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缩量调整,倒使主线逐渐清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01

整体趋势

这周末讨论度最高的事,是5月M1数据低于预期。拆分具体数据之后可以看出,暴增的政府债券几乎凭一己之力带动了M2增长,个人贷款与投资领域同比减少了很多,这解释了近两个月市场市场萎靡的原因,看来缩量问题一时半会很难扭转了。

其实大家并不是不想投资,债券市场异常火爆,QDII额度长期紧张,资金只是不想来A股罢了。

现在上市公司面临强监管,投资者无法评估潜在风险,必然选择撤出观望。

财务问询告一段落后,最近又出现了大额补税导致上市公司停产的问题,这个事是否属于个例还有待观察。

总之刮骨疗伤结束前,不要指望场外资金大面积回归了。

说回市场,上周本来小微盘股已经止跌反弹了,但是大盘股这边又出现了问题。

市场重要权重茅台,由于现货价格快速下跌,导致股价也开始加速下跌。

目前茅台跌破了30月线,上一次跌破还是10年前,走势已经出现了破位,加上现货价格没有明显止跌,我觉得不能轻易判断这波的底在哪。

在我看来,从茅台推出咖啡、巧克力、冰淇淋产品时,品牌价值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今年我对大盘并没多高的期望,上半年最好的行情其实是靠2月暴跌,杀出足够反弹空间才产生的。现在或许只有大盘深蹲,才能吸引场外资金入场抄底。

大盘没什么机会的话,就只能靠抱团产生赚钱效应。上半年的抱团方向是高股息资产,连涨5个月后,最近也出现疲态了。

下半年市场需要一个新的抱团方向,目前看科特估的可能性不小。

现在全社会都在降杠杆,敢加杠杆投资的只有政府了。国家投资的方向,一定是现阶段战略地位最高的行业,大基金三期这3000亿的意义,绝不仅是规模超预期这么简单。

半导体行业是少有能迎来增量活水的行业,叠加景气度回升,炒作肯定不会轻易结束。

从上周二确定主线后,不少科技行业已经走出5连阳,这个时候我反倒不建议再追了。

弱势环境下,不存在踏空一说,如果继续看好,可以等回调后再参与。

还有要观察科技行业回调时,大盘会不会共振调整继续探底。

1.1全球规模指数表现

最近不少海外市场,都因为政治因素产生调整,全球走势分化明显。

纳指被几个科技巨头推着往上涨,已经和其他市场的相关性越来越低了。

我们这边科创板表现也不错,这波除了科特估逻辑,海外科技巨头上涨也对我们的科技股产生了积极影响。

1.2 恐贪指数

上周恐贪指数继续下跌至1.24我是有点没想到,可见下跌趋势中市场情绪还是偏弱,所以反弹的持续性也不会太好。

1.3 股债性价比

上周风险溢价收3.75%,再次回到了极低温区域。

02

ETF规模变动与成交情况

上周百亿ETF共34只。

上周规模产品表现分化明显,科技属性越强表现越好。

科创50中证500中证1000有比较明显的资金流入。

由于卡脖子领域的核心公司,多数都在科创板上市,这波科创50成为了科特估行情的领涨方向。

上周芯片ETF半导体ETF在上涨中都出现了资金赎回止盈,而科创50ETF仍有增量资金申购。

2.1 规模指数ETF:

从上周的宽基指数的净值表现看,整体呈现结构性反弹。大市值区间还没有明显止跌,不过资金流入抄底的不少,向下空间不大。

从二级市场的成交额变动看,缩量问题依然严重,下行趋势+缩量,整体还是处在弱平衡中。

中证2000多只产品之前份额暴增,我就担心和过年时一样都是做短线的,上周份额果然出现大幅减少。这波小微盘的反弹明显弱于前几波,今天又有点拐头向下的迹象,后面要小心二次探底的情况。

2.2 主要行业及主题ETF:

周五传出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合并的消息,导致证券行业盘中快速拉升。今天就没什么反应了,其实券商合并的消息并不新鲜,先不说能否真的合并,就从现在的行业环境看,1+1真的能大于2吗?

上周半导体、TMT涨幅大,但是都出现了资金赎回。军工涨得少,反倒有不少资金申购。现在场内资金还是有明显的博弈属性,谁都不想抬轿子,导致轮动过快。

2.3 其他ETF:

红利、黄金近期都进入调整阶段了,是否与科特估走强产生跷跷板效应,还需要观察。

海外产品依然火爆,毕竟最正宗的科技龙头都在美股。

03

基金公司ETF规模排名(剔除货币与债券类)

上周虽然大盘宽基指数小幅调整,但是管理人规模却呈现普涨情况。

华夏凭借科创50的优秀表现,规模增长第一。

华柏在沪深300与红利类指数调整的情况下,规模也仅下滑8亿。

看来科技行情,不光受到散户欢迎,管理人也是喜闻乐见啊。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全部讨论

最近小盘股受消息影响跌幅较大,不过中证1000这会已经开始止跌修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