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工作繁忙以及准备职业方面的考试,导致年初列的投资书单欠账挺多,好在还有听书学习这个途径,所以这半年吸收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听喜马拉雅的节目,发现了几个很喜欢的主播,同样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算是但步履没停。

基本做到了心态稳定、践行了自己的投资理念,总体还是满意的。

先简单列一下结果,再讲讲操作和感悟。

主动型基金:截至6月30日,2021年收益率:9.57%。

股票收益:截至6月30日,2021年收益率:1.9%。

指数基金:截至7月1日,2021年收益率:大约3.28%。

老人的基金账户:截至7月1日,2021年收益率:8.08%。

主动基金和老人的账户都明显跑赢大盘,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对于老人账户的操作不如对自己账户频繁,老人账户总资金固定,不会再往里面加钱,所以操作相对谨慎,2、3月份调整加仓时操作没那么着急。二是这半年对原来持有的主动基没有什么操作,回撤了的基本也都收复了不少失地,并且在2月下跌时建仓了医疗和新能源,所以收益率也还不错。

股票收益最低主要是加仓格力、建仓万科以及白酒的收益缩水造成的。而指数基金的收益则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骚操作,2月份的时候因为怕调整过程短,怕错过回调的好时机,加仓加的有点着急了,没有定好规矩和原则,甚至一度导致流动资金有点紧张。以至于没有坚持加仓到调整的底部,后面也就只能躺平了,等待它慢慢回调。

感悟:

1、认知和心态上有了一些变化,更深刻的体会到“低估买入,正常估值持有,高估卖出”是永恒的真理。对银行螺丝钉有了新的认识,元旦跟朋友一起复盘的时候还一致觉得螺丝钉真的是太稳了,是不是有些过于保守?(毕竟去年在白酒刚进入高估的时候就分批卖完了,完全踏空了后面情绪的行情)但经历过3月波动后就转变了看法,开始佩服他的耐得住寂寞和严格遵循原则,就像是一个完全克服了心理波动的机器人一样始终践行低估买入高估卖出,不急不躁的耐心等待机会,完全践行只赚认知范围内的钱,只赚价值的钱,一点都不赚情绪的钱。

2、比去年更加的敬畏市场,也更加耐心。不再纠结于错过机会,深刻的体会到了错过比做错强。年后下跌时基金加仓有点着急,有些失了章法,一度出现了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导致加仓基本加在了下坡路上,还没下到山谷里就没了子弹,只能躺平。因此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事先做好计划根据原则加仓而不是根据感觉加仓。如果在你眼里机会的次数有点多,也正说明这些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好机会,而且没有什么机会是等不到的。在没有好机会的时候就积蓄力量好了,总会有回归正常估值或低估的机会。

3、对于资产配置思考的更加清晰,想好了各类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扮演的角色,计划好了哪些投资作为前锋,哪些作为中锋,哪些作为后卫,以及希望他们分别实现怎样的目标。

4、对于目前的资金量来说,投资组合的标的有些过于分散,摊子铺的有点大,在慢慢的进行精简。拿军工的主动基来说,本来是想持续定投的,因为认为3、5年长期向好,但买在了去年大涨后刚开始回调没多久的时候,虽然分批投入几次后,已经盈利,但仍然认为是在高估的时候买入了它,并且资金量很少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在这几天强势上涨后已全部赎回,半年收益率6%左右,也算超过了银行理财,释放流动资金,耐心等待其他更好的机会。

5、现在这种震荡市的行情,对于定投指数基金或投资某一行业特征明显的主动基金来说,可能收益率止盈法会比高估止盈法好一些,尤其对于资金量不那么大的投资者,对于中短期波动较大的基金,达到一定的收益率就止盈落袋一些,能够不断地增厚本金,心理上也会舒适一些,因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比如在去年白酒基全部赎回后,今年2、3月下跌时继续开始定投,在收益率达到15%-25%之间时开始分批止盈,留了一点底仓,保持足够的安全边际,什么时候浮盈缩水到一定程度再继续开始定投,然后达到一定收益率再止盈。这样或许能在不想完全踏空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更高的安全边际,按照收益率止盈的方法进行中短期的波段操作。

