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一二三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2喜欢:41

#智远奖#

指数基金的历史

1、什么是股票市场指数

股票市场指数其实就是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相当于投资者按照一定规则购买一定数目股票。这个股票组合中所有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乘以一个调整因子,就等于股票 市场指数。乘以调整因子是为了保持股票指数的连续性,以应付指数中的股票发生调换,发放现金红利以及配送股票的情况。

股票市场指数通常都是由知名的指数编制公司按照一定的规则发布的,基金公司使用指数发行基金需要给相应的指数公司以指数使用费。常见的指数编制公司国内的有中证指数公司、深证指数公司、申万指数公司等,国外的有名晟、富时等。

例如常见的沪深300,纳斯达克100,最近涨得很好的上证50,牵动A股股民的MSCI全球新兴市场指数等都是指数。

2、最早的指数之一

道琼斯工业指数是最早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

道琼斯推出了一项包含十一种股票的指数,以追踪市场。其中包括九家铁路公司和两家汽轮公司的平均价格。

因为道琼斯指数是最早的指数,所以和后来的绝大多数成熟的指数是市值加权方式不同,道琼斯工业指数是非常罕见的价格加权指数。

从1928年开始,道指数就开始有30只股票并一直保持有30只股票直到今天。

3、什么是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指的是基金公司通过通过数学方法来完全被动的复制股票市场指数的持仓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跑赢市场不是指数基金的目标,复制市场才是指数基金的目标。

4、第一只公开发行的指数基金

指数型基金起源于美国并。世界上的第一只指数基金于1971年出现于美国,是富国银行向机构投资者推出的指数基金产品,当时所引起的反对远远多于支持和拥护。

第一只获得广泛成功的指数基金是约翰博格在1976年Vanguard 500 Index Fund。约翰博格为了更好的销售指数基金,一直致力于降低基金的管理费和股票交易的佣金,也正是他的这些努力,才使得指数基金能够发展壮大起来。约翰博格后来也被称为指数基金之父。


指数基金的现状

1、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指数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指数基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股票市场的波动越来越小。

据 ICI统计,从2007年至2015年,美股国内股票指数基金和ETF净流入和红利再投资为1.2万亿美元。2015年在持有共同基金的家庭中,至少有 32%的家庭持有股票型指数基金。这也使得股票型指数基金占股票类共同基金的规模比例从2000年的9%逐步提升至2015年的22%,且近年来这一比例 呈加速递增趋势。

国内的指数基金的规模也是呈现数量从无到有,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

2、品种越来越丰富

早期的指数基金都是追踪规模指数的大盘指数基金。但是随着金融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一些特殊的因子可以让指数获得相对大盘的超额收益,例如红利、小市值、市净率、低波动率等。于是因子指数和因子ETF出现了。

跟因子ETF同时出现的,还有行业ETF,因为某些行业总是能够保持长青,例如消费、医药等,有的行业却呈现大的周期性,例如能源、金融行业等。

除 了因子ETF,这些年随着量化交易的兴起,一种新型的指数基金开始崛起,那就是策略指数基金。策略指数基金跟单因子ETF不同,他们是多因子模型,有时候 甚至会使用一些特有的数据。常见的策略指数有基本面指数(基本面50),互联网大数据指数(淘金100),投资大数据指数(雪球智选100)等等。

过去十年,美国市场新增接近1.6万亿ETF份额,截至 2015年底,美国市场ETF资产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的ETF市场。同时,ETF所覆盖的资产也涵盖了股票、债券、商 品、货币、汇率、REITS等主要金融产品,且进一步基于部分规模大、流动性佳的ETF基金开发了期货、期权等相关衍生品。

3、规模集中在少数指数上

虽然指数基金越来越丰富,但是指数基金的规模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少数的指数上。基本符合八二原则,也就是80%的规模集中在20%甚至更少的指数上。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如此。

4、费用越来越低廉

这个主要指的是中国了,因为美国的指数基金的费用早就已经是非常低廉了。


为什么选择投资指数基金

1、一万小时理论

网上流行一种说法,也就是你要精通一件事情,你必须要这件事情上花费1万小时来进行学习和锻炼。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豆瓣上的畅销书籍《一万小时定律》网页链接

炒股也是如此,你要想在炒股价闯出名堂,你必须要花费1万个小时的时间和一些钱财来学习并精通它。因为要学好炒股,你不仅要会看财报,还要会概率论统计和编程等。想一想学会这些,1万小时够吗?

但是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他,因为他们的本金不过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炒股,其效益是非常低的,不如来这些时间来学习和工作相关的东西,提高自己的工资收益是更合算的打算。


2、代理人问题

自己炒股花时间来学习炒股不合算,那么委托别人来炒股怎么样呢?当然是可以的,并且是比炒股合算的,但是这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不能对代理人进行完全监督的情况下,代理人有动机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由此造成的委托人利益受损的现象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人问题在投资中也很常见。投资人想要低风险,高回报,希望付给基金经理的报酬越低越好。但是,基金经理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收入。由于基金管理费是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的百分比,因此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关键是要管理更多的资金,而不是给予投资人更好的回报。

主动基金中有一些非常好的品种,投资回报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由于代理人问题,主动基金中更有许多劣质品,需要投资者在其中挑出来。

