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尔康上市在即——疫情后成长性难维,募集项目是否合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说起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尔康”),其也是因为疫情才开始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健尔康的口罩、防护服等销售火爆,各处健尔康的品牌产品曝光度极高。2020年当年,健尔康在境内外就斩获营收16.23亿元。得益于疫情带来的特殊时期红利,健尔康的业绩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3年2月,上交所受理了健尔康在主板上市的申请,并于2024年1月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核,后又于2024年5月13日提交注册,2024年5月23日仅10天之后,健尔康便拿到了注册生效的批文。

健尔康创建于1999年,2020年10月30日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专注一次性医用敷料、卫生消毒用品、日常护理用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产品包括手术耗材类、伤口护理类、清洁消毒类产品、防护类、高分子类、非织造布类六大类产品。

上市在即的健尔康,其业绩高增长在疫情后还能否维持?其上市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引得市场关注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疫情后业绩成长性不足,“连续七年第四名”说法引质疑

回归到2020年以后的业绩表现上来看,2021-2023年度,健尔康实现的营收分别为7.82亿元、10.93亿元和10.34亿元,相较上一年度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51.82%、39.77%、-5.40%。2021-2023年度,健尔康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1.57万元和1.24万元,同比变动为-65.63%、18.94%、-21.02%。而这样的业绩表现所反映出的是,健尔康在疫情后的业绩成长性上疲乏,这需要引起注意。

另外,健尔康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2017-2023年,公司连续七年位居国内医用敷料出口企业第四名,前三名分别为奥美医药、稳健医药和振德医疗。”而该表述,一度引发市场对这个排名的质疑。因为从上市的同行业公司稳健医疗(300888.SZ)、奥美医疗(002950.SZ)的招股说明书来看,2017-2019年,健尔康根本没有出现在行业前五名名单之内。并且自2020年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再未公布“医用敷料出口十强榜单”。

有趣的是,2021-2023年度,健尔康外销收入占比分别其营收的83.43%、71.19%和83.54%。如果按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我国医用敷料出口回归常态,呈高质量发展态势2023年上半年医用敷料出口分析》一文的阐述,“按月份统计金额看,从2022年9月份起,中国医用敷料出口需求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转段而逐步下降,但环比下降逐步趋缓,出口企业多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那么健尔康目前如此高的外销收入占比,加之目前大环境下有可能发生的中美贸易、汇率变化、进出口限制及地区性政策变更等一系列可能发生事件的影响,那么健尔康如此之高的外销收入占比,其可能得带来的业绩不确定性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从自有销售渠道的开拓上来看。2021-2023年度,健尔康自有品牌销售收入为7,886.55万元、26,013.03万元和8,059.2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0.08%、23.79%和7.80%,其余为OEM销售。健尔康主要也是通过OEM模式经营医用敷料产品以满足国外用户需求,但目前来看,健尔康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下降趋势明显,其自有销售渠道开拓明显不利,其中以OEM加工为主。2021-2023年度,健尔康研发投入分别为2,863.80万元、3,529.94万元和3,658.6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66%、3.23%和3.54%,其研发费用率基本与同行业研发费用率保持一致,但同期健尔康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3.57%、24.11%和22.76%,却大幅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38.27%、38.66、37.20%。而这一点也或从侧面上反映了健尔康自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其产品与同行业公司的竞品在目前也不存在差异化竞争的可能性,实际上,健尔康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下,公司核心竞争力较低。

而考虑到近年来随着国内物价上涨较快,人工、原材料、运费成本相应增加,具有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东盟国家如越南、泰国等开始介入国际传统医用敷料市场,传统医用敷料生产转移迹象开始显现。这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到健尔康OEM销售的盈利空间甚至是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二、募集项目必要性存疑

健尔康本次募集资金72,000.00万元,其中用于高端医用敷料和无纺布及其制品项目募集资金42,000.00万元,占募集资金比重58.33%。但根据健尔康披露的数据,健尔康10个主要产品中2023年度有7个产能利用率不足。其中口罩、湿巾的产量利用率更是不足20%。而2021-2022年度,这10个产品中产能利用率不足的为8个。

