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6喜欢:2
$天通股份(SH600330)$
从0-1的魔法,天通股份的CVC投资模式启示
 摘自公众号:文艺馥欣
我们在《【第二增长曲线研究】从软磁到“材料+装备”,天通股份的相关多元化启示》一文中曾经提到,在天通股份多元化的布局中,通过与政府合作设立产业园、与创业团队合资设立公司、控股股东体外孵化等培育的企业,除了部分与天通股份发展战略较为契合并最终被整合进公司外,还有许多与天通股份业务关联性不强但同样优质并纷纷实现独立上市,诸如博创科技(300548.SZ)、亚光电子(亚光科技子公司,300123.SZ)、昱能科技(688348.SH)等公司背后都曾有着天通股份的身影。纵观天通股份二十多年的体外孵化布局,相关多元化的理念依旧贯穿其始终。
天通股份及其控股股东天通高新绝大多数的投资项目都与天通股份当下的发展方向紧密相关——与材料、装备业务属于上下游关系,而其装备业务在应用领域上的横向拓展又为其产业触角延伸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在相关多元化大逻辑的引导下,“产业+资本+人才”的天通公式是项目质量保障的根基,天通孵化了众多以行业内资深创业团队为核心的优质企业;控股股东天通高新则在天通股份进行的转型尝试中给予了诸多支持——共同投资标的资产、共同组建投资基金、体外独立孵化后注入上市公司、接手天通股份出售资产等等,为天通股份转型之路“保驾护航”。各方合力之下,不仅成就了天通股份如今广泛而扎实的产业布局,也成就了诸多独立发展的优质企业,如今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大放光彩。
产业+资本+人才——体外孵化的万能“天通公式”梳理天通股份的投资历程发现,在天通股份众多的体外投资中,对于资本和人才的借力非常关键。已经实现独立上市的博创科技、昱能科技是天通最早成功实践“产业+资本+人才”投资模式的两家主体。这种模式下,掌握核心技术的创业团队以技术出资,解决了其资金短缺的问题;产业链触角较广的天通提供产业资源支持,快速笼络核心技术与外部资金;而能提供资金支持的投资机构在核心技术和产业资源的加持下也拥有更高的退出安全感。这些企业在后来的发展中,部分发展较好且与天通业务契合而被天通收购;部分虽与天通发展方向不再契合但由于自身发展较好,由创业团队逐步取得控制权并独立上市。天通股份也得以在此前的转型尝试阶段,在众多新业务领域中实现快速布局和快速转身。
天通股份与创业团队共同投资的成功实践可追溯到2003年。6月,天通股份投资2,000万元与东方通信、天堂硅谷和美国朱伟、丁勇合资创办浙江博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科技”,300548.SZ),主营业务为光电子器件和亚系统,至上市时,博创科技AWG产品全球市占率约10%,PLC VOA产品全球市占率25%,VMUX产品全球市占率15%,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市场地位领先。博创科技设立之初,天通股份占注册资本的50%;朱伟、丁勇以二人共同拥有的“硅-二氧化硅平面波导光电集成器件和子系统的芯片光学后加工专有生产技术”技术出资,分别持股12.5%。2005年4月,天堂硅谷将2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天通股份,博创科技成为天通股份控股子公司。
但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在天通股份主业路线逐渐明朗后,由于博创科技与天通股份主业相关性不强,加之博创科技盈利能力逐步凸显、具备独立上市的资格,2008年博创科技股改后,天通股份逐渐减持,创业团队取得博创科技控制权,博创科技最终于2016年成功上市。2008年起,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天通也加大了“产业+资本+人才”这一模式下的投资力度。2010年,天通股份与海宁汇利、兴科科技、上海天盈和外方股东凌志敏先生(美国籍)、罗宇浩先生(中国籍,持美国长期居留证)在浙江嘉兴共同合资建办中外合资浙江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昱能科技”,688348.SH),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4285万元人民币,天通股份现金出资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1%;外方股东凌志敏先生和罗宇浩先生以其拥有的国外专有技术出资,分别折合人民币668万元和617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59%和14.40%。