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的代价

发布于: 雪球转发:56回复:60喜欢:119
余晓光 2014-4月

这段时间与传统行业朋友的聚会,已经让人体会到互联网的高估值对其他行业的无限吸引。当传统行业思考如何降低5%的成本,把毛利提升20%,五年争取扩大一倍销售收入的时候。互联网这里风景独好,多年没有盈利的企业市值数十亿美金,宣布免费,收入大幅减少股价不跌反涨。当低端制造业在5,6倍的估值中挣扎,轻资产行业享受10几倍PE的时候,互联网公司动辄数百,千倍。或者干脆用下载量,用户潜在消费能力去估值。这让每天辛辛苦苦按劳而获的其他行业情何以堪?

两年前的白酒泡沫还历历在目,就在不远之前,白酒行业一片繁荣,大小酒企收入利润持续走高。市场需求仿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黑洞,只需简单的提高出厂价格,就可以保证全年计划内外的任务全部完成。当时收购一个小酒厂的估值到了让人咂舌的地步。而且其他行业在红眼病的作用下也纷纷介入,跑到各种白酒产区收购小酒厂,设计个精美的包装,讲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而且不分实力,从资产千亿的大集团公司,到身边打工的市斤小民,皆奋不顾身的投入到了白酒淘金的浪潮之中。昔日的繁荣,预示了今日的萧条,那些跨行业介入白酒分一杯羹的往往是后知后觉的最后一根稻草,外行生产的白酒,除了在自身体系内自我消化,也难有市场化的途径。好在白酒有个优点是不怕积压,库存几年反而成了老酒,入口更绵,“大不了自己喝”的想法也许是很多外行敢于介入白酒自信的底线。

如今的互联网,何曾的相似。行业泡沫化的一个典型指标就是外行人士放弃多年的营生,毅然决然投入到泡沫中淘金。因所从事工作,日常高频率接触投资方,项目方和创业者。尤其是这段时间,被传统行业的朋友经常咨询如何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放到互联网。“平台企业、粉丝经济学、社交属性、移动互联网”是几大必提恶俗词汇。可以和白酒泡沫期的恶俗关键词“高毛利、消费升级、大消费、抗通胀”有一比。

泡沫并不一定总是坏事,在一个行业的初始阶段,商业模式并不清晰,盈利点未知。有社会资金的介入,让商业的胚芽在温室中成长到足以应付外界的挑战,无论是对行业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有推动作用。但是正因为商业模式的不清晰,盈利点未知,让社会资金无法鉴别哪一个最终会跑出来,只能采用广泛投资的粗狂风格,从概率上增加胜算。而一旦这种模式可行,回报可观,势必加大后期项目的投注金额。在这个良性循环下,估值的价位水涨船高。良性的循环直到外部傻钱介入为止。外部傻钱没有鉴别项目未来发展的能力,也无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只能通过提高报价去竞争项目,最终以自我亏损的代价扰乱市场。而当一个行业处于鼎盛时期,会显示出非常有号召力的资金吸纳能力,资金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流出,是以牺牲传统行业研发投入为代价,削弱了其未来发展的空间。

无论什么行业,只要全民参与的时候,预示着市场最后一个多头已经进场。支撑市场估值的体系无以为继。记得2007年的股票市场,当身边有人宣称“炒股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炒股”,没过多久市场就从山顶崩塌。2012年的全民白酒时代,身边起码有4个组织或个人在茅台镇收酒,也预示着产业周期的高点来临。虽每次承载泡沫的主体各不相同,但是当资产价值的评定早已脱离实际的商业规则,资产增长的速度与资产价格的提升在外部资金的推动下,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结果只能通过资产价格的破灭向虚高的资产价格回归。这就像是资本行业的地心引力。只是希望当引力发生作用的时候,你我是在不高的台阶,而不是站在十几层高的天台。

微信公共号:Givest

全部讨论

2014-04-22 14:48

任何行业,如果享受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率,它都会导致资本的涌入,从而使利润率向均值水平回归。TMT亦不能例外。除非有特殊护城河的保护

2014-04-17 07:57

房地产的例子和白酒很类似,卖不掉大不了自己用

2014-04-13 10:47

文章写得很好。要从互联网泡沫里面找到有价值的公司。

2014-04-11 19:37

读了晓光兄的这篇文章非常受用,觉悟很多,但回想贵司但兄在白酒高峰时还一直高喊茅台和支持茅台,我就不明了。难道茅台就能逃过双杀之列吗?事实也逃不过啊,为什么没在行业高峰时做空呢,这教训和08年惨痛不是有点类似吗?请晓光兄不吝赐教!

2014-04-09 12:52

移动互联网板块显然是炒高了,即使投资成长股也要考虑股价和买入的PE

2014-04-09 08:16

学习

2014-04-08 05:12

理性。

2014-04-08 04:56

2014-04-07 19:40

中国创业板都是些伪科技股,缺少腾讯这种真正的科技股,有也是一些根本不入流的3-4线科网股,在赢家通吃的时代,基本都是炮灰,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

2014-04-07 15:03

无论什么行业,只要全民参与的时候,预示着市场最后一个多头已经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