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14喜欢:6
$高新兴(SZ300098)$ $金溢科技(SZ002869)$ $万集科技(SZ300552)$ 本次会议集中讨论了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及其相关投资机遇,强调该技术非新兴事物,而是基于长期研发和实践经验。随着5G技术进步及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车路云一体化成为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会议指出,单纯依靠单车智能已不足以应对大规模自动驾驶需求,因而迫切需要车路云一体化方案以实现更高效、安全的应用。此技术旨在克服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挑战,如感知受限、缺乏有效车车协同及难以应对特殊情况,从而推动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发展。全球范围内,各国交通发展战略均重视智能驾驶和车路云一体化,以中国为例展示了其在推进智慧交通发展方面的成就与政策支持。未来,全国多地将全面覆盖相关设施,目标显著提升接入车辆数,并预计该产业将在十年内达到万亿规模。北京的特定项目着重于5G通信专网和车路云发展,反映了中国在此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试点城市招标过程及设备供应问题也是讨论焦点之一,特别是在如何协调区域间合作、确保设备供应稳定及优化项目建设周期等方面。此次讨论突出了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在未来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广阔发展前景。
问答
问: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车路云一体化这一概念并非近期新出现,而是早在2007年至2008年由高校研究者提出的,并随着5G技术成熟于2015年至2016年逐步转化为实践方法和解决方案。在此之前,各地已建成了约17个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之所以国家从宏观政策层面积极推动这项技术,是因为经过多年技术发展和实践验证,学术界、工程界以及各大车企普遍认为传统的单车智能驾驶路线无法满足城市级大规模自动驾驶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感知受限、协同通行能力弱以及长期存在的长尾效应等问题。
问:单车智能路线为何存在感知受限、协同通行难题及长期无法解决的长尾效应?
答:单车智能路线由于感知设备性能限制(例如无法超出人眼视觉范围)和质量角测问题(仅能做到自身最优而非全局最优),导致在遇到鬼探头、高速弯道等特殊路况时无法有效应对,从而引发交通意外或其他安全问题。此外,在大量智能网联汽车共同行驶的情况下,单辆智能车无法与其他车辆实现有效协同控制和规避潜在风险,进而降低了整体通行效率。最后,传统单一路径方案无法全面覆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特殊情况,如路况遗迹、环境异物及违规行为,这使得基于此路线的智能汽车难以突破辅助驾驶(L2级别)达到L3级自动驾驶的状态。
问:车路一体化技术路线与单车路线有何关系?
答:车路一体化是单车路线的升级迭代版本,它们不是矛盾冲突的关系,而是互补和覆盖的关系。车路云将单车智能路线基础之上,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路测云端设施,将车辆纳入更大的信息物理系统中,通过路测设备弥补单车性能局限,利用云端协同决策提升全局效率并减少单车间的博弈。
问:车路一体化技术路线为何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城市级应用的最佳方案?
答:国内外普遍认为车路一体化是实现大规模城市级应用的最优点和技术方式,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认可和支持,还在美国最新的ITS战略及欧洲发布的CCM路线图中明确提出其重要地位,并且以法国、意大利等国为先导进行示范。该路线已被证明是可行且有效的,是当前世界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识。
问:国家层面如何看待并推动车路一体化的发展?
答:自2020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反复强调并推动车路一体化作为智慧交通领域的明确发展方向。例如,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应用规划以及车轮一体化示范城市建设等措施都显示出国家对其的大力支持和强有力的推动。
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地位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
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可能是前三位)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拉动作用,涉及就业、出口等方面。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下半场阶段,坚定推进车路一体化至关重要,它是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和愿景的重要手段和方案。
问:各地对于车路一体化建设的态度和响应情况如何?
答:自五部委发布试点示范通知后,各地积极响应,许多省级党政领导也积极参与城市试点申报工作。截至4月底,已有三十多个城市参与申报,显示了地方政府对车路一体化建设的高认知度和重要意义,并对发展充满信心和积极态度。
问:车路云建设中感知类设备主要包括哪些?
答:车路云中的感知类设备主要指双向AI摄像头、鱼饵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使用的激光雷达。此外,还包括配合这些传感器的补光灯、闪光灯等辅助设备。
问:5G专网与普通商用5G网络有何不同?为何要建立C-V2X的5G专网?
答:5G专网具有更大的下行带宽和速率,更适合下载大量信息的场景,而车路云环境中由于车辆和路端有大量的上传信息需求,因此在商用主干5G网络之外建立了C-V2X的5G专网,涉及基站相关光纤线路改造等。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车路云对上行数据处理的需求。
问:计算单元(边缘计算)在车路云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车路云建设中的施工费用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计算单元作为车路云的核心装备,在入口融合路口内,将路测感知设备和交通参与者的数据进行边缘计算(即边缘云),发挥着核心的计算存储作用。施工费用主要包括智慧灯杆改造、信号机及交通设备更新、强弱电线改造、路口综合机箱建设和道路灯杆土建施工等各项费用,具体到单个路口大约在80到90万元人民币规模。
问:针对每个路口进行定制化测绘设计会产生多少费用?
