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期有望重启,布局的时机来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伴随着2023年的结束,机构纷纷发布了新一年的市场投资展望,整体上,大家对2024年的A股行情都比较乐观。

其中,从行业来看,机构普遍看好科技主线,认为2024年科技周期有望再次重启,成长风格可能相对占优。

而从资金流向来看,作为继科创50后的新锐小盘成长指数,科创100指数正持续获资金布局:

截至1月16日,华夏基金旗下科创100ETF华夏(588800)份额最新规模为71.22份,在成立两个月的时间里“吸金”近40亿元,位居同类指数产品第一。16日收盘,该ETF成交额超9亿元,交投依然十分活跃。

耕叔认为,现在正是定投科创100ETF华夏(588800)的好时机,如果你没有股票账户,可以选择场外定投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基金(A类020291,C类020292)。

01

科创板成立5年以来,上市公司已接近600家,而跟踪科创板的宽基指数有且只有科创50科创100两个。

相对而言,科创100具备鲜明的规模特征、产业分布和成长属性。

一方面,科创100指数代表科创板中小盘成长风格。

顾名思义——

科创50是指在科创板中,按市值排名最大的前50个公司所组成的指数。

科创100是指在科创板中,剔除科创50(也就是剔除市值排名前50名),由第51名-150名的100个公司组成的指数。

科创50指数中大市值“基石”定位不同,科创100成份股中87只流通市值都在100亿元以下。

可以说,科创100指数是科创板的首只、也是目前唯一一只中小盘风格指数,也是更多高端制造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代表。与科创50相比,两者成份股互不重合,定位互补。

另一方面,科创100 指数行业配置更多元且均衡。

其中,以医疗器械和生物制为代表的医药领域,以机械制造和电力设备为代表的工业领域,以计算机和半导体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各占约三分之一,相较信息技术占比超62%的科创50来说,科创100的行业分布更为均衡,不易受到单一周期的影响。

此外,科创100指数具备高收益、高弹性的优势。

复盘过往三轮科创行情,科创100期间涨幅远超中证500中证1000等主要成长性指数,体现更突出的成长与弹性。

02

从各项风险收益指标综合对比来看,科创100指数已具备相当高的投资性价比。

低赔率:板块整体处于历史低位。

经历了近几年的估值消化,科创板当前估值大概在30多倍,处于过去几年的低位,二、三十分位数的水平。

同样的,科创100指数本轮调整已超3年,尤其去年四月以来A股持续下行,市场情绪悲观,科创100指数年内跌幅超10%,再度回到历史最低位附近。

从行业上看,科创100重点持仓的医药卫生、信息技术、工业三大行业,均处于近10年估值低位,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成长板块估值承受的压力大幅缓解,能使科创100指数拥有更坚挺的支撑点。

高胜率:基本面+景气度持续向好。

科创板主要聚焦“硬科技”及“卡脖子”领域,也是提升国力的核心领域。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供给创新、产业升级周期中,科创板企业作为产业升级中坚,政策支持稳步加码且大幅超预期——

7月政治局会议后,“政策底”渐成明牌,在“活跃资本市场”定调及强力的减持新规规范下,实质上对科创企业构成资金面长期利好。

8月以来科创板减持受到严格规范,机构资金持续增配科创100成分股。

……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出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位列明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之首,更加强调科技创新的带头作用。

这样看下来,调整充分+高成长,科创100指数的投资性价比已充分凸显。

03

中国科创行业正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将衍生出一系列的投资机遇。

如果你也看好科创100指数接下来的行情,现在正是底部区间布局窗口,耕叔建议场内买入科创100ETF华夏(588800)或场外定投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基金(A类020291,C类020292)。

凭借多年的投资经验,耕叔可以大胆地说即便多只指数基金跟踪同一指数,投资体验也会千差万别,所以选择指数基金也要讲究技巧:

一要选大公司的。指数基金具有“薄利多销”特征,费用低廉,大公司更有能力提供持续资源投入、投资者服务和策略研究。

二要选规模大的。指数产品规模过低可能导致跟踪误差较大、不能打新、交易冲击大等问题,极大影响投资体验和收益。

三要选流动性好的。除了规模以外,产品日均成交量等流动性指标,也是否够提供良好投资体验的重要参考。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则是当前市场上、同类型产品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标的,在股票账户上可以直接搜索找到。

如果你没有股票账户,可以在基金账户上定投对应的联接基金,即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基金(A类020291,C类020292)。

免责声明:基金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有内容亦不可用作法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