6、将强制储蓄从货币基金换成了固收+。因为既然是强制储蓄,那就是长期不会用到的钱,除非出现什么紧急状况,所以固收+显然是更优于货基的选择。

7、股票的几类主要操作:

(1)布局了几个困境企业:格力万科、海螺。

格力已经持有一年多,不是新布局,只是加了仓,还用即将分红得到的钱给家里换了空调,使用体验不错。

海螺算是试水,仓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时是看上了它优异的现金流和资产管理情况。

万科是从30元逐步向下买入的,有更好的机会还会继续买入,逻辑是什么?一是无论政策如何,我们对房子的需求不会消失,那我认为大浪淘沙后它是大概率会留下来的那个企业。垃圾债大师霍华德马克斯不也是在次贷危机后大笔买入了房地产债券而收益颇丰吗?他说过“在周期底部进入市场,赚钱的可能性很高”。二是它还在稳定的赚钱,还是盈利的,股息率也很不错。三是家里有亲戚一直在做不同的龙头地产公司的设计项目,合作过的公司里她对于万科的企业文化评价是最高的。

目前这三支的的总浮亏大概在10%-15%之间。买这它们都是做好了1-2年内不赚钱的心理准备,并且仓位不算重,所以即使最近被讨论的如此热闹,自己心里也真的挺稳的,确实不慌。

(2)去年11月258元买入了山西汾酒,2月初过年前395元清仓,是目前为止持有时间最短的股票了。本来高端白酒都是打算长持的,但自认买入的价格不算低,而元旦前后又涨的非常好,估值高到心里发慌,就想着赚到50%的收益就走,不贪心不恋战,落袋为安也算充实了本金。虽然后视镜看离最高点有点远,但一点都不觉得可惜,因为再拿几天我可能会寝食难安,投资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更焦虑。汾酒和海控应该是这半年最满意的2笔交易了。

(3)3月核心资产回调时215元买入了泸州老窖,后视镜看虽然不是最低点,但自己也是满意的,因为从来就不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自认价格并不很贵,还算合理,后来最高浮盈30%,目前回到了成本价,没什么可操作的,对于高端白酒是打算长持的,就像小五一样。

(4)元旦后分批买入了航运龙头中远海控,并且已经分批减仓落袋为安将成本打成了负数,留了少许放在那里。因为这支是自己听新闻新闻、看研报和雪球大V的分析买的,确实不是自己分析的很明白心里十分有底的公司,所以赚到自己想赚的能赚的就好,即使各种热门讨论说要上40、要上50,我也不贪不后悔早早落袋。已经挣到了当初买它所预期到的收益,并没有随着价格的推高逐步扩大自己的收益预期而变得不满足。

(5)买入了东方财富观察仓。银行理财不再刚性兑付、向净值化转型;6月又下调了长期存款利率时,很明显感受到国家希望大家的钱向权益市场转移。虽然去年今年的基金市场异常火爆,但其实还是有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参与进来的,未来要参与进来多数还是会以公募基金的方式间接参与这个市场,所以天天基金网作为龙头平台未来发展潜力会很大,增长不可限量。

(6)最后说说其中一个不太成功的操作,年初买入腾讯有点着急,虽然买入后很快便浮盈超过10%,本身就没打算卖出,所以后来一路下跌现在浮亏不少,但其实心里一点不慌,反而还希望跌出更多加仓的机会。

以上这些操作更为细致的逻辑,都有零散的记录,回头考完试有时间了会慢慢整理成文,作为成长的见证。年初的目标是希望今年的收益率在5%-10%,主要维持住去年的收益不缩水。5、6月份的时候信心略有增强,考虑要不要提高到10%,现在看来,还是维持年初不变吧。下半年考完试后会继续学以致用主攻财报,然后把上半年落下的书单进度补上,享受迭代、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