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大王【五粮液】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9喜欢:9

1963年,五粮液在第二届国家评酒会上夺得头筹,这次评酒会意义深远、具有重大影响。

香港《大公报》发表了一篇题为《1963年全国评酒会是一场高品质选拔赛》的文章,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关注,自那时起,五粮液名声扬扬,声震海内外。

然而,五粮液并未立即崛起。

同是浓香型白酒的泸州老窖却成为酒业的先驱,直到大约1978年,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逐渐成为全国的主流。

甚至于在1987年,汾酒的营收和利润超过了排名前十的白酒企业九个的总和,正式确立了行业巨头的地位。而五粮液直到1994年,在第二届评酒会后的31年里,才取得了行业的冠军地位。

转机

从1952年五粮液公私合营开始,直到1994年登顶的40多年间,无论在行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上,还是在五粮液自身的发展上,都没有太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即使在五粮液官方网站上,对于这一时期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笔。

在影响力方面,茅台虽然产量一直不高,但与上层有着密切关系,在外交、创收等场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汾酒、泸州老窖、西凤等国家名酒也频繁出现在国家大事中。

在产量和销量方面,无论是六七十年代的泸州老窖,还是最近几十年的汾酒,都是五粮液无法企及的存在,即使到1979年五粮液第二次扩大产能,年产酒能力也只有4440吨,而泸州老窖早在60年代就已超过万吨。

在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方面,泸州老窖是周恒刚亲手题写的“浓香正宗”,是浓香白酒的标杆制定者,是全国浓香白酒企业的教科书,无论是窖泥老熟技术还是白酒勾调工艺,都为行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此,1963年五粮液当选第二届“国家名酒”第一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达到与其声名相符的实力。

1985年,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从这一年开始,五粮液的命运开始迎来转机。

这个转机也是所有名酒企业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物资匮乏,酒成为了战略物资,并且由国家专卖,因此那个时期,销量即为产量。

直到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得粮食产生了富余。正是在这一年,汾酒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1984年,国家不再对酒企调拨粮食,并且放开了生产指标配额管理,从此掀起了名酒产能扩张的浪潮。

1985年,茅台的年产能扩建工程开始,而五粮液的产能扩张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次年,五粮液占地22.8万平方米的3000吨车间正式开始建设,这个项目的启动使得五粮液的产能首次达到1万吨,初步具备与泸州老窖和汾酒一较高下的实力。

不久之后1992年,五粮液又新建了包括6000口窖池的两幢酿酒车间至1994年工程完工时,全厂的年产能达到9万吨。

如果说产能扩建奠定了五粮液在白酒市场争霸的基础,那么在这一年上任的厂长王国春则成为改变五粮液命运的关键人物。

关键人物

1984年,王国春在日本和北美考察之后提出了一个总目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五粮液酒厂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现代化企业,使五粮液员工成为无愧于新中国一流的现代职工。”

梦想有多远大,任务就有多艰巨。

当时,五粮液负债2500万元,账面流动资金只有8万元,车间简陋,甚至找不到文字材料来记录工艺流程,作为机械专业的王国春上任后,从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到生产流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业界普遍评价称其“使五粮液酒厂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良性循环,并走上了一条质量效益型的道路。”

王国春对五粮液的贡献无需多言,其中对五粮液成为“酒业大王”的影响最为巨大,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1、将产能扩建进行到底

在1994年6000口窖池建成后,五粮液在2000年至2004年间进一步加大了扩建的步伐,新建产能约为13万吨。其中,2000年建成的“523”车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酿酒车间。如此一来,五粮液的年产量达到了惊人的20多万吨。而所有这些工程都是在王国春任期内建成的,可以说,王国春奠定了五粮液崛起的基础。

2、提高价格

1988年,国家放开名酒价格后,名酒企业迎来了第一波涨价浪潮。然而不久之后,国家发布了“统一降价”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时候,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选择了“名酒变民酒”的策略,而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则选择了高端名酒的定位,并没有降价,反而提高了价格。

例如,茅台的出厂价从14元提升到80元,五粮液紧随其后,出厂价首次超过泸州老窖。此后,五粮液多次提价,1994年的出厂价超过汾酒,1998年则超过了茅台,成为行业内无可争议的价格最高、知名度最高的标杆品牌。

3、采取OEM模式

随着五粮液产能的扩大,20万吨产能的高端酒只占了总产能的十分之一,大量的产能过剩需要解决。正是在五粮液营收和利润登顶的1994年,五粮液与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联合推出了“五粮醇”,OEM贴牌模式正式诞生。

子品牌的快速发展为五粮液营收规模的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在短短两年时间内,OEM品牌“五粮春”的营收从939万元增长至6712万元,增幅高达615%。

同期,五粮醇的营收规模剧增437%,到2002年,五粮液已经孵化出上百个产品系列,上千个子品牌。

例如,现如今仍非常活跃的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都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它们是以OEM模式存活下来的佼佼者。

然而,OEM既有利也有弊。到了2005年,五粮液的净利润被茅台反超,2008年,营收又被茅台超越,尽管五粮液进行了大力改革,但再也追不上茅台的步伐。

尾章

茅台的所有举措都围绕着高端性和稀缺性战略,而五粮液则更早地具备了现代企业的追求利益的特质:目光敏锐、决策果断,善于预测趋势、抓住机遇。

五粮液的登顶,正是因为他们准确把握了国家经济崛起和消费升级的大势,以此为契机,通过坚持扩产和提价的策略,将自己推上巅峰。

五粮液是聪明的,正是这份聪明让他们既没有汾酒那样的名酒偶像包袱,也没有茅台保持行业天花板的高手气派。

一方面,既然五粮液令人瞩目的目光准确无误,当提价时,他们坚决地提高价格,而降价时,又毫不犹豫地降价。

2012年,“三公消费”禁令颁布后,五粮液率先降价,随后再度降价,导致价格几近腰斩。

相比之下,茅台仍坚持“价格体系健康”,泸州老窖也在“逆势提价”,尽管茅台和五粮液均遭到反垄断调查,认可并缴纳了罚款,但在这轮操作中,五粮液可以说是率先“洞察形势”。

另一方面,作为“酒业大王”,五粮液不仅与茅台在头部市场竞争,而且还通过大量的子品牌和贴牌模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这种“全都要”的姿态最终成为了众人批评的焦点,大量的子品牌最终稀释了五粮液的品牌影响力,并导致在与茅台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除了购买经营和OEM,五粮液还涉足了制药、酒精、威士忌、酱酒、汽车等项目。

茅台和五粮液,一个像乔峰,一辈子只练了一手降龙十八掌,一力降十会,一个像慕容复,家学渊源,什么招式都能运用得游刃有余。

$五粮液(SZ000858)$ $贵州茅台(SH600519)$ $泸州老窖(SZ000568)$

全部讨论

2023-08-20 18:17

好文这个说法挺有意思:“茅台和五粮液,一个像乔峰,一辈子只练了一手降龙十八掌,一力降十会,一个像慕容复,家学渊源,什么招式都能运用得游刃有余。”

2023-08-21 09:11

白酒,需要较长时间整理

2023-08-20 21:32

白酒的前世今生系列,之七十一

感谢分享,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

2023-08-20 18:43

五粮液还有制药和汽车的项目?在年报中没看到过啊。

2023-08-20 18:37

浓香酒的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