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恒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说是研发费用好听点儿,成本转嫁是实质!

热门回复

目前看限制于坩埚材料,含氧量问题难以解决,N型用不了。不过按生产异质结的华晟的说法,对硅片要求较低的异质结来说,CCZ非常合适。应该是质量要求不高的可以用,要求高的含氧量太高。而含氧量高没有解决方案,光靠堆经验没进步空间。

hjt不会成为主流吧?

又看了一下我个人理解是因为hjt的流程短加上低温工艺所以对硅片的初始氧含量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对于硅片而言当然是氧含量越低电池的品质越好大概是这个意思。

个人理解华晟的说法是吸杂工艺可以解决硅片金属杂质的问题。hjt不大应该对硅片要求低。

老朱吹了那么多年的黑科技ccz打水漂了吗[捂脸]

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没有数据能说明这一点,不知道有没有大神了解的分析一下

不好说。通威的发展方向我印象中是HJT。目前看HJT的趋势比BC好,电站有专门招标HJT分类,而生产BC的爱旭股份还在建TopCon,说明爱旭股份短期对BC信心不足。

有成果还好了,有时候研发费用花了也白花,纯试错。我怀疑CCZ纯打水漂。

目前看到华晟、中环的说法都是HJT对硅片质量要求不高。CCZ主要是含氧量高。

不管怎么说,公司净利润才是硬道理,有很多公司毛利率很高,但净利率较低,这说明很多非正常开支,不透明的部分有可能打包在研发费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