家孩子跟肖战蔡徐坤相比偏矮需要打激素,医保觉得很正常,它会为你去压价吗?如果是这样,你觉得浑身上火需要片仔癀,医保就要给你去搞个集采把片仔癀的价格给打下来吗?至于说医生不允许开院外药,可以说国家从来没有这个规定,因为这涉嫌垄断。现在医药的药大部分是零差价,医药巴不得你在外面买药。
    当然生长激素可能存在超适应症滥用的问题,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应用和培训,医生们也不会随便加大剂量,更多的是家长自己擅自加大剂量。

全部讨论

你根本就不懂就别瞎蒙了,专家根本不会给你引流到什么小医院和专科门诊,专家给你个处方,然后说医院没药,或者说这个药太贵,在医院买容易造成用药超标,这个药是用于真正的矮小症患者的,你家孩子不属于矮小症所以不能在医院买。最后再给你个医药代表的联系电话,以后你就自己联系了,很可能一年半载都不会再去找医生了。以后即便集采中标又怎样?医院没药,你爱去哪儿买去哪儿买,你会发现所有医院你都买不到便宜的,因为集采的量太少。你想知道我为什么知道吗?因为我给儿子打过两年激素。

2022-01-21 21:07

我关注长高好多年了,院内开方院外执行已是公开的秘密,中间也存在很多灰色交易。但身为国企,合规是第一,因此马总到位后重抓合规,但谁为合规买单,想到了股市,想到了韭菜们,你金总做的事你自己去摆平,于是乎有大股东减持。集采直接打破了价格体系,以前是类似直销模式,从院外收获大量利润,再以营销费返补市场,现在怡宝局直接介入,打破了这个闭环,其实怡宝局了解得很清楚,水粉药效一样,水剂空间太大。现在的长高是管理层、机构和散户的博弈,就算这一轮企稳了,机构也抛弃长高了,什么时候新的机构再来就不清楚了

2022-04-01 19:31

你懂个狗屁

2022-01-22 00:07

同意帖主结论,院外市场其实是依附于院内的。帖主说的前三步都是对的,第四步不对,在四川院外合作的诊所没有没有后续开药的资格,必须凭二甲以上医院84天内的处方和检查报告开单拿药(医院三个月复查一次),去年安科把水剂杀到和粉剂基本相同的价格也没吸引到多少家长改换门庭,最主要就是缺少院内入口,绝大多数选择水剂的家长都不会轻易改变三甲医院医生开具的药品品牌。

2022-01-21 17:56

你说的如果成立的话,采购量就不会只有11万只,不到1亿元的量了。

2022-01-21 17:54

生长激素是处方药,所谓的院外市场也是拿主任医师的处方去购买注射,院内是源头,如果院内丢掉,那就成了无源之水。

完全说的不对,一水针相对于粉针是一个升级换代的产品,粉针需要自己兑成水针然后再打是普通的大头针,重要是每天都需打,其次活性相比水针也差小孩受罪,二长高的水针当时是卡式瓶加电子笔注册器操作简单而且几乎没有疼痛的,小孩接受度较高,粉针现在属性就是普惠药,水针属于自费。而且最重要的医保的钱是非常有限的你觉得能花大价钱放在这里面吗,所以导致了很多患者只能去院外买药打,这里还没说真正原发性缺乏生长激素的达到报销条件的人群还是比较少的!

2022-11-19 22:50

看了这个贴子以及下面正反两面的观点,很有价值。

2022-07-10 22:17

毛都不懂瞎逼逼,你听说过健高门诊吗?去调研过吗?

2022-07-07 18:23

完全是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