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科技IPO—研发投入大幅低于同行 依靠外协加工 质量问题频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说到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科技”),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绿联科技自2012年成立以来,定位自己要做全球科技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企业,秉承“为用户创造价值,提升员工幸福感,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使命,以及“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温度的全球性品牌”的愿景,公司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数码解决方案,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深交所于2022年06月受理了绿联科技的创业板上市申请,2023年1月06日,绿联科技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后于2024年02月26日提交注册申请,2024年3月11日,绿联科技取得了注册批文。

一、业绩波动较大,研发费用率大幅低于同行

2020-2023年度,绿联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约27.38亿元、34.46亿元、38.39亿元、48.03亿元,近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不足20%,其中在2022年度,绿联科技的营收增幅曾下滑至11.40%。2021-2023年度,其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分别为1.51亿元、4.54亿元、1.73亿元,同比变动200.23%、-61.82%。虽然收入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盈利相对稳定,但从成长性来看,绿联科技的变现能力并不十分稳定。

资料显示,绿联科技目前主要是通过线上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需要向平台缴纳各项服务费,包括销售佣金、服务费、仓储费用等。如遇到相关平台政策变更、费率升高,必然会对绿联科技的业绩成长性造成负面影响。另外,线上销售少不了推广费用,2021-2023年度,绿联科技的推广费用分别为20,769.97万元、23,785.47万元、36,165.15万元。其占销售费用的比重分别为35.64%、35.74%、39.66,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在业务推广这一方面,国外平台如亚马逊、速卖通、Shopee、Lazada等电商平台一般来说对于刷单和好评的商户都会采取封店等控制惩罚措施,相较于国内天猫、京东等平台上泛滥的刷单、返现好评以及空包发货等不合法规的现象,国外平台的管理相较严苛,事实上,对于高度依赖平台销售的绿联科技来说,风险还是较大的。同时,海外线上销售部分是否会因为海外电商平台调整经营策略、物流成本上涨、中美贸易摩擦、关税、限制性政策及海外专利权纠纷等因素,致使对公司盈利水平甚至可持续性带来较大风险性影响,都需要投资人谨慎对待。

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披露,2021-2023年度,绿联科技销售费用分别为58,271.56万元、66,553.62万元和91,182.29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6.91%、17.33%和18.99%。销售费用主要由平台服务费、推广费和职工薪酬构成,上述三项合计占销售费用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93.76%、93.89%和96.44%,上升趋势依旧十分明显。而绿联科技毛利率连续3年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这是否说明线上销售所产生的平台服务费和推广费已经被绿联科技通过调整线上售价而转嫁给了消费者了呢?

另外,在2020-2023年度,绿联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95亿元、1.57亿元、1.83亿元和2.16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7%、4.54%、4.78%、4.50%。研发费用率总体占比低于5%,且均大幅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安克创新公牛集团海能实业的研发费用率,2021-2023年度,其披露的可比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5.06%、5.91%、7.13%。显然,相较于营销的投入,绿联科技对于研发费用投入这块,是个短板。

二、依赖外协生产、生产质量等问题频发

绿联科技在产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采用以外协成品采购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进行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外协产品产品占比分别为75.62%、76.12%、78.31%,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至今,绿联科技商品安全、质量问题和销售过程中,行政处罚不断。2020年10月,绿联科技生产销售的PB132绿联移动电源(20000mAh)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涉案产品货值达3.13万元,违反相关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涉案产品,并没收违法所得0.21万元、罚款9.38万元;2021年8月,绿联科技一款USB充电器(产品编号为 CD21880368)插销至边缘距离不符合要求,被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为不合格;2022年3月,其一款时尚创意风扇和另一款多功能风扇因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机械强度、结构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为不合格;2024年6月,绿联科技于618前夕发布了9款NAS产品,包括DXP480T Plus、DXP2800系列等,均升级了全新操作系统UGOS Pro,然而,6月5日,绿联科技因系统存在部分bug,将新品下架并发布致歉信,承诺6月底优化功能,7月底提供超越以往的系统体验,日前,绿联科技官方已宣布解决包括CPU温度显示异常、用户账号注册异常、联网超时等问题,但迅雷下载功能和Docker功能仍需时间完善,为补偿受影响用户,绿联科技为6月3日前购买DXP系列新品的用户补偿100元购物卡和100元优惠券。

恰逢上市前夕,绿联科技虽然迅速对新品的BUG问题进行解决,但该问题仍旧暴露了其在产品测试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这也可能对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造成不小的冲击。

三、集中多次分红,募集项目又补充现金流

绿联科技在递交上市申请之前的2019-2021年期间,共分红六次。其中2019年分红两次、2020年分红三次、2021年分红一次,分红对象主要为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清森先生、副董事长陈俊灵先生,以及员工股权激励基金绿联咨询和绿联和顺,累计分红金额高达3.4亿元,且均为现金分红。而本次IPO募集资金中,仅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就有4.5亿元,并且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中,涉及铺底流动资金2,941.99万元,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中,涉及预备费907.24万元,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中,涉及预备费1,968.87万元,实际上,其补充流动资金合计高达5.08亿元。而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9.92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下降至27.59%,资金非常充足。那么这样重复补充流动资金集中现金分红后又通过募集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新国九”条中对于突击分红的限制?确实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