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基金蔡丹:红利不“红”,市场风格转向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各位投资者大家好,我是基金经理蔡丹。

近期,市场对“科特估”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科技成长风又起,伴随着红利风格的回落,不少投资者担忧:市场风格转向了吗?红利是不是不行了?

回答这些问题前,先跟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科特估”。如果说“中特估”是央国企的价值重估,那么“科特估”则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是对科技成长板块的价值重估。近期“科特估”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科技板块跌的够久,估值足够低,有上涨动力。并且,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政策支持,皆为“科特估”行情升温提供助力。但是,如果就此判定“科特估”将接棒红利风格,成为下一轮市场主线还为时尚早。

从数据上看,截至2024年6月19日,龙头红利50、红利低波和中证红利指数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分别为10.60%、13.73%和9.43%,显著高于同期上证指数的1.45%和创业板指的-5.44%。哪怕跳出半年的维度,以更长周期来看,红利仍然表现出色。尤其是在2016、2018、2022、2023、2024年初至今等市场整体下行期间,红利类指数的超额收益更加明显。整体来看,在当下市场环境里,红利策略的防御属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未来,短期回调后的红利风格还能看好吗?

1. 政策方面,近年来,监管层也在持续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新“国九条”更强调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

2. 上市公司分红意愿显著增强,据券商研报统计,A股年度分红已经从2012年的0.7万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2.28万亿元,2023年共有超3884家公司实施了现金分红,占比达72.8%。截至6月14日,A股上市公司已有2033家上市公司实施年报派息,累计分红金额超6306亿元;

3. 从投资性价比上看,红利资产在估值、业绩、现金流等维度仍然具备优势,低估值、高分红、确定分红的属性决定了红利策略长期有效。

总的来说,短期波动并不改变红利策略的长期有效性。今年整体市场认知是哑铃策略,不管是政策驱动还是资金驱动,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仍是共识。高盈利质量而稳定分红的红利资产就成为了市场相对收益的首选,这一风格短期内尚难以发生改变。

欢迎对红利主题指数感兴趣的投资者关注我管理的宝盈华证龙头红利50指数发起式基金。

$宝盈华证龙头红利50指数发起式A(F020120)$

$宝盈华证龙头红利50指数发起式C(F020121)$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6.19。

宝盈华证龙头红利50指数发起式基金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R4),适合风险承受能力积极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成立日期:2023.12.27;基金产品成立不到半年,暂无历史业绩展示。

风险提示:宝盈华证龙头红利50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R4),适合风险承受能力积极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产品风险等级仅为基金管理人评价结果,销售机构评价结果不必然与基金管理人一致,投资者在投资前需完成销售机构风险测评,根据销售机构所适用的风险评测及匹配结果独立做出投资决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购买该基金,投资者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在购买前完成风险测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