健尔康自2015年就开启了高端医用敷料产品研发,并相继推出了壳聚糖伤口敷料、藻酸盐敷料、无菌敷贴、活性碳纤维敷料、透明敷料、水胶体敷料、聚氨酯泡沫敷料等产品,不过报告期内,上述业务仅分别创收80.09万元、145.93万元、218.30万元、215.70万元,整体销售规模较小,四年合计才销售660.02万元。结合2023年度末,健尔康货币资金2,2623.71万元、资产负债率18.34%来看,高端医用敷料产品研发和销售的开展,亦不存在受制于目前资金实力的问题。那么在既没有销量,手头也没有稳定客户和订单的情况下,如今募集高端医用敷料和无纺布及其制品项目的需求合理性,似乎并不十分充分。而上述募投项目达产后是否会进一步加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也应引起大家的警惕。

三、实际控制人控制表决权90%以上,坏账、内控问题不断如何保证中小投资者利益

根据健尔康的股权结构来看,目前实际控制人为陈国平先生,直接持有健尔康57.90%的股份,并通过常州和聚和常州顺赢分别控制公司7.00%、3.00%的股份,合计控制67.90%的股份。同时,还通过与其女儿陈麒宇签署的股份表决权委托协议,行使陈麒宇26.05%股份的表决权,陈国平合计持有公司高达93.95%的表决权。值得一提的是,其女儿陈麒宇表示未来亦无入职健尔康和参与健尔康管理的打算。如此高的表决权持有情况,一来考虑到陈国平先生目前已经62岁,对未来企业管理的精力是否还跟的上,以及未来健尔康控制权的稳定性如何。二者,如此高的一人控制权和表决权,健尔康如何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相关利益不受侵害?上市后,如出现相关违法违规及内控问题,由谁承担相关损失?都是健尔康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健尔康本身就处于医疗用品的敏感行业上,自2022年起,全国医疗领域反腐一度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类似四川宜宾医疗塌方式腐败、违规收受厂代医代问题,屡查不断。健尔康是否存在为拓展销售渠道,违规向相关利益人支付医疗耗材或类似佣金的情况,这都会使得其存在背负相关法律责任的潜在风险。

而事实上,健尔康高企的销售费用不得不令人为其担忧。2020年,健尔康的销售费用6,855.06万元,超过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费用总和,同时也超过研发费用。销售费用中,健尔康支付业务招待费650.21万元,销售佣金4,631.35万元,分别占2020年销售费用的9.49%和67.56%,其佣金金额之大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相关费用最终是否变相流向了客户、供应商或相关利益人手中?问询环节中,相关审议人员也对其提出了相似的问题。另外,2020年5月,上海天强实业有限公司向健尔康采购了8460万元的一次性使用医用非灭菌口罩,并于2020年6月执行完毕。而在2023年7月,上海天强实业有限公司就申请了简易注销,并且根据公开资料来看,备注显示天强实业“未开业、无债权债务”,那么健尔康与天强实业的该笔交易是否真实?对该公司销售产品的定价、毛利和回款情况是否正常合理?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在应收账款问题上,2021-2023年度,健尔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84亿元、3.38亿元和3.98亿元,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1.49亿元、1.63亿元和1.69亿元,健尔康披露其主要是对古巴客户历史累计欠款计提的坏账准备。而在同期,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77、3.52和2.81,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8.39、9.88、7.09。若考虑坏账主要是由于古巴客户历史积累造成,该事项还是发生在3年前,为何坏账准备依旧持续升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却在向下波动?不过,健尔康对于与古巴客户的应收账款形成的详细情况披露的似乎并不是十分到位。

健尔康其他的内控问题,还有诸如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2020年,健尔康向湖北联赛采购了2057.49万元的原材料,其中包括1547.63万元的口罩半成品,采购单价为0.75元/只,而健尔康向第三方供应商的采购单价仅为0.65元/只。另外,健尔康向湖北联赛采购熔喷无纺布的单价为23.54万元/吨,远高于向第三方的采购单价17.06万元/吨。2020年,湖北联赛因疫情无法正常生产,因此健尔康向湖北联赛租赁了6台口罩机用于生产,并合计向湖北联赛支付租赁费用4266.64万元。2020年健尔康向关联方武汉联威销售口罩1,244.25万元,其定价为1.66元/只,而向其他第三方销售单价1.22元/只。这其中的合理性,有没有利益转移输送的情况,健尔康也都在面对市场的不断质疑。

最后,健尔康曾在2020年度现金分红1亿元。结合本次募集资金项目来看,其在2023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为22,623.71万元、资产负债率18.34%,本次计划拟募集资金18,00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高端医用敷料和无纺布及其制品项目铺底流动资金2526.59万元、研发中心项目基本预备费191.78万元,合计募集补充流动资金20,718.37万元,健尔康在大额分红后又在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却向市场募集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