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说 | 张燕生:推动农村剩余人口进城,解决6亿人收入问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0年,历史在眼前发生。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超出所有人想象。这是百年未有之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传媒工作者的我,策划了“百年未有之机遇”系列直播,邀请经济学家在线建言献策,探讨新时代的新机遇。

节目已经播了5期,特别想向大家推荐这期嘉宾,经济学家张燕生。

张燕生是一位有使命感、有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学术改革委员会秘书长。

在直播中,他认为,现在是新四十年起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驱动和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把关键钥匙。

他提到,地摊经济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地摊经济和高大上一样,也是中国生计,一线城市需要人间烟火。政府应当很好地管理地摊经济,应当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发,应该从人民为中心出发,应当心里有小理发店、小餐馆、小便利店、小养鸡场,因为这些背后维系着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计。对地摊经济,我们要进行现代化、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管理。

谈到6亿人口月收入只有1000元,他认为,要让农村农民有上升通道,让农民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收入,促进农村剩余人口进城,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下是直播内容部分节选。

地摊经济和“高上大”一样,都是中国生计

洞察:在疫情背景下,地摊经济的松绑可以说是人心所向。您认为地摊经济有什么意义?

张燕生:地摊经济为什么非要跟新冠疫情联系?地摊经济涉及到民生、每一个老百姓,一个小摊小贩养一家人,一个小餐馆、理发店、修鞋铺和一个小养虾场、养鸡场就是养一家人甚至几家人。我们既然是人民为中心,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计,(怎么)还非要新冠疫情才能够发展?

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口大国,基础设施远不如中国,制造业率远不如中国,投资环境远不如中国。这个大国有一个政策,不允许沃尔玛进入这个国家。为什么不允许?这个国家有说法:一个沃尔玛,世界顶尖的大连锁进入我们的国家,就会造成千千万万个地摊经济破产,那就会造成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生计破产。

5月8号,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回答问题时说,一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配置3.6万个移动商贩的摊位,一夜之间就有十万人就业。为什么不?另外,克强总理在6月1号也说过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它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计。

武汉充满了地摊经济。在新冠疫情之前,无论到汉口,还是武昌,都充满了地摊经济,可以吃早饭,买各种各样的东西。我认为,武汉地摊经济活跃,它的市场经济的活力就旺盛,因此我非常喜欢武汉。而且地摊经济的场景也发生在台北、香港、纽约、华盛顿、巴黎等等世界级的国际大都市,他们从来就没有拒绝地摊经济。克强总理提得很好,地摊经济人间烟火,是中国生计。

洞察:是。但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地摊经济涉及到了非常多主体的复杂博弈,比如说实体店经营成本更高,已经在网络购物挤压的情况下,地摊经济它首先它租金少,然后税费也少,那是否会对实体店进行进一步挤压。另外,地摊经济它经营的话,多少会有些脏乱差的问题,然后也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消息,比如说夜间噪音这个问题也很严重。我就想问一下,您认为这些该如何解决?

张燕生:我个人觉得首先,我们共产党人要搞明白,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叫人民为中心,把我们党的宗旨好好地学习一下,这是我认为的第一条。

第二点,这次两会有个人大代表提出,应该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怎么来释放最大活力呢?建议要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的准入许可标准,从业的资格条件,商品手续等。通过发资格证、许可证,让地摊经济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一样,都有合法地位。

政府应当很好地管理地摊经济,而管理地摊经济应当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发,应该从人民为中心出发,应当心里有小理发店、小餐馆、小便利店、小养鸡场,因为这些背后维系着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计。对地摊经济,我们也要进行现代化、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管理。

我们政府完全有资格(能力)做好这样的工作,且同时让老百姓的生计受影响程度最小。这次科学抗疫,一个方面我们非常非常地成功,一季度就把新冠疫情给摁住了,而且还是狠狠地牢牢地摁在武汉、湖北,没有在全国蔓延,我们非常成功。但是客观地讲,唯一遗憾就是那些小餐馆、小理发店、小养鸡场、小便利店开业太晚。我们怎么做到科学?在科学抗疫的同时,也应该让那些涉及到老百姓生计的行业尽快地开业,否则老百姓吃什么?养鸡场的鸡卖不掉,每天还要喂饲料,一旦发生鸡瘟,几十万块钱的损失。一个养鱼塘,鱼不能拿出去卖,一旦死了,几十万元的损失。我们心里要装着人民,这件事在我看就比天大,为什么不做好?

2月25号以后,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是新增病例归零,对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把科学抗疫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员,完全可以把这个科学抗疫的工作交给云计算、大数据公司,每一个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计算每一个人生病的可能性,把他交给输出地、输入地政府主管部门。为什么不能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推动科学抗疫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能够做,为什么2月底就不能让小养鸡场、小养鱼塘、小企业开业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一个方面我们做得很好,一个方面,看到这些(倒闭的小店)很心痛。

洞察:5月底的时候,在回答减贫问题时,李克强总理提到目前我国还有6亿人口,他们平均月收入是一千元左右。我想问一下,具体到这六亿人它的扶贫措施,您有什么建议?

张燕生:首先这六亿人,他是每个月一千块还是每年的?

洞察:每个月,月收入。

张燕生:月收入一千块不少了,对吧?如果这六亿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而我们中国有将近六亿农民,也就是生活在农村,他吃的口粮是自己种的,吃的猪肉是自己养的。

农村的生活可能确确实实过得不像城市那么现代化,但相对来讲开销比较少。因此我觉得解决这六亿人口的问题,就是推动农村的剩余的人口进城,也就是进入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城后他们能更多地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也能创造一些新就业岗位,人均收入从而会有明显的提高。我不认为是扶贫的问题。扶贫很大程度是在“恩施”这些人,我不认为这是(扶贫)。

还是通过新型城镇化,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让这六亿人进城以后,获得更多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这才会使人均收入得到非常明显的增加。

教育非常重要,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网络教育等等,让这六亿人可以适应城市,匹配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的劳动技能。只有这样收入才会非常显著的上升。我们可以看到,这六亿人他们孩子的收入,很有可能是他们父母亲月收入的几倍、几十倍。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掌握了更好的技能。刚才我讲,千禧一代、Z世代以及α世代,这些孩子即使在农村,但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他们对网络的了解,对知识的渴望其实都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