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恒生科技是东方纳斯达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5

近年来,随着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全球资本市场对科技股的关注持续升温。港交所作为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通过一系列改革,成功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的目光。

2018年的上市制度改革,以及2023年推出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为科技企业登陆港股市场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应运而生,成为港股市场科技板块的风向标。与此同时,恒生科技ETF作为跟踪该指数的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投资途径。

港交所改革与科技企业上市潮

2018年,港交所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上市制度改革。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放宽对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科技创新公司以及寻求二次上市的公司的上市门槛。

这一举措,不仅为这些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平台,也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团小米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科技公司纷纷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市场的新宠。

到了2023年,港交所进一步推出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这一机制的推出,进一步降低了科技企业登陆主板的门槛,为更多科技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的舞台。

受益于这些改革,科技行业在港股市场的新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不断提升。以资讯科技业为例,2023年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为12.86%,明显高于2017年的7.05%。

恒生科技指数:科技板块风向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于2020年7月27日发布。这一指数从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股票中选取30家企业,旨在展示香港市场规模最大、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又被称为“东方纳斯达克指数”,是继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之后的第三大旗舰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编制,聚焦于大中华六大科技主题,包括网络(包括移动通讯)、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数码和智能化。

入选恒生科技指数的企业,不仅需要与上述科技主题相关,还需要满足一定的财务和运营标准。例如,入选股票需利用科技平台营运,或者研发开支占收入之比例不低于5%,或者年度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10%。这些标准体现了指数编制对科技主题属性、研发投入等领域的重点关注。

截至2024年3月底,恒生科技指数权重分布以大市值企业为主。大市值公司往往拥有行业龙头地位,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业务发展稳定性也更为优越。成分股中流通市值大于3000亿港元的权重占比为50%,1000亿至3000亿港元之间的权重占比为25%。

其中,有18家属于资讯科技业,数量占比达60%,而且资讯科技业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占比也最高,达77.47%,行业集中度较高,体现指数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新方向的代表性。

细分行业上,恒生科技主要覆盖软件服务、资讯科技器材和汽车等11个行业,多为电子商贸及互联网服务的优质龙头企业。

包含美团(O2O龙头)、阿里巴巴(电商龙头)、腾讯控股(社交娱乐龙头)、京东集团(中国最大的B2C自营电商平台)等互联网龙头公司全部纳入指数。

除此之外,也包含小米集团(全球最大消费类IOT物联网平台)、联想集团(PC龙头)、中芯国际(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等互联网上游硬件企业;

以及金蝶国际(企业云SaaS 龙头)、金山软件等互联网应用企业;

华虹半导体(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比亚迪电子(新能源汽车龙头)等硬科技公司;

以及京东健康阿里医生、平安好医生等医疗保健行业。

恒生科技指数:牛市中弹性更强

恒生科技指数注重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互联网领域,并覆盖了近年走势较好的新能源汽车、医疗保健行业;具有波动更大,业绩弹性更强、易受互联网行业个股影响的特点,在牛市中恒生科技指数超额收益显著,表现远优于其他宽基指数。

从2017年到2024年3月,指数年化收益为-0.75%,跑赢恒生指数的-3.92%,长期收益表现相对占优。分年度来看,自2017年初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先后经历震荡上行、下跌、牛市上涨和熊市下跌等多段行情。

2020年3月23日至2021年2月10日年市期间,年化回报高达170.56 %,远超恒生指数沪深300,主要受益于微盟集团(451.76%)、美团-W(412.38%)、比亚迪电子(355.21%)等互联网及新能源汽车行业。

2021年2月10日至2022年10月30日,恒生科技指数跌幅高于于恒生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导致对近年来的年化收益有所拖累。但主要在于2021年互联网出台严监管政策,2021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随后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被处以高额罚单或其他针对性的整改要求,拉开了反垄断序幕,恒生科技重仓股受影响跌幅较大。可见指数整体表现受互联网行业政策影响较大,但同时当互联网政策利好条件下,指数业绩反弹力度强。

此外,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的研发投入较大,预示着未来增长的持续动力。从研发占营收占比来看,2022年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研发占比超10%的有10只,权重占比达50.62%,指数成分股的研发投入较大。

从研发费用年度变化来看,近年来指数的整体研发投入逐年稳步增长,指数成分股呈现逐年加大研发投入的趋势。较高研发投入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形成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

恒生科技ETF:投资者的新选择

随着恒生科技指数的推出,内地及香港的基金管理人纷纷布局跟踪该指数的ETF基金。这些ETF基金的出现,满足了投资者对于科技股投资的需求,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投资途径。

随着2022年7月ETF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出,内地投资者可同时投资国内及香港管理人发行管理的恒生科技ETF产品,更是为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提供了跨境投资的便利,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并拓宽了投资渠道。

ETF互联互通是指香港交易所与内地交易所建立的允许投资者在两地市场之间交易ETF的一种机制。通过这一机制,香港和内地的投资者可以相互投资对方市场的ETF产品,便利实现跨境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通ETF产品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使用港币报价进行交易,而内地投资者在购买和赎回港股通ETF时实际支付和收取的货币均为人民币。由于港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投资港股通ETF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汇率收益,尤其是在港币升值的情况下。

除此之外,相较于内地上市的港股ETF港股通ETF产品的交易机制相对灵活,不受涨跌幅限制并且实施T+0交易机制,该机制使得投资者能够更灵活地执行投资策略。

目前纳入ETF互联互通名单的港股ETF共有8只,其中5只跟踪恒生科技指数。

结尾

由于A股上市制度要求严苛,长期以来许多处于成长期的科技类企业选择在港股或美股上市,特别是过去十年,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全球科技龙头企业,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

恒生科技指数及其相关的ETF产品,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投资香港科技股的机会,也成为观察和衡量香港乃至大中华地区科技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是追求科技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还是希望通过多元化配置来分散风险,恒生科技ETF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投资选择。

声明:本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参考资料:

[1]【方正金工】聚焦港股市场科技龙头,ETF互联互通丰富投资工具——恒生科技指数投资价值分析,2024-4

[2]【西南金工】华安恒生科技ETF投资价值分析,2023-2

全部讨论

06-20 23:58

恒生假科技,一坨屎!现在的写手都怎么没底线了吗?

05-27 14:09

这就很扯淡了

不意淫不会死吧,矮股港股是啥垃圾自己心里没数吗

东方一坨屎差不多

05-25 11:03

纳斯达克创业板归零了吗?你看看恒生创业板吧

05-24 20:38

想太多了,纳斯达克审核力度、无论审计、自查、外包公司查,强度是港股一百倍
香港只会出老千

05-24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