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营收上升利润下降,新能源汽车转型面临挑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解读者:张翔,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传播星球APP入驻专家

本文截取自传播星球APP小短会的分享,想要获取完整内容,请到传播星球APP中查看。

长城汽车近期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26%的增长,然而,净利润却下降了15%。去年,长城汽车销量增长了15%,海外销量更是实现了82%的显著增长。尽管这些成绩在表面上看似不错,但深入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长城汽车在产品结构、新能源转型、市场竞争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长城汽车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SUV、越野车和皮卡等类型,而缺乏轿车产品。此外,公司的产品中,燃油车占据较大比例,新能源汽车的比重仅为2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去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37%,而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显然未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SUV车型在新能源转型上存在一定难度,这与其车辆特性有关,例如重量大、风阻系数不佳,导致油耗较高,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行业燃油效率和排放标准。

长城汽车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与国际汽车企业的竞争。例如,捷豹路虎和克莱斯勒吉普等品牌近年来发展并不顺利,这些品牌同样专注于越野车市场,与新能源发展趋势的贴合度不高。长城汽车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以适应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油耗限制。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的转型进展相对缓慢。尽管公司推出了纯电动品牌欧拉,但其销量未能达到预期,去年销量仅为十几万辆,未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明显优势。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长城汽车需要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依靠自身产品力和市场策略来吸引消费者。

然而,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却呈现出积极的态势。去年,公司出口增长超过了80%,海外销量超过3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成绩表明,长城汽车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在巴基斯坦、厄瓜多尔、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KD工厂,长城汽车为长期海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土化生产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和市场风险。

在品牌战略方面,长城汽车采取了多品牌战略,旗下拥有哈佛、坦克、欧拉等多个品牌。通过精简品牌和优化营销渠道,公司提高了组织架构效率,降低了成本。长城汽车的高端化战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0万以上车型的销量比重提高了3%,单车平均价格提升了1.2万元,反映出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市场认可度的增强。

尽管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和高端化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公司仍需面对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挑战。随着混动、纯电动和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长城汽车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