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过去了4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翻车之前,有个小插曲,这也是间接影响了后面的决策,就是前面5月份的时候听朋友说港股的希玛眼科不错,当时开了港股通,在4港币附近买了两位万元,到6月2号,希玛眼科到达8港币,一个月的时间翻倍了。

说回来,平仓了500ETF的融券后,白云机场7月7日看它冲高打到BOLL线上轨上不去也全卖了,到7月9号,指数已经涨百分之十几二十了,亏钱又几近空仓的我急着加仓,不过我向来胆小,不敢追高(所以林园说像我这种是苦命人T_T),我找了一下,从今年的涨幅来看,涨的最少的,估值又低的,最近开始涨的,看了一圈,优秀的银行股啊,然后又看到一些报道研报说银行股这波要翻倍,然后我还觉得这个还不够便宜,因为港股的银行股更便宜,恒指也大涨了,牛市真的要来了,港股的银行股破净的那么多,市盈率又那么低,比A股的便宜20%以上,然后又发现有个香港银行的LOF,雪球大V们也在买,我就在香港银行LOF在7月8日回踩五日线1元的时候买了5万,准备每跌1%加仓,他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跌到0.92附近,这样一算最多跌8%,他敢跌我就敢买。然后当香港银行LOF跌倒0.9我已经买到50万了,8月4日最低跌倒0.881,我成本在0.95左右,账户已经浮亏3万多,然后一波反弹到8月17日达到最高点0.928,当时以为是8月15日之后半年报集中公告,银行股要估值修复了,就拿住没卖。7月24日,以同样的原因开始买进香港证券ETF,因为香港上市的券商比A股便宜太多了,像中信建投A股贵了两倍多。我的成本在1.28,持仓50万,到8月17日香港证券ETF到达1.360,浮盈6%即3万多。差不多是同样的理由,买了50万的H股ETF,从7月10日开始买,一路补仓下来一路阴跌,成本在1.95,也是在8月17日见到最高点1.215,但是也是浮盈6%,3万多。当时都觉得港股是低估的,值得拿着。最后香港银行LOF从17日开始一路跌到0.786,浮亏22%即10万,香港证券ETF跌到1.151,浮亏11%即5万,H股ETF一路跌到1.068,简直是活埋。这三个标的本身振幅很小,就是被套后一路补仓然后也不反弹,香港银行LOF和香港证券ETF跌下来都没再加仓,把剩下的钱全部压H股ETF了,因为这个标的可以融资,最多的时候买了120万的H股ETF,后来的成本降到1.156。低估的不一定会涨,真的,血淋淋的教训。

8月份的时候,由于香港银行LOF亏了很多钱,想回本就减仓了25万,换成了兴业银行,当时的想法是兴业银行的股息率有4.5%,市盈率也在五六倍,而且换成国内的银行股个好处是可以增加打新额度,还可以融资买,陆陆续续的买了近50万的兴业银行,成本在16.3,可惜后来看着银行股一直不涨,也不波动,天天看盘的结果就是在10月中旬的时候陆陆续续把兴业银行卖了,赚了一些钱但是错过了后面的大肉。那些能拿住赚大钱的人是不是都不怎么看盘的?

还有一些融资的小仓位,也是8月买了一只吉电股份,是个老湿推荐的,当时电力股异动了一下,这个老师之前推荐了一个宗申动力大涨,群里一群人拍马屁(当时并没看出来,以为是真牛逼),就跟着买了,然后就直到12月才解套。亏完了感觉不能只选择自己觉得好的股票,要选择市场热点的,然后业绩也不能太差,9月22日捷捷微电回踩20日线的时候买了一些。还买了晨曦航空,这个不是看业绩,是看它挺活跃的,然后想国庆了美国会不会又搞事情。这两个算是赚了一些,但是仓位都很小,两个票加起来不到十万。

最近港股大涨,香港银行LOF总算是回本了,香港证券ETFH股ETF赚了一些,总算是守的云开见月明。

10月份还有个大坑,10月份听一个朋友推荐一个号称包赚的稳健策略,还推荐了一个做这个策略的公众号,就是可转债双低策略,看他们买了一百多万就跟着做了一些,买了是不怎么跌,然后看他们组合里的持仓,我鬼使神差的挑了鸿达转债,10月中旬开始买,结果现在暴跌,亏了20%多,我看那个公众号都不更新了,好像是作者绝望了。这个会像前面的ETF那样吗?11月的时候H股ETF已经回本了,后面就还比较顺,2020年大致就是这样了,希望2021年能牛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