答:针对每个路口进行测绘设计所需费用约为1.5到2万元人民币,因路口具体情况和流量特点的不同而异。
问:车端通信单元(OBU)如何实现与车路云的连接及其成本情况如何?
答:OBU主要负责保持与车路云设施的通信,可通过前装或后加装的方式安装在新车或存量车上。当前单车安装费用大约在800至1000元人民币,但由于行业生产能力提高和技术进步,预计随着装车量的增长,OBU的成本将会大幅下降。
问:北京的100亿项目中是否包含了5G通信专网建设?
答:虽然99亿预算的项目本身并未直接涉及5G通信专网建设费用,但北京确实之前曾有过将近30亿的单独通信专网项目。而且从技术体系角度来看,车路云离不开5G通信专网的支持,因此尽管当前这个大项目中未明确包含5G通信专网的投资,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可能需要进行建设和扩容。
问:与其他地方相比,北京开展车路云建设有哪些独特之处和优势?
答:北京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是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典型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并且该示范区已历经多年建设,拥有良好的基础能力和状态。其次,从云计算角度看,北京已具备了区域云、中心云等设施的建设基础,后续更多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扩建或扩容。此外,北京的5G通信专网及出入云服务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已有一定存量资源,有助于加快项目的推进速度。对于尚未具备成熟示范区基础的城市而言,在接下来的项目建设中可能会面临较大投入和建设规模的区别。
问:各试点城市在开展车路云项目时,是否会将相关产业发展作为重点考虑内容?
答:是的,各试点城市在推进车路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开始利用这一趋势吸引智能网联汽车、云平台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例如武汉项目就规划了多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的产业园区和配套设施。随着全国各地大规模车路云建设的展开,预计未来会在不同地区孕育出一批新的企业和产业,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问:各地如何解决车路云建设中面临的财政状况问题?
答:在车路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其庞大的投资体量,各地财政压力较大。然而,国家已通过五部委发布的政策,采取了配套基金和政策支持的形式来应对这一挑战。这些支持主要体现在以特别债、地方债或超长期国债等形式提供的财政政策支持,使得入选试点的城市能够获得此类资金支持。此外,各地还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融资,例如利用后续运营权或收益作为抵押担保。
问: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城市倾向于采用公网方案而非专网方案的趋势?
答:对于采用公网还是专网的问题,专家认为,在当前上行和下载速率带宽等方面的需求下,V2X(Vehicle-to-everything)的5G专网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国内已有成熟的通信标准和技术发展,由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相关机构提供公开信息和标准体系。因此,标准与通信接口层面不存在争议,并非只有正式公布时才可查询相关资料。
问:车路网三期规划的具体投入金额及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答:对于车路网三期规划(即预警、控制和网联三个阶段),现阶段所有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建设都是按照路线图中的三个阶段进行统筹设计,而不是分开单独建设。应用层面,从预警协同过渡到完全协同的过程需要通过大规模示范和应用不断探索和完善,并不存在明显的时间节点和阶段性投入。
问:初期试点城市建设和远期规划的投入规模是多少?
答:首批试点城市预计在两年内总投资规模大约为800亿到1000亿人民币。长远看,随着规模的持续扩大,到2030年或2035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级别。
问:智慧灯杆和一体式RSU设备的布局及改造难点是什么?
答:智慧灯杆会广泛布局在路测区域,而一体式RSU设备则是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布设数量和大小取决于路口尺寸、信号覆盖范围以及交通通行量等因素。智慧灯杆是否需新建或改建则取决于原有城市设施基础,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交通设施建设较弱的地方,需要新建较多智慧灯杆。
问:全国范围内的项目是否一定会优先考虑当地的公司?
答:这取决于项目的具体条件。例如,在浙江省内项目中,尽管当地公司可能会受益,但全国性公司在其中获得份额或营收利润的程度并不完全依赖于公司所在位置,而是与当地政府是否偏向支持等因素有关。
问:建设周期如何影响项目的节奏安排?
答:以北京为例,其建设周期大约为一年半到两年时间。由于涉及大面积区域及多个区县的建设和复杂路段分期施工的需求,设备采购和下单也需要分批次进行。尽管如此,整体进度不会拖得太长,因为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施工约束。
问:目前能否满足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设备供货需求的企业有哪些?现阶段项目的实施主要由哪些企业负责?
答:市场上能够提供成熟可靠抽云设备供货能力的企业数量有限,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的行列中,且分布不均匀,通常集中在北京、深圳、广东等主要地区。对于中部或其他省份而言,可能存在本地不具备大批量生产设备制造能力的情况,因此很难由当地企业独立完成相关工程项目的供货任务。现阶段,建设项目主要由行业内已有的头部企业来分配和承担份额。这些企业在过去已有一些示范区的建设经验,这对于应对实际施工中的各种特殊情况至关重要,而缺乏此类经验的新企业和小型企业在面对大规模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时可能会面临较大困难。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今天 07:07

啥时候的会议?

今天 11:02

还是挖路吧。路口装个探测柜,也就二万,到天了。

今天 09:57

抄送$云星宇(BJ873806)$
施工费用主要包括智慧灯杆改造、信号机及交通设备更新、强弱电线改造、路口综合机箱建设和道路灯杆土建施工等各项费用,具体到单个路口大约在80到90万元人民币规模。
这次的改造,并不是简单放一个设备就了事,

今天 09:51

m

今天 08:29

万亿产业啊,不是千亿

今天 16:06

喜欢你的网名

今天 09:06

这个是哪里的会议