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龙头跨界口腔,收购价恐比肩三年营收,还欲申请6亿银行授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海利生物正在筹划进军口腔产业,标的资产估值8.8至9.6亿元,而公司过去三年的营收之和为8.88亿元。

来源:摄图网

拟进军口腔产业,标的估值比肩公司三年营收

6月12日,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海利生物;证券代码:603718.SH)披露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书》的提示性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盛生物)55%股权。

公告显示,瑞盛生物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资本1.17亿元。公司主要从事口腔再生医学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口腔可吸收生物膜、脱细胞肛瘘修复基质。瑞盛生物官网显示,公司产品及研发涉及口腔、皮肤、肛肠、美容、整形、普外等多个临床领域。

本次交易中,瑞盛生物55%股权的估值预估为8.8至9.6亿元。该金额已比肩海利生物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之和,且远超公司多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海利生物目前主营业务分为“动保”和“人保”两个板块。其中,动保业务主要是动物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公司的老主业。2021年至2023年,海利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3.47亿元、3亿元和2.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385.67万元、1.22亿元和6287.02万元。

此外,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末,海利生物合并资产负债表内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1.41亿元和6026.13万元。

海利生物称,本次交易完成后,瑞盛生物将成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预计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将有所提升,有利于加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美伦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持有瑞盛生物100%股份,在本次交易中提供了业绩承诺。其承诺,瑞盛生物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同)暂为1.25亿元、1.38亿元和1.51亿元,业绩承诺期内累计净利润承诺数暂定为不低于4.14亿元。

6月12日同一天,海利生物公告披露,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6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此举有利于促进公司现有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新业务的拓展和新项目的推进。

目前,该起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最终交易价格等尚待进一步确定。

“双主业”发展轨迹逐步确立,去年业绩跌近五成

此次抛出上述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海利生物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想法较为明显。

海利生物于2015年5月登陆A股主板市场,成为上海市第一家在境内上市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彼时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畜用和禽用疫苗,以猪用疫苗为主。

2018年,海利生物在“人保”领域的业务布局成效初见。

海利生物与阿根廷Biogénesis Bagó S.A.公司(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生产商之一)合资建设的控股子公司杨凌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凌金海)是国内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之一。2018年6月,海利生物完成对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门生物)的全资收购,捷门生物致力于人用体外诊断试剂研究、开发和生产。海利生物还与药明生物(02269.HK)合作成立药明海德,赋能全球疫苗行业研发和生产。

不过,公司2023年收入、业绩全面下滑,2024年一季度出现亏损。

2023年,海利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4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8.30%和52.36%。业绩下滑主要系相关资产剥离及动保业务受到上游养殖业景气度下降的影响。业务构成来看,2023年,公司兽用生物制品产品取得营业收入1.23亿元,医疗器械产品取得营收1.08亿元。

其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将相对低效、预计短时间无法达到盈利预期的相关资产进行剥离,将重心转移至口蹄疫疫苗生产基地杨凌金海和人保业务板块捷门生物,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2024年一季度,子公司捷门生物和杨凌金海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81%和41.34%,收入端基本弥补了因相关资产剥离导致的收入减少影响,但业绩端的影响未能完全弥补。

2024年一季度,海利生物取得营业收入7030.44万元,同比下滑1.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1.94万元,同比下滑126.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529.04万元,同比下滑147.31%。本期因计提股权激励费用1429.56万元,公司净利润降低1151.80万元。

剥离相关资产财务处理手法不当致信披违规

业绩不理想之外,海利生物在剥离资产过程中也暴露了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隐患。

2023年上半年,海利生物出售全资子公司山东海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上海彩音生物科技有公司100%股权,清算、注销全资子公司上海牧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9月18日至9月28日,上海证监局对海利生物现场检查时发现,公司在合并层面将部分处置收益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未计入投资收益,造成2023年半年报披露的投资收益少计4390.56万元,占当期报告记载利润总额的88.47%。同时,公司未将上述三笔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造成2023年半年报披露扣非后净利润多计713.17万元,占当期报告记载扣非后净利润的20.92%。

因上述违规行为,海利生物及有关责任人被上交所通报批评。交易所要求公司及董监高人员结合违规事项,就公司信息披露及规范运作中存在的合规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切实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