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人教技场】聂振邦:探讨避免摸顶进场的两个解决方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凤凰网港股特约香港财经大V 聂振邦

 

今日继续谈论评估上市公司每股合理值的讲题,上回指出估值上的一个困难,就是分析的时点处于大市偏高水平,即或分析结论是估值偏低;但实则当时进场股价却倾向在高处,面对股价短期出现下行情况的风险较高,解决方法有二:其一是等待大市表现从高处回落后,再寻找估值偏低的股份,虽然可以令「摸顶」进场的风险大为减少;不过股指在高处却没有必须的准则,有时可以是投资者觉得偏高,但仍可上扬一段日子,之后才见回落。

以2019年12月的恒指表现为例,于12月4日收报26,062点,不足半个月于12月17日收报27,843点,累升近1,800点,其后五个交易日 (12月18至24日) 有四日出现高开低走的「阴烛」格局,收市位介乎27,800至27,906点,给人有高位横行的感觉。但实情却是恒指整固后有力再上,升至2020年1月17日收报29,056点,一个月再累升逾1,200点,于1月18日起恒指才真正见回落。正是因投资者觉得股指偏高的想法,错过这一个月的图利机会。

在股指上扬时不敢追高固然有问题,但于股指回落时进场,亦可产生进场时点失当的问题,留意上述于1月17日收报29,056点,至1月23日收报27,909点,仅于四个交易日跌逾1,100点,继而在1月24日低见27,774点,再反弹至27,949点收市。若成功「抄底」在27,774点进场,较上述高处29,056点低近1,300点才进场,看来这个决定是合理的,谁知其后三个交易日 (1月29至31日) 恒指再急挫,于1月31日收报26,312点,较27,774点再低逾1,400点,大量股票于这三天累跌10%至15%,事后才发现进场时点失当。

从以上例子,大家不难看出不论升市还是跌市,都不能确保我们可以取得合宜的进场时点,因而要用上选股的第二个解决方法,就是从历史股价来评估买入价是否具值博率。例如笔者在1月17日 (当日恒指录得2020年暂时最高收市位) 分别的中星集团控股 (0055),当日收报0.203元,相对2019年最低收报0.211元 (见于9月2日) 还要低八个价位,证明当时具进场值博率。下个交易日 (1月20日) 平开于0.203元可进场,截至2月21日,期内最低收报0.201元 (仅见于2月3日),较0.203元只低两个价位。

另外,可留意参考于2019年9月26日收市后发布的2019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集团资产净值约7,010万元人民币,相对现在已发行股数约2.54亿股,计出每股净值折合为0.3129港元,较1月17日收报0.203元,市账率为0.65倍,低于1.00倍,基本面而言反映股价定位偏低。此外,考虑到主板股份「壳价」不少于5.00亿元;但于1月17日市值则不足5,150万元,即或下调「壳价」至1.00亿元,仍较进场时市值高逾94.00%,可见这是估值偏低的股份。

然而,从历史股价来看价格偏低,又得出估值偏低的时候,是否需要具备其他因素,才值得我们买入一只股份呢?为避篇幅太长,下回再以中星集团控股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