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能帮你解决亏钱的问题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段时间,道哥围绕“基金赚钱,基民却亏钱”的现象,给大家发过不少文章。

投资魔咒 | 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却亏钱?

深度研究 | 基金费率在怎样偷走你的收益?(上)

听说基金公司也想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问题……

在道哥看来,基民亏钱的本质原因,是公募基金的门槛太低,导致行业投教跟不上——入金门槛上,10块钱就能买,任谁都买得起;渠道门槛上,有覆盖绝大部分年轻人的支付宝,也有覆盖绝大部分中老年人的银行,这两类渠道的便捷性,导致很多人钱花出去了,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买的是基金。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也提到过,要解决这一现象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缺啥补啥”——做好投资者教育;一个是“先富带动后富”——投资者不专业,但基金公司专业啊,让基金公司正确引导大家。

第一种方法我们说的太多了,今天我就在跟大家聊聊:能不能指望基金公司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呢?

1. 基金公司可以做正确引导吗?

我们之前提过,基民亏钱,往往是几个原因导致的:

刚开始买了基金,发现基金涨了,于是追着加仓。一直加到基金回调的时候,导致回吐了很多收益,最后跌到减仓;

没有自己的投资思路,甚至不知道怎么选基金,只知道看基金的短期收益,追涨杀跌;

频繁交易,钱没赚到,手续费倒是交了不少。

事实上,针对这些问题,基金公司都有正确引导我们的做法:

在市场过热的时候,不推荐该基金,并为用户提示风险;

通过知识投教、投资工具等服务,为用户培养专业的投资理念,并且在市场低位的时候引导用户进场,在高位的时候充分揭示风险;

引导用户长期投资。

当然了,基金公司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南方等基金公司在推投顾服务,直接帮用户选基,省的投资者瞎操作。

2. 基金公司有做正确引导的动力吗?

事实上,这里提到的方法,有些是基金公司一直在做的;但也有一些是只有部分基金公司在做。归根结底,在于这些方法符不符合基金公司的利益。

我们都知道,基金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基金管理费。基金保有量越大,用户持有时间越长,才是基金公司期望看到的。当然了,用户的盈利体验也是很多基金公司关注的东西,所以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会不推热点基,反而给客户揭示风险。

具体到刚刚提到的方法,有些方法是有助于管理费的增长的,自然是所有基金公司都在做,比如引导用户长期投资,比如在低位的时候引导用户进场,比如给用户提供各种知识投教和投资工具…

但也有一些是利于投资者盈利体验,不利于基金保有量的。比如在热点基高位最好卖的时候,不围绕该基金做营销,并且在陪伴内容上揭示风险。这就要看基金公司怎么衡量公司盈利和客户体验了。

3. 基金公司的引导效果怎么样?

不过也有个现象很让人绝望:投资是一件反人性的事,不管基金公司怎么引导,都敌不过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本能。

一方面,引导用户长期投资,是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做的,而且是在各类运营物料上重点突出在做的。但事实上,蚂蚁财富数据显示:有81%的用户投资时长少于1年;华宝证券也曾表示,平台买基金的用户里,78%的人持有时间少于1年

数据来源:CBNData x 蚂蚁财富《2019线上理财人群报告》

另一方面,在低位引导用户进场,也是所有基金公司都在做的。比如今年年初疫情影响下,基金公司自购引导用户进场;再比如19年低位的时候,基金公司都在强行推定投引导用户进场。但拿15年牛市前后的新基规模来看,会发现:市场低位的时候根本推不动产品。

图片来源:《白话投资》 北落的师门著

即便是责任感很强的基金公司,以用户盈利体验为主做运营,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拿前海来源来说,它在18年10月初发出过全面加仓的声音,结果旗下的一些产品规模不增反降,最后还是19年初业绩暴涨的时候规模才涨;它在15年回调前有只新基坚决不加仓,结果被用户骂的很惨,直到业绩被市场认证之后,才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基金前海开源再融资规模变化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前海开源中航军工基金吧

——写在最后——

这么一盘点,我们就发现:为了提高大家的盈利体验,基金公司能做的都做了。结果却发现,投资者根本不买账。

除非大家买投顾当个放手掌柜,不然只要是自己操作,就一定逃不开跟自己的本能对抗。一旦要和自己的本能对抗,就逃不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投资能力。

最后归结到一句话:靠基金公司,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大家还是努力提高投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