昱能科技生产的微型逆变器、智控关断器、能量通信器及监控分析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各类户用、工商业光伏电站。天通股份后续同样因为业务发展方向不一致的原因逐步退出昱能科技,昱能科技创业团队取得公司控制权,并于2022年6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此后,天通股份还与创业团队共同设立了集英工业、博为科技、吉宏公司、天通凯成、天通凯美等多个主体,其中集英工业、天通凯成、天通凯美已由参股公司转变为天通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成为天通股份后来庞大的业务布局中的一个个关键节点。
共同投资、体外孵化与承接资产——天通高新为天通股份转型之路“保驾护航”天通股份在其转型阶段进行了非常多元化的业务延伸尝试,出于风险控制和保障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性的考虑,控股股东天通高新在天通股份进行的转型尝试中给予了诸多支持——共同投资标的资产、共同组建投资基金、体外独立孵化后注入上市公司、接手天通股份出售资产等等,可谓是为天通股份转型之路“保驾护航”,不仅使得天通股份最终平稳落地寻得多个业绩增长点,天通高新也收获不少优质资产。
天通高新最初并非由实控人家族控制。天通高新前身为天成投资,最早通过承继天通股份员工持股会持有的公司股份而来,是天通股份上市时的第三大股东,上层为天通股份员工。2005年6月天成投资更名为天力工贸;2009年3月,公司现任实控人潘建清及其他自然人受让上层员工持有股份并取得天力工贸控制权;2010年10月,天力工贸更名为天盈控股,同年11月,潘建清配偶杜海利受让除潘建清外其他自然人持有的天盈控股股权,天盈控股成为潘建清夫妇100%控制企业;2012年5月,天盈控股更名为天通高新。但无论其背后是天通最早的一批员工还是后来天通股份的实控人,在天通股份为业务转型进行的大多数资本运作尝试中都有着天通高新的身影。尤其是在三家上市公司——博创科技、昱能科技与亚光电子(亚光科技子公司)的发展中,在天通股份对其的进退取舍上,天通高新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
此外,天通高新还联合海宁开发区政府共同打造“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并独立孵化了诸多有价值的企业,这些企业与天通股份的产业布局都有着较高的关联度,多为天通股份上下游企业。在天通高新的体外布局下,天通股份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愈发巩固。根据公开信息,除前述提及的企业外,天通高新目前仍有持股的产业链相关企业如下:
底层逻辑——重主业关联度,轻热点追逐无论是体内发展还是体外孵化,尽管早期也曾在房地产、大健康等完全新兴的领域有过尝试,但天通股份上市二十多年间投资过的众多项目绝大多数还是与其当下的业务重心紧密关联,相关多元化的理念贯穿天通股份产业布局及资本运作的始终。作为掌握了材料及装备两大核心环节的企业,天通股份借由材料垂直延伸到下游产品、借由装备横向拓展应用场景、再借由投资进一步丰富其市场、客户及业务形态,最终从磁性材料这一单一赛道的企业发展成为横跨多个生产要素和应用领域的综合企业。正如我们在前一篇文章末尾提到的,天通股份在其具备领先优势的光伏CCZ拉晶技术、钽酸锂(LT)和铌酸锂(LN)晶体、碳化硅衬底、锂电烧结设备、金属软磁材料等领域依旧给市场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而天通广泛而深厚的产业布局无疑为这些技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市场对于天通股份的业务布局常冠以“复杂”之名。的确,作为一家上市二十多年来不断通过资本运作拓宽业务范围的企业,天通股份对资本运作工具和模式的理解和应用频次远超大部分上市公司。而在2022年6月天通股份的非公开反馈意见回复中,天通股份首次就其截至2022年3月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目的进行了汇总披露,或许可以看作是天通股份二十多年体外孵化布局的一个缩影。<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

全部讨论

2023-06-25 17:12

求求了,别再发小作文了

2023-06-26 12:28

老黄历了,十几年前的数据。

2023-06-25 23:13

老潘是赚翻了,不过博创好像抛早了

2023-06-25 16:50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