如 果讲学习炒股需要1万小时,学习选基金就需要1000小时,但是学习买指数基金只需要100个小时。从投资的本金和投资的收益率来说,我建议可用投资的资 金在1000万以上的,可以花费10000个小时来学习炒股,当然在获得精通的成就前,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先买指数基金,只拿不到1%的资金来学习炒股,不 然你把资金都压倒股票上,在你学习精通前,你会发现你钱都跑别人口袋里去了。资金在百万级别的,学习买主动基金和私募基金是合理的,当然也一样,在精通前 还是要买指数基金。资金在100万以下的,老老实实买指数基金吧,这才是出路。

所以不管怎样,你的投资之路,都必须从学会买指数基金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大师和理财达人。

3、过度自信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过度自信,说的是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判断而低估别人的判断。基金经理是人,你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是人都会过度自信,这也是新手投资者经常亏钱的原因,因为过度迷信自己的判断力了。所以在克服自己的过度自信前,还是先买一点指数基金吧。

4、指数基金的优势

分散化

一般一个指数最少也有20个股票,多则有上千只股票。买指数基金,相当于让你能够分散化投资,不会由于一两只股票的黑天鹅导致自己的资产大幅度缩水。

被动投资

指数投资就是被动投资,放弃人类的主观判断,按照指数的规则被动配置,获得市场的平均回报。

永续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规则,除非股票市场关门,否则指数都是永续存在,而只要基金的规模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指数基金也是永续的。

更好的被估值

由于指数是一篮子股票,所以相比单只股票,指数的估值会更容易,容错性也更强。

费用低廉

因为指数基金是被动投资,所以指数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比主动基金低。

二是指数基金是公募基金,所以不用像私募基金一样付给管理人提成。

轻松愉快省时

学习投资指数基金非常省时,你可以把省下来的9900个小时用来努力工作、陪老婆、打游戏、发展兴趣爱好,简直轻松愉快。


指数基金的用途

1、资产配置

指 数基金可以用来做为资产配置的标的,根据各个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和估值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配置出一个非常好的资产组合,然后每3个月或者半年花费10 分钟来进行以下资产再平衡。投资简直是世上最最简单的事情之一了,而且你的收益并不会比那些投资大师们低多少,考虑到你的资产的总数量,花费如此少的时间 取得如此高的收益是最明智的选择。

例如雪球上 @不明真相的群众$蛋卷斗牛中国好资产(CSI013)$@ETF拯救世界 的E大的 $不择时季调(ZH355726)$ 以及我的$ETF动态平衡(ZH902457)$等都是使用指数基金来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

2、长期定投的标的

指数基金除了可以用来做资产配置外,还可以用来做定投。关于定投的优点,

可以概括为定投等于强制储蓄、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只要定投的策略设计的好的话,不仅省时省力,还可以为你带来远超定期储蓄的收益,未来将来做某些事累积资金。

3、短线波段的投机

指数基金不仅可以用来作为资产配置和定投这样的长期投资,还可以用来短线投机,例如网格交易,事件驱动,期限套利等。ETF、LOF、指数基金C份额都是非常好的用来投机的指标。其中ETF、LOF可以用来进行折溢价套利、期限套利等,C份额和LOF以及ETF都可以用来做波动、网格以及T等投机手段。

指数基金的未来

根据目前指数基金的发展趋势,指数基金仍然会延续这样的确实,也就是以下四点:

1、因子ETF,主题ETF和行业ETF会越来越多,光华宝基金一家就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可以投资的指数,相信以后华宝他们家会推出更多的指数基金;

2、指数增强基金(策略指数基金例如基本面50、AH优选50等)和主动指数基金(量化基金、因子主题基金例如申万量化、前海股息率100等)之类的杂交品种会越来越多;

3、费用越来越便宜,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国内的指数基金的费用还有可以下降的空间;

4、投资指数基金的人越来越多,直到达到一个临界点或者极限,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公开宣传指数基金(例如巴菲特),相信投资指数基金的人会越来越多,直到到达泡沫(估计不会有,因为人类都过度自信,相信自己选择股票和主动基金会更强)或者愿意投资指数基金的人数量极限。


选择指数基金的逻辑

下面讲的逻辑是长期投资的逻辑,短线投机另有方法论。

1、长期向上,向上的斜率越高越好

很简单的道理,当沪深300和创业板的估值处在同一个水平的话,肯定是投资创业板将来的收益率跑赢沪深300的概率大。

2、估值不高

估值不高是你投资赚钱的前提,买指数基金亦如是。当你用天价买来优秀的指数,你也大概率赔钱。例如你在2000年买入纳斯达克指数基金,接下来你要用十数年来还债了。

3、多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有时候比估值更重要。因为估值只能保证你赔钱的概率低,但是资产配置可以让你赚钱的概率增加。资产配置的关键是选择相关性低的资产,例如黄金和创业板,黄金与纳斯达克指数。这样他们同涨同跌的概率就会降低,使得你的整个投资组合东边不亮西边亮。

4、费用越低越好

这个最好理解,买东西当然是要买便宜的,而基金的价格就相当于他们的管理费和托管费。

5、永续投资的指数

指数能够永续投资是最好的,因为你不用担心合同到期后,你不能买卖了。你只要持有它然后等他泡沫卖掉或者如果没有泡沫的话就一直拿着吃利息就好。

具体可以看我以前的分析如何选择指数基金


最后附上当前一些指数的估值情况来作为投资的参考,但不要太关注这些数值,这些数值更多的是帮助我们去掉那些不值得投资的标的,毕竟数字只能作为参考,买卖的关键还是在于背后的逻辑的有多大的概率能够保持下去。

@雪球活动 @香港大盘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7-07-27 13:00

指数基金规模太大是不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