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源动力 | 就是泡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点拾
相关个股:$思科(CSCO)$ $亚马逊(AMZN)$ $美国在线(AOL)$ $Priceline(PCLN)$ 
随着A股在过去几个月不断加速上涨,一次次的前期高点被打破:3000点,3400点,4000点,4500点。在这个过程中创业板指数更是不断创历史新高,加速上涨。而随着过去一两个月市场行情的火爆,各种对于泡沫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提示市场泡沫的文章,创业板的泡沫和纳斯达克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也从去年一直比较到今天。有人开玩笑说美国1999年互联网泡沫中,许多企业的估值是100倍市盈率。而今天,创业板的泡沫中,许多企业的估值超过了100倍市销率(P/S)。然而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科网股泡沫呢?笔者有一点和主流思想不同的看法。

首先,笔者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许多人知道特斯拉#TSLA# 这个名字源于2013年风靡全球的电动汽车Model S。和福特,本田,丰田这种以家族的姓氏来命名自家的汽车企业不同的是,Elon Musk同学用自己最敬佩的科学家Nikola Tesla来命名自己的企业,表达对其的尊敬。生于1856年的Nikola Tesla被认为是唯一堪比达芬奇和爱因斯坦的伟大天才,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000项发明。

他是百年一遇的天才,会说八种语言,具有影响般的记忆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旷世天才,由于自己的发明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现,在人生的最后三十年里过着郁郁寡欢的日子,最后孤独的离开了这个世界。Nikola Tesla的悲剧就在于他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人,而那个时代也没有足够的科技泡沫来推动他梦想的实现。如果他生在今天,故事会完全不同。

其次,我们来看看1999年著名的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后带给世界的礼物。事实上,整个美国科技股泡沫始于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大量的大牛科技股上市。包括思科#CSCO# ,美国在线#AOL# ,网景(netscape,后来被AOL收购),雅虎#YHOO# ,亚马逊#AMZN# ,Priceline#PCLN# 等等。这些企业都是纳斯达克泡沫中的大牛股,涨幅像思科达到了惊人的1000倍。而这点也和中国这一轮创业板的泡沫类似。大量的创新形企业或者通过上市,或者通过并购开始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所关注。许多人看到的是泡沫破灭后的一地鸡毛。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纳斯达克的泡沫帮助了美国经济的转型。90年代是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十年。通过里根经济学打下的基础,民主党总统克林顿鼓励经济创新,放开金融管制(著名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允许拆分),并且维持了很低的利率给这些创新公司提供廉价资本。这导致美国完成了“去工业化”,经济走向了创新驱动之路。最终巩固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体中霸主的地位。同时,在那个泡沫造金的年代,大量的年轻人投入了科技创新之路,也为美国过去十年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见顶5000点泡沫时,Facebook#FB# 的CEO扎克伯格才15岁,伟大的谷歌#GOOG# 也要四年后才上市,Netflix#NFLX# 老板正在琢磨如何颠覆Block Buster,苹果#AAPL# 的乔布斯也刚刚重新开发出新的iMac。所以,美国网络股泡沫给这个国家留下了巨大的创造力财富,而不仅仅是暴跌后的经典案例分析。

今天,中国科技股的造富运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们看到大量创业板的公司市值突破几百亿人民币,东方财富#300059# 马上要成为第一个市值1000亿的创业板公司。二级市场的泡沫直接带动了一级市场。没有上市的小米估值已经超过400亿美元。大量的80,90后的年轻人因为受益于所在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泡沫,也成了身家超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富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年轻人在拼命工作,每天加班到晚上一两点是家常便饭。每个企业都在专研最好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我们更看到,过去几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这也是科技泡沫所带给中国的最好礼物。

相比我们身边的日本和韩国,受益于资本市场带来的创业板和互联网企业泡沫,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明显更有活力,更有冲劲,更有创业的理想。在韩国,几乎所有大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是去三星这样的全国大企业,可以保障未来几十年有着稳定的生活和收入。在日本,创业失败是巨大的贬义词。宅男和啃老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在中国,正是受益于过去几年的科技泡沫,大量的年轻人放弃稳定的工作,相对优厚的待遇,而投身到科技创新中。

如果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引导社会资源的再平衡,那么最终每一次科技股的泡沫都是人类最好的福音,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所以与其老想着从泡沫中逃顶,比较每一次泡沫的相同之处,不如去感谢每一次科技泡沫后的人类创新,实实在